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京郊有些酬神堂会多请鼓曲界的艺人演出。这种堂会一般都是为露天小庙儿的神仙还愿、开光、祭祀、而举办。 这些小庙儿都无戏台,演员只能撂地演出,主办者大都是当地乡绅或修庙的负责人以及还愿施主等。这类小庙儿多是在水井旁山墙上的龙王庙或是大道边的土地庙以及山神庙、娘娘庙、马神庙、天齐庙、魁星阁、药王庙等。 清末北京铁片大鼓艺人在家宅练习弹唱 参加演出的团体比杂耍儿班子的演员少,最多不过五六位演员。他们大都是唱西河大鼓、铁片大鼓、木板大鼓、竹板书以及简单的莲花落带小戏儿的普通艺人。 演出前先由主办者点然供桌上放好的蜡烛,焚香叩首宣读表文或是叨念几句功德的官话祷告。这时弹弦的弹奏一段过门儿,演员配击鼓套子。其他众人一同下跪叩拜,主办者站起举一疏大香向天高呼,主告最终愿望后再上香。这时众人起身,主办者向众人讲还愿的情由,特请某某班为某神敬献玩意儿,请众位乡邻一起在神前分享同庆。 节目演出时先由几位演员一起唱一段莲花落开场“发四喜”,再由大鼓演员演唱敬神曲目,如《层层见喜》、《韩湘子上寿》、《姜太公卖面》、《丁香割肉》等,下面就什么段子都可以了,如《王二姐思夫》、《王定宝借当》、《洞宾三戏白牡丹》、《诸葛亮招亲》、《红月娥做梦》以及莲花落小戏儿《小化缘》、《十里亭饯别》等。 这类演出大都是在上午十点钟开始,一般要在下午四点钟以后才能结束。演员一早儿来时要管一顿不上酒的早饭,晚上结束时再管一顿上烧酒晚饭,此种演出都是管接、管送、管住,虽然条件艰苦,但待遇非常优厚。农民也很质朴,演员临走时除了带些土特产还付给比一般家庭堂会还高些的包银。 《层层见喜》作为酬神堂会必须曲目有些文辞特点,首先是大吉大利的词汇再加上顶针续麻的创作风格,意味着连绵不断、福寿双全。 山长青云云罩山,山长青松松靠庵。庵关紧对藏仙洞,洞旁松柏甚可观。观音堂盖在山中间,涧下水响雷一般。般般果品树上长,长在树上甚新鲜。仙人摘果树下走,走进深山古洞里边。好景致,雉鸡鸟飞腾绕满天。天边俊鸟来回穿,穿花蕊的粉碟坠玉兰。蓝桥以下龙戏水,水底鳌鱼难把身翻。翻江搅海鱼虾蟹,獬豹纵横来往蹿,蹿山跳涧白额虎,虎要是发威人怎担惊?单人不敢行次此路,鹿叼灵芝口内含。寒风吹动天降雪,雪内玉兔似银丸。弯弓别箭人射猎,烈烈轰轰进深山。山上豺狼跑得快,快狗急追在后边。鞭鞭打马急似箭,箭射宾鸿坠云端。端枪打来火狐狸,立时拉到马后拴。拴猎之人进山口,口中念密密层层山套山。山上有万寿无疆四个大字,字写得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