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一生如此短 为何不谈一场自由的恋爱呢?

http://www.newdu.com 2017-12-05 诗经 佚名 参加讨论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原为三百一十一篇。
    因《南陔》《白华》等六篇为笙诗,有声无辞,故现存三百零五篇。
    
    《诗经》(资料图 图源网络)
    《诗经》的写作年代,悠远漫长,始于周,止于春秋中期,历经五百余年。这正是周王室的兴盛时期,礼仪教化风行,史称刑措不用。
    可谓适逢其时,步随其迹,追录其事,礼乐文化在《诗经》中得到了全面的审美展示。
    《诗经》是礼乐文化诗情画意的纪录。
    《史记·孔子世家》称:“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
    孔子删诗的传说,自古存疑,但是,司马迁关于“取可施于礼义”的提示,表明《诗经》的编选原则,是礼乐文化精神的追求,这的确是不移的至理。
    同时,诗与音乐舞蹈同步,本是古代歌诗曲舞同源诞生的艺术规律。
    
    古代礼乐文化(资料图 图源网络)
    这一点,在《史记·孔子世家》中也有说明:“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
    这些都是在证明,《诗经》与礼乐文化融为一体的原创面貌。
    说来有趣,由于对教化的审美品格持不同的观点,墨子在《非儒》中揶揄“弦歌鼓舞以聚徒”,还曾嘲笑过孔子哩!
    1、对祭祀典仪的歌颂
    《诗经》对礼乐文化的宣扬,首先反映在对祭祀典仪的歌颂。
    《诗序》云:“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
    周颂三十一篇,除《臣工》《丰年》《载芟(shān)》等篇章,是为了春夏祈谷、秋冬谢神而作的祭歌外,大多均为对周室祖先的礼赞,是圣人崇拜。
    周颂中的《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历陈从后稷建国到武王灭商的全部历史,是一部周王室传说的史诗。
    《诗序》曰:“《生民》,尊祖也。后稷生于姜嫄,文武之功起于后稷,故推以配天焉。”
    
    祭祀典仪的歌颂(资料图 图源网络)
    后稷是周室的祖先。相传,姜嫄祷神救子,因踏上天帝的脚印而受孕。这个曾被视为不祥之兆的婴儿,就是后稷,曾几度被弃。弃于荒道,牛羊哺乳;弃于冰河,鸟翼环护,终因神佐而健康成长。
    后稷自幼喜爱蔬果豆麦,有种植的高超技艺,他教民稼穑,造福人类,被誉为农耕之神。后稷三传至公刘,公刘大迁徙,择地而居,开疆辟土,勤耕作,畜牛羊,国富民强。
    古公亶父是公刘的十世孙,是文王的祖父,《绵》诗详述其功业:营造宫室,制定官制,为文王以礼乐立国奠定了基础。《皇矣》是对文王伐密、伐崇的记叙;《大明》是对武王伐纣立国的歌颂。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