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孔子的13条原则,14个态度(2)

http://www.newdu.com 2017-12-05 梁漱溟先生讲孔孟 梁漱溟 参加讨论

    6、反宗教
    因为宗教与以上两个态度是相反的,宗教是抱一个极久极远的目的,所以反对他。
    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曰:“敢问死。”子曰:“未知生,焉知死?”
    他只管当下生活的事情,死后之事他不管的。除此以外都不谈。宗教说的都是过去未来之事,事鬼神之事,恰与孔子“非其鬼而祭之谄”的态度大相反背。他只要人祭祖宗就好了,如“子不语怪力乱神”即与宗教相反。宗教之占顶大势力高位置者,如佛教经论中则很少谈人事及当下的事情。佛家孔家实在是各走一条路。
    7、非功利
    孔子说: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放于利而行,多怨。
    8、非刑罚
    孔子说: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这种新鲜的态度,与法家绝不同。盖一讲王道,一讲霸道也。
    
    为政以德(资料图 图源网络)
    9、孝弟
    我们讲孝弟与讲礼乐有相关系的话可说。礼乐的根本地方是无声之乐,无体之礼,即生命中之优美文雅。孝弟之根本还是这一个柔和的心理,亦即生命身处之优美文雅。
    孔子一切的话完全是就个人生活说,我们也应该持这个态度。就心情去讲孝弟,自然活泼有兴趣。所谓孝弟这个心,还是我们讲孔子乐的那个心,仁的那个心亦即礼乐的那个心,亦即所谓一团和气的那个心。
    我们有好的心理,自然发出来好的生活。许多好的生活,亦即许多好的事情,我们最眼前的人,就是父母兄弟的事情。如果对最眼前的人,最当下的事情,不曾弄好,其他的事情也自难说了。
    故人的生活,即应从孝弟开端。
    孝弟者也,其为人之本与。
    10、命
    所谓命这个东西,似乎也让我们注意,孔子是讲他自己的生活,说:
    五十而知天命。
    道之将行也与命也,道之将废也与命也。
    不知命无以为君子。
    所谓知天命者,知只是一个通达,仿佛是通于天命,是与天命不二,与大的流行合一。所谓为己,看当下,通统是与天不二的态度,只有此时是一个绝对,他不离开这里,而一直流行下去,不曾把宇宙打为两段。
    11、礼
    所谓礼者即是人情的自然要求,并不是人情外面假的形式。
    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
    可见礼之根本即是人情,人有情便顶好,不在许多繁文缛节。孔子所认为不好的,就是情不动。他说:
    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
    
    
    孔子与弟子(资料图 图源网络)

    12、不迁怒,不贰过
    他极夸奖的弟子为颜子。而称赞颜子极好的话则为“不迁怒,不贰过”与“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此虽为颜子的生活,但足见在孔子生活中亦甚重要。此虽是一条而为两个态度。
    我们知道怒是气质中最硬固的东西。要不堕入气质、习惯中,则顶好能不迁怒。其余更不能为害矣。
    不贰过有两层意思:
    一即是知过。我们平常做了许多错事,我们往往不知道。若有错即知,这个知道也就是不懈。
    一是改过。知过后便不再有过,就是所谓一息不懈,所以说过而能改不为过矣。
    13、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这个态度杨慈湖常提及,他心目中讲孔家生活时常用一句话来概括,即是“不起意”。他说孔子时常有此表示,如孔子说我们异于是,无可无不可,都可证知。我最初用“不认定”三字来表示,但觉不好。我们还是用“不起意”好了。
    总上十四个态度(第十二条“不迁怒,不贰过”是一条原则两个态度),此外也许还有别的态度,但大都不甚重要,顶重要也只此十四个。一部《论语》都可括入此十四个态度中。
    
    梁漱溟先生讲孔孟(资料图 图源网络)
    摘自《梁漱溟先生讲孔孟》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