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 中国的文化在宋朝发展到了顶峰,但即使在宋朝最强盛的时代,也无法有效抵御西夏等外敌的入侵。王安石针对北宋的积贫积弱的社会状况,进行了史称“熙宁新政”的改革,以图富国安民。王安石的革新运动,受到了以司马光为首等重臣的强烈反对,二度罢相,及其身死,新法马上被革除。王荆公的革新精神得到了历代的传颂,然而深入了解这场轰轰烈烈的变法运动之后,我们会震惊地发现,王安石带来的弊远远大于利。 王安石为了尽快推行新政,不惜排斥异己,在短时间内提拔任用了邓绾、李定、舒亶、蹇序辰、王子韶等一大批趋炎附势之徒,而苏轼等一大批有真才实学的官员贬的贬、退的退。李定等人被当时的士大夫认为是“十钻”,即不择手段,务求高官厚禄的钻营小人之意。王安石所用非人,以致在推行新法时罔顾民情,民怨沸腾,也给了奸猾之徒可乘之机,最明显的就是青苗法的推行,官方强行借贷惯粮给百姓,到期就要求老百姓高利息还债,结果造成了流民千里的后果。而且,变法阵营也充满了倾轧、争权夺利,吕惠卿是王一手提拔起来的,但他罗织罪名,想要构陷王安石,搞得两败俱伤。这也直接导致绍圣、崇宁年间的党祸株连,党祸之后,杰出人士都消亡殆尽了,对金国的进攻毫无办法,北宋也就此灭亡了。 孔子曰:君子德风,小人德草,草上之风,必偃。士大夫感受到了上层的风向,便纷纷投机取巧,以苛刻为能事,借推行新法之名,行蝇营狗苟之事。一时之间,士人的风气大坏,急功近利,办事苛察,朝廷任用酷吏,以图一切得以速成,更为严重的是,这样的政策使得卑鄙无耻之徒开通了一条通畅的成功上位之路。人民尚未享受到新政的好处,浇薄的风气已经形成,要重新整治人心,使得民归于厚德,淳朴敦厚,那无异比登天还难。王安石在《读孟尝君传》中写道:“夫鸡鸣狗盗之出其门,此士之所以不至也。”可见他其实是深明大义,但是他的所作所为,与认识到的道理南辕北辙,不能不说是王安石人生中的悲哀。 诗圣杜甫诗曰“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明末清初大儒顾炎武有“亡国”、“亡天下”的说法,“亡国”是一般的改朝易姓,“亡天下”则是指人类社会的正常秩序严重破坏,以致民不聊生、天下大乱。可见,儒家的治世标准,就是选用贤能,保障民生,使得民风淳厚,安居乐业。王安石的所在所为,虽立足于民生,但是为求成效,不择手段,终于酿成了“亡天下”惨烈的后果,这或者是王安石所没有想到的。在称颂王安石的革新精神同时,更应该清醒地认识他的不足,这样才有助于社会的发展。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