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洲洋 齐桓公无论是文治还是武功都值得后世称道。当时齐国在齐桓公的主宰之下,加上管仲的辅助,国势强盛。但齐桓公仍不满足,依然到处搜罗治国人才。 齐桓公像(资料图 图源网络) 一次,齐桓公派宰相管仲率领军队讨伐宋国。有一天,管仲命令军队在野地之中安营扎寨后,忽然一个打扮像乡野牧牛的人前来求见。此人自称宁戚,通过交谈,管仲感到此人谈论天下大事颇有见地,智勇双全,是个非常难得的人才,想到齐桓公素来喜欢人才,便写了一封荐书,交给宁戚拿着去见齐国的国君齐桓公。 宁戚是个性格刚直的人,也很有头脑,他带着管仲的荐书来到了齐国,想验证一下齐桓公究竟是不是一个开明大度、唯贤是举的人。他见到齐桓公之后,并不急于出示管仲的推荐书,反而在朝堂之上讥讽齐桓公大逆不道,杀兄得位,滥用武力,以致民不聊生。最后说齐桓公虽然是五霸之首,但齐国的前景依然岌岌可危。从未听过如此忤逆之言的齐桓公不禁怒火中烧,喝令部下立即把宁戚推出去斩首。此刻,殿中武士将宁戚向外拖,但宁戚却怒目而视,神态威严,毫无惧色。齐桓公见宁戚如此威武不屈,怒火稍消,忽然对他生出了十二分敬重,觉得宁戚是个人才,就起了爱才之心,命令武士放了他,并奇怪地问:“我看先生不是等闲之人,到这里来应该不是仅仅羞辱寡人的吧,你有什么话尽管说。”这时宁戚才拿出管仲的推荐书,并说出自己向往明君的意愿。 齐桓公大惑不解:“你既有相国的荐书,为什么不早点拿出来给我看?反而造成这么大的误会,让我差一点成了草菅人命的小人。”宁戚回答说:“在如今这个乱世,不但君主要选择能臣,能臣也要选择君主,主公若是个不爱听忠言真话,只喜欢阿谀奉承的人,我即使死了,也不会把荐书呈给主公,更不会做你的臣子。” 齐桓公听后,恍然大悟,对宁戚的做法大为赞赏。接着他们又谈起了天下大势,宁戚谈吐条理清楚,视野开阔,很多问题都说得头头是道。这些话很合齐桓公的口味,因此齐桓公感觉受益匪浅,自然欣喜不已,当即便要拜宁戚为官。有人反对齐桓公这样仓促做出决定,上谏道:“这儿离宁戚的故乡卫国不远,主公何不派人去调查一下?以防上当受骗。如果宁戚德才兼备,再封官也不迟。”齐桓公说:“我看宁戚这个人不拘小节,又性情刚烈正直,在家乡很可能会有过失,从而难免会得罪一些人。倘若调查时有人说他的坏话,那就会造成错觉,就会动摇对一个人才的使用,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既然发现了这个人才就应该信任他,并坚定地去使用他。”最终齐桓公不再听那些人的劝阻,仍然拜宁戚为大夫。后来果然如齐桓公所料,宁戚确实是一个难得的奇才,他文武双全,为齐桓公创立霸业立下了汗马功劳。 齐桓公会盟诸侯(资料图 图源网络) 得到众多人才的辅助之后,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然而,巨大成功之后的齐桓公越来越注重君权之下的物欲享受,渐渐地失去了清醒的头脑,丧失了昔日对人的准确判断。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