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儒学 > 古圣今贤 >

庞朴先生学术自传(三)对出土文献的兴趣

http://www.newdu.com 2017-12-05 中国社会科学网 庞朴 参加讨论

    我的学术兴趣还涉及出土文献研究。中华文明有个重大特色,叫做“惟殷先人,有册有典”、“有典有则,贻厥子孙”(《尚书·多士、五子之歌》)。世界古来几大原创文明中,中华文明所以独能传承不坠的秘密,或许便在其中。可叹的是,除去无情的水火兵燹所造成的损失外,有意识地焚书毁版的文字浩劫,也一次次降灾于中华文献,自古及今,未曾或绝,常令世人扼腕不已。
    
    庞朴先生作品书影
    劫灰原典的重新发现:郭店楚简
    于是,劫灰原典的重新发现,使之能以重新贻其子孙,便不仅仅是文坛佳话,也成了中华文明健康成长的助因。种种秘笈的公开面世,种种藏书之重见天日,所以能在学术史上兴波起澜者,原因正在于此。
    早在西汉时期,孔壁古文已带来过经学论争,尔后竟一直延续了两千年;而西晋初年汲冢竹书对於古史的校正,则成了学界的福音;至于近世殷墟甲骨推动文字学历史学之功,直不可以道里计。继这些所谓的“中国学问上的三大发现”(王国维语)之后,近五十年来的大大小小发现,更是前武后踵,层出不穷。诸如银雀山汉墓的兵书,马王堆汉墓的黄老,睡虎地秦墓的法律,便都曾有如惊雷闪电,令人耳目震眩。尤有进者,则是郭店楚墓竹简的问世,又无异在湖北上空祭起了超级狂飙,顷刻之间,全球汉学界皆已闻风起舞,共享新知。
    其详是,1993年10月,湖北省荆门市沙洋区四方乡郭店村的一座战国楚墓中,出土了一批楚文字竹简。据说墓曾被盗,竹简亦曾殃及。劫余竹简804枚,出土时散乱无序;其中730枚有字,大部完好,可得13,000余言,全都是学术著作。据考古学家们根据墓葬形制及器物纹样等情推定,入葬年代当为战国中期偏晚,约公元前300年上下;墓主男性,不知姓氏,属士级贵族,70岁以上。
    整理编排后的竹简分成18篇:有《老子》三篇,约当传世本五分之二,《缁衣》一篇,与传世本大同;此外各篇皆久绝版,整理後名之为《太一生水》、《鲁穆公问子思》、《穷达以时》、《唐虞之道》、《忠信之道》、《成之闻之》、《尊德义》、《性自命出》、《六德》各一篇,《语丛》四篇。
    《五行》的出土 对马王堆帛书的面目更清晰了
    另有《五行》一篇,1973年马王堆汉墓亦曾以帛书出土,无篇名;此次自名曰“五行”,惟缺少帛书所有的全部解说文句,其他正文部份,与帛书大体相同。
    按1973年12月,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了大批帛书,包括《老子》《周易》及佚书等二十余种古籍,约十余万字;入葬年代为西汉文帝前元12年(公元前168年)。所藏《老子》有两种不同年代的钞本,分别抄在两卷绢帛上,其甲本卷后及乙本卷前各有四篇无题佚书。甲本卷后之第一篇佚书,即帛文第170行至351行(行约30字)者,又可分两大部份:第一部份自170行至214行,为一首尾呼应的完整论著,论述“仁义礼智圣”五行与“仁义礼智”四行之作为人之两种道德境界;第二部份自第215行的提行另段开始,直至末尾第351行,系对第一部份的逐句(缺前12行)解释。按照战国时期的文章格局,这第一部份可以名之曰“经”,第二部份可以名之曰“说”。“经”文部份即第一部份,与郭店楚简的《五行》篇大体相同。
    前此的研究多半认为,帛书此篇之“经”“说”两个部份,乃作者有心安排且一次完成了的上下篇。由于其“说”文中杂有《孟子》术语,因而又多推定其成书年代当在《孟子》以后或同时。至于书中所表达的思想观点,无疑为荀子在《非十二子》中所指责的“思孟五行说”,从而,全书应该命名为《五行》。二十多年来,中外学者为此发表了千言万语,细微之处纵有歧异,但其大端无过于此。
    当时,谁也未曾料到或预期再有一篇《五行》出土,以使人们能对帛书的面目看得更清晰些,来帮助扫除研究中所存在的琐细分歧。不意天道酬勤,地不藏宝,不多不少整整二十年后,这样的好事居然真的在古楚旧都发生了。
    这次郭店竹简《五行》篇的再世,首先以其自报家门的爽朗证实了人们对帛书的命名。再就是,竹本之有“经”无“说”的本相,促使人们醒悟,“经”文无待“说”文,本已自明自立;帛本杂用《孟子》的“说”文,想系后人缀加上去的。第三,竹本《五行》入葬于元前300年左右,成书年代自当更早,其为孟子以前作品无疑。荀子批评子思、孟轲编造“五行”,则此篇既早于孟子,其为子思或子思弟子所作,或大有可能。
    郭店出土对《五行》篇研究的最大贡献还在于,此前人们只是泛泛地知道,《五行》篇所谈论的内容,属儒家道德学说,此次与竹简《五行》连袂而至的,有一篇叫《六德》,谈的也是儒家道德;这两篇文章,正好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向人们展示了儒家道德境界的全貌。其《六德》篇所讨论的,是普泛的建基于人的血缘关系上的以仁为标志的情感规范,或者叫人伦道德。《五行》篇所讨论的,其一曰“四行”,是理性的处理人的社会关系的以善为准则的行为规范,或者叫社会道德;又一为“五行”,则是悟性的安顿人与宇宙、人与人类、人与自我关系的以德为指归的精神规范,或者叫天地道德。这三重道德,正是《礼记·中庸》所谓的“造端乎夫妇;及其至也,察乎天地”的“君子之道”,是儒家之成其为儒家的一大基本理论。而这样的理论,由于资料湮没,过去是很少能够系统把握的。
    为了说清这一点,有必要先分清“五行”的不同含义,即水火木金土五行与仁义礼智圣五行的不同;还要证明《五行》篇所论述的仁义礼智圣,正是荀子所指责的由子思孟轲所“造说”的五行。这些,在汉帛出土以后楚简出土以前,便可以完成也确已完成了,体现在《思孟五行新考》及《马王堆帛书解开了思孟五行说古谜》两文。此外,《六德》篇出土以前,对于《五行》篇在儒家学说体系中之地位,也曾有过推测 ,那就是《帛书五行篇评述》。
    当然,我兴趣的主角是《五行》篇。《五行》篇又有竹简本与帛书本之不同。两个版本各有自己的长处:竹本年长,成书在公元前300年以前,应该是更接近原貌的珍贵钞本;帛本详细,自带解说,应该是最接近原意的权威释文。《竹帛〈五行〉篇与思孟“五行”说》,则是对《五行》篇学派地位的进一步敲定。至于《三重道德论》,是对《五行》篇实质的一种理解,也可以看成是对儒家学说体系的一种发现,其关系之大,自不待言;准确与否,尚待读者诸公教正。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