赵匡胤出任节度使后,便有了招揽人才的借口,随即开始组建节度使幕府。他花大力气,争取了大批谋士,组成了隶属于自己的“智囊团”。他聘请赵普为节度推官,沈伦为从事,吕余庆为掌书记,后来还有李处耘、楚昭辅等人。 他们作为幕府僚属,都成为了赵匡胤的参谋。尤其是赵普,既是赵匡胤最信任的心腹,又是他的核心参谋,他几乎是赵匡胤夺权建国过程中的幕后推手,策划和参与了赵匡胤一系列改朝换代、惊天动地的具体行动。 人之所以能成就大事,除了能力、勇气、胸怀这些因素之外,还得有一点点运气。赵匡胤的运气实在是好。当时,周世宗柴荣手下资历最老、兵权最大的,并不是赵匡胤和他的“义社兄弟”,而是张永德和李重进。张永德作为周太祖郭威的女婿,是殿前司一把手,殿前司都点检。李重进是郭威的外甥,他任侍卫亲军司一把手,侍卫亲军都指挥使。说赵匡胤运气好,是因为这两位周太祖的至亲而又权柄最重的人,却因为互不买账而产生了矛盾,又因此而引起了周世宗柴荣的怀疑,最后自取其咎,两败俱伤。 随着殿前司地位的提高,原本地位最高的侍卫亲军司长官李重进,对殿前司张永德产生了妒忌。显德六年(959),柴荣在北伐辽国的途中,无意中得到一块木牌,上面写着“点检做天子”,这可能是李重进的亲军派系为陷害张永德而为,但让柴荣从此有了心病。 后周世宗柴荣像(资料图 图源网络) 北征不久,柴荣染病,不得不回师。回来后,柴荣病情加重,开始安排后事。首先,封刚刚七岁的长子柴宗训为梁王,准备接班。让宰相范质、王溥再兼参知枢密院事,集军政大权于一身,加强顾命大臣的职权。 同时,解除张永德殿前司都点检一职,加同平章事,即加宰相虚衔,任镇宁军(今河南濮阳)节度使,把他调离了京城,而以赵匡胤为殿前司都点检。六月中旬,柴荣病故,梁王柴宗训即位,是为后周恭帝。 周恭帝即位后,在范质等人的筹划下,李重进也被调离京城,出任淮南(今江苏扬州)节度使。先是张永德,后是李重进,这两位对赵匡胤构成极大压力的大将先后被排挤出权力核心,有想法没办法。此时的京城,高级将领的名位都较低,除侍卫亲军司副都指挥使韩通外,其他将领的名位和影响都在赵匡胤之下。这可能是顾命大臣范质怕武将功高震主、为巩固少帝地位而采取的措施,但却为赵匡胤发动兵变创造了有利条件。 所以说,赵匡胤的运气实在好。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