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与弟子是千古师生的典范。他视伯牛之疾,哭颜回之丧,叹子路之死于非命,今天读来都令人感伤。他唯一的儿子死的时候,并没有史料发现他是如何悲痛,但是他心爱的学生颜回死时,他却“哭之恸”!连呼:老天爷要我的命,老天爷要我的命。 孔子死后,弟子们皆像失去父亲一样,为服心丧三年!三年之后,子贡再回到孔子的墓旁,又守三年。孔子的这些弟子有的人在做官,有的在讲学,有的人在经商发财,这些社会精英为什么可以为一介布衣的老师守心丧三年?只为心安,不这样做心就会不安!所以,孔子与他的学生是一个德性相感召的情谊团队。孔子与他的弟子共同创造了中国文化的辉煌,或者为中国文化第一个黄金时代的来临奠定了基础。 孔子及其弟子使文化下移 孔子还在世的时候,他的许多学生就开始讲学,传播老师之道。孔子的学生澹台灭明“南游至江,从弟子三百人,设取予去就,名施乎诸侯。”孔子听说之后,大为感叹。澹台灭明少孔子39岁,他有学生,孔子的其他弟子如颜子、曾参、有子等等在孔子在世时都可能有自己的学生。孔子死后,七十子之徒散游四方,走到全国各地去,大者为师傅卿相,小者友教士大夫,或办学从教,或隐而不见,这样就将中国文化传播开来。 正是孔子及其学生乃至再传学生的努力,使文化迅速下移且广为传播,一大批社会底层人士由于接受教育而由农、工、商而转化为士,“文士”阶层开始活跃于中国历史舞台。如果百家争鸣是中国文化史上的第一个高峰的话,孔子和他的学生就是这座高峰的基石。 百家争鸣的时代 儒家影响颇大(资料图 图源网络) 春秋战国时代,诸子蜂起,百家并作的时代。这个时代也是中国文化的典范时代,以后两千多年的中国文化史都是对这一时期思想的再诠释和再发挥。从这个意义上讲,孔子及其弟子开启了中国文化之门。 所谓诸子百家,不过儒家、墨家、道家、佛家、名家、阴阳家、纵横家、杂家、农家、小说家等十家而已。依《汉书·艺文志》的说法,这些家都是“六经”之支或流裔,而“六经”是先秦一切诸子的总源头。“六经”是经过孔子删削过的“六经”,没有孔子及其学生或再传学生文化接力,“六经”是无法传下来的。 “六经”断灭。这样先秦诸子的出现,百家争鸣的形成是不可想象的。从这个意义上,孔子是先秦诸子的总源头。 人们常说,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不过,孔子本意并没有想去创立一个什么“家”。孔子只是以文自任,将中国文化继承下来,传播开来,延展下去。如果硬说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的话,那么孔子所代表的儒家也是中国文化的主流,而其他家如墨家、道家、名家、阴阳家、法家等等都是与这个主流文化相关的支流。 在先秦时期,两个学派影响最大:即儒家与墨家。墨家的创始人是墨子。《淮南子·要略训》说:“墨子学儒者之业,习孔子之术。”显然墨学源于儒家,或者说是从儒家阵营中出走的反对派。没有孔子“有教无类”的办学方针,像墨子这样出身于社会底层的人不可能成为一代文化宗师。 孔子与道家。长期以来,不少人一直认为,道家的创始人老聃是孔子的老师。其实孔子问礼于老聃的老聃与著《老子》五千言的老聃是两个人。两个老聃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完全不同。孔子问礼的老聃是精通礼、信奉礼的人,而著《老子》的老聃是强烈批判礼的人,甚至视礼为祸乱之首的人,人们会问:孔子会向一个强烈批判礼的人去问礼吗? 墨家是从儒家走出来的反对派。墨家许多观念是针对儒家而言的。而道家又是针对墨家而言的,由儒家到墨家,再到道家,是一个逻辑上否定之否定过程。墨家强调有为,老子主张无为;墨家强调辩,老子是弃辩;墨子贵义,老子弃义;墨子尚贤,老子不尚贤;墨子尚同,老子小国寡民;墨子天志,老子天地不仁等等,概无一不相反也。从这个意义上,《老子》一书受到孔子间接之影响。 道家学派真正形成于庄周。章太炎、郭沫若、童书业等先生认为庄周思想是源于颜氏之儒即孔子的大弟子颜回所开创的儒家的学派。这个考据既合逻辑,也有史料支撑,我们认为是可信的。 至于法家,郭沫若先生认为法家的始祖是李悝。李悝就是李克,李克是子夏弟子,商鞅是李悝的学生。法家理论的集大成者韩非和法家理论的具体实践者李斯,都出自儒家人物荀况门下。如果郭沫若先生的研究属实的话,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法家源于儒家或者法家是儒家的变异。 孔子与阴阳家是什么关系?邹衍本来就是儒家。顾颉刚先生说:“我很疑驺(邹)衍亦儒家。”顾先生的观点是有根据的。其实章太炎早就指出:阴阳家“乃儒家之别流也。”我们认为,阴阳家就是阴阳家,不是儒家,但源于儒家。 至于名家,史学家早已指源于孔子的“正名”之说,而纵横“以读书为专业,以揣摩为手腕,以取尊荣为目标”(顾颉刚语)根本不配为家,而杂家是“兼儒墨、合名法”,难以立家。由是我们指出,孔子是上承六经,下开九流。孔子对诸子之影响,有直接之影响,有间接之影响。先秦诸子有的是直承孔子而来,有的是孔外别传,有的是反孔而起。孔子及其弟子对中国文化贡献可谓大矣。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