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朱杰人 《朱教授讲朱子》为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朱杰人先生所开专栏,为广大读者讲解朱子之道。 朱子像 《朱教授讲朱子》百一五 朱子曰:“处己接物,内外无二道也。得于己而失于物者无之。故凡失于物者,皆未得于己者也。然得谓得此理,失谓失此理,非世俗所谓得失也。若世俗所谓得失者,则非君子所当论矣。” 译讲:人如何要求自己、怎样对待别人和世事,一个是对内,一个是对外,但道理是一样的。自己立身做好了,那么你处世也一定不会有错。所以,凡是处世有问题的人,一定是自己做人没有做好。这里所谓的“得”和“失”,是指“理”,得就是得理,失就是失理。不能把它和世俗的所谓“得失”混同起来。世俗讲得失,就是讲利益,这不应该是君子的议论。 《朱杰人讲朱子》百一六 朱子曰:“天下事,须论一个是不是后,却又论其中节与不中节。” 译讲:处理任何事情,当然先要判断它的是非、对错,但也还要考虑到是不是恰到好处,不要过头,也不要不够。 《朱教授讲朱子》百一七 朱子曰:“夫子云,不学诗,无以言。先儒以为心平气和,则能言。《易-系辞》曰,易其心,然后语。谓平易其心,而后语也。明道先生曰,凡为人言者,理胜则事明,气忿则招拂。” 译讲:孔夫子说,不学习《诗经》,就不会讲话。前辈的儒家学者认为,心平气和了,才能把话讲明白。《易经-系辞》说,易其心,然后语。就是说要把自己的心态放平和了,然后再发言。程颢先生说,凡是和别人讨论、争论问题,你在理了、占理了,事情自然会明白。但是如果你心态不平、怒气冲冲,那只能事与愿违。 本文为腾讯儒学特约独家原创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