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1、是什么缘由让您开始在网上进行古体诗创作,最早是什么时候开始的?为什么选择在网络创作这样的形式? 答:首先纠正你的一个概念错误。古体诗又称古风,是唐代有严谨格律的近体诗产生之前的诗体。新文化运动以后产生了学习美国惠特曼而形成的新文体——新诗,则蔑称我国古典诗体为旧体,或者旧诗,包括古体诗、近体诗、词、曲等。在一些人那里,还有一个似通非通的叫法:旧体诗词。叫旧体诗还有新诗对应,可是旧体词并没有新词这一文体与之对应。实际上,新诗不新,旧诗不旧,新诗是脱离民族传统的殖民文体,“旧诗”是承载了民族心理和民族审美意识的诗体。“旧诗”的诬蔑性称呼应该取消,应改称为“国诗”。国诗的“国”,与国学、国画、国术、国医、国剧的“国”意思一样,指的是民族的风范,国诗是国学最精深粹美的部分。 网络对于国诗来说,是一个发表、交流、传播的媒介,大多数诗人,是把自己创作好的作品发表在网络上,另有少数诗人喜欢在论坛QQ群UC群聊天室现场对诗,这才是“在网上从事国诗创作”,不过这样的作品多不甚佳。 自有中文BBS,就已有人以之为媒介发表国诗作品。当时有一位名人,方舟子,就曾在早期网络国诗界叱咤风云。但方舟子的诗才平平,BBS时代写得最好的两位,是清华的容若和浙大的老泥。老泥先生后来溺水身故,天妒英才,容若我是在清华的诗友,他是化工系的师兄,我们当年一起办静安诗词社,一起出《清华诗词》,他的作品,都是第一时间写好就给我看,然后才陆续放到网上去的。所以网络对诗人的作用主要是更多的交流和更广泛的传播。我也是在那个时候把自己的诗贴到网络上的。 网络提供了全新的媒体,诗人可以不用投稿到刊物上,就能让自己的作品得到广泛的传播,这是我们选择网络的原因。传统刊物发表诗词,一般要求符合所谓的“主旋律”,但真正的诗人必须要有独立之思想,自由之精神,他们只对自己的心灵负责,因此他们的作品很难在传统刊物发表,网络为他们提供了自由传播的媒介。 2 、在网上从事诗歌创作和您倡导的诗教之间有什么联系? 答:我的创作与我的诗学观是统一的。我认为诗人的第一原则是“为己”,忠实于自己的心灵,并且敢于表达出来。我的诗做到了“为己”,所以我敢于向有志于学诗的青年展示自己的诗。另一方面,诗教是国学入门第一教,我认为不会作诗,于国学就一定是门外汉,所以我力倡青年要学会作诗。 3、您最初在网上写诗,然后引起轰动,并成为大神级诗人,也见证了最传统的古体诗遭遇最现代的网络,并成为如此奇妙的结合体的过程,因此很想知道,网络和古体诗的结合,对古体诗的创作和古体诗在当代的发展有着怎样的意义? 答:当代著名青年诗人嘘堂认为“当代诗词在网络”,我完全同意这一见解。网络国诗的现状形成,端有赖于网络言论的相对自由,故网络国诗在整体上也呈现出自由、非官方的特点。在有中文网络之前,当代的国诗创作主体,是大陆各党政部门退休干部,他们的作品,通常被称作“老干体”。这一文体,在内容上“歌德”、“但盯”,符合当政者新闻出版“主旋律”的要求,在语言风格上,则基本不用典实,以大白话、时代性很强的语言入诗。国诗创作无法换取金钱,出版刊物、组织活动都需要钱,而通常只有老干部才能利用自己的势位、关系搞到钱,所以诗坛的话语权长期被这一批人把持。这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1987年在北京成立的中华诗词学会及1994年创刊的该会机关刊物《中华诗词》。中华诗词学会因应老干部的审美需要,坚决反对高古雅正的艺术风格,将传承古典斥之为“复古守旧”,通常走雅正路子的诗人不会给《中华诗词》这一类的刊物投稿,而这一类刊物通常也不会发表雅正的作品。同时,由于各诗词组织均须先有官方主管单位(比如中华诗词学会的主管单位就是中国作家协会),才能向民政局申请成立,国诗的纸媒刊物还须有新闻出版部门的管辖、审查及问责,一般有独立思想或不同官方表述立场的作品,也不可能在全国、各省、各县市级的纸媒刊物上发表。由于中华诗词学会及各地诗词学会、诗词协会的活动均得官方许可,他们就拥有强大的组织力量,而作为它们的对立面的崇尚雅正的作者——他们主要是中青年,却只能各自为政,甚至独学无友,其作品仅在友朋间传阅。这给人一个错觉,以为当代国诗的主体,就是“老干体”。而网络的出现,彻底改变了这一状况。网络相对纸媒,其自由度要大得多,故网络国诗的本质特征即是自由。网络国诗作者年龄以六七十年代生人为主,近年来八〇后、九〇后也渐露峥嵘。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格独立,思想自由,故创作国诗,多能触及社会现实,主文而批判,每有深沉之思。再加上这一代人受教育程度比今天六十岁以上八十岁以下的人好得多,他们的作品更加典雅,更加传统,也更加无愧于这个时代。 4、如果让您总结一下,从古体诗的网络元年至今,网络诗歌经历了怎样的变化,你如何看待这样的变化,这些变化产生的原因是怎样的? 答:近年来,网络国诗创作整体走下坡路,其原因是,微博兴起导致诗人各自为政,再难团结在某一个论坛上,形成不了气候。 5、网络诗歌创作的人群有着怎样的特点?他们创作的作品大致有哪些特点?他们的优势在哪些地方,缺陷又在哪些地方? 答:檀作文博士指出,网络国诗的内涵并“不仅仅局限于网络”,而是要“用‘网络诗词’这个概念,将新一代的年轻诗人,与依赖《中华诗词》等传统官方媒体成名的中老年诗人群,区分开来。”网络国诗一是具有独立人格、自由精神,二是具有强烈的生新意识,像嘘堂、李子等人,用西方哲学为底蕴来写诗,这都是极大的创造。网络诗人往往读诗多,读诗外的书少,这是我所能想到的惟一的缺陷。但他们无疑比主旋律诗人更接近诗的本质。 6、能否以您在网上创作的一首作品作为具体案例,回顾一下其出炉的过程。 答:真诗人的创作,其实都是诗来找的你,不是你去找的诗。所以诗思来了,你只管记下来就行了,有时候是用笔,有时候用手机,有时候用电脑。这与网络没有啥关系。不过今年春天,我在微博上看到于建嵘徐昕二位教授的言论,有所感触,当即在微博上写了一首诗:《癸巳送春有寄于建嵘徐昕二教授》:莺燕无情衔梦去。恼人天气风兼雨。一春心事等寒灰,莫遣金轮挂金缕。这是一首古绝,是它自己来找的我,我只是忠实地记下它来。 7、我们也注意到,网上诗派之争同样激烈,您认为这是由来已久的诗歌传统使然吗?您认为诗坛之争是否应该把握一些原则?而目前网上的争论环境是否让您满意? 答:诗学观不同,论争很正常。我觉得这恰恰是网络诗词繁荣的体现。当然,有一些人明为提倡诗派,实际上却是以之沽名钓誉,甚至沦落到投靠一个著名的文化老流氓,这就令人不齿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