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在汉代位置和孔子的《论语》并列。宋神宗时《孟子》一书首次被列入科举考试科目之中,《孟子》一书升格为儒家经典。至南宋朱熹又把《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为“四书”,《大学》和《中庸》被认为是孔子弟子曾参和孔子之孙子思的著作,这样,《孟子》一书便与孔子及孔子嫡系的著作平起平坐了,其实际地位更在“五经”之上。 经典(资料图 图源网络) 明、清时期,官方规定,科举考试的八股文题目必须从《四书》中选取,因此《孟子》也便成了明清两代士子们的必读书科目之一。 孟子的教育观“专心致志” 孟子认为学习就要做到心无旁骛,“专心致志”,不能“一曝十寒”,“鸿鹄将至”。 原文“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能有生者”意思:即使有普天之下最容易生长的东西,一天暴晒,十天寒冻,也没有能够成活的。 “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弈秋,通国之善奕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奔,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即:下棋看起来是件小事,但假如你不专心致志,也学不好。弈秋是全国下棋高手,他教的两个徒弟,一个学的专心致志,一个老想着有天鹅飞来,想拿弓箭射它。都是一个师傅教的,一起学,然而成绩却差的很远,这不是他们质量的问题,而是专心的程度不一样啊。 专心致志(资料图 图源网络) 孟子认为既然是学习,要学当然是学最好的,是故“取法乎上。”孟子借后羿教人射箭打比喻,“羿之教人射,必志于彀,学者亦必之于彀。”后羿是有名的神射手,教人射箭一定把弓拉满,他认为,射箭弓都拉不满,怎么射的远,射的准呢?所以学习的人跟着他学也就会学着把弓拉满。 同样孟子也对施教者提出了要求,“大匠诲人必以规矩,学者亦必以规矩。”意思是:技艺高超的匠人教人手艺会按照一定的规矩,而学的人也必定依照这规矩。孟子认为,无论在学习还是为人处世上,都应该秉承高标准的原则,严以律己,既要求施教者严格要求学生,也要求学生谨遵老师的教导。 孟子的“仁”——“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认为,统治者要想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必须得民心,要以老百姓的利益为重。 一个君王要得民心,首先要使老百姓富起来,在吃饱穿暖的基础上对其进行道德教化,使其明人伦,懂礼仪;然后还要懂得与民同乐的道理。 民为重 社稷次之 君为轻(资料图 图源网络) “民乐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意思是圣明的君主总是以老百姓为重,与民众同甘共苦,这样他们就会受到老百姓的爱戴和拥护。 ”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与民同乐”、“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等句,一定程度上也表达了,孟子“以民为本”的“仁政学说”。 孟子的“义”、“礼”、“智” 孟子认为,一个人活着要堂堂正正,不能苟且,“舍生取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敬老慈幼”、“尽信书,不如无书”等成语也反映了孟子的“义、礼、智”。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