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孟子能和孔子相提并论,就凭这15句话(2)

http://www.newdu.com 2017-12-05 儒风大家 佚名 参加讨论

    8、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鱼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宁愿舍弃鱼而选取熊掌。生命是我所想要的,正义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宁愿牺牲生命而选取大义。
    孟子在本篇中对舍生取义精神的颂扬,对“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的批判,对后世产生了良好的影响。历史上许多志士仁人把“舍生取义”奉为行为的准则,把“富贵不能淫”奉为道德的规范,对国家和民族作出了贡献。南宋文天祥在《过零丁洋》诗中说:“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现代无产阶级革命烈士夏明翰在《就义诗》中说:“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这都是与“舍生取义”的精神一脉相承的。
    9、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资料图 图源网络)
    第一个老师动词,奉老、养老的意思,第二和第三个老是名词,老者的意思;第一个幼是动词,养育幼儿的意思,第二和第三个幼都是名词,幼儿、幼小的意思。
    这句话的核心,可以说是推己及人,就是《论语》里面的忠恕之道。一些宗教将博爱,爱全人类。孟子这里并非不讲博爱,只是说,博爱要由近及远。我们很难想象一个连自己家人都不爱的人,会去爱别人!
    10、水性无分于东西,无分于上下乎?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今夫水,搏而跃之,可使过颡;激而行之,可使在山。是岂水之性哉?其势则然也!人之可使为不善,其性亦犹是也。
    水的确无所谓向东流向西流,但是,也无所谓向上流向下流吗?人性向善,就像水往低处流一样。人性没有不善良的,水没有不向低处流的。当然,如果水受拍打而飞溅起来,能使它高过额头;加压迫使它倒行,能使它流上山岗。这难道是水的本性吗?形势迫使它如此的。人也可以迫使他做坏事,本性的改变也像这样。
    1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天、地、人三者称为三才。《孟子》里面主要是从军事的角度来分析论述天时、地利、人和之的。天时地利,比不上人和。
    我们做事也是这样,占到天时和地里固然是好,但是没有必要去迷信这个,非得要求天时地利,更为重要的因素是人和,占到了天时地利,却没有人和,事情也是不可能成功的。相反,人和往往可以弥补天时和地利上的不足。
    12、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说:“百姓最为重要,国家其次,国君为轻。明太祖朱元璋读到《孟子》的这些话的时候,非常震动。他深感孟子的类似的话会动摇皇权,让人把《孟子》不利于皇权的章节都删掉,最后删了一百多处,成了一本《孟子节文》。
    13、杀一无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
    杀一个无罪的人,是不仁;拿了不是属于自己的东西,就是不义。
    14、惟仁者宜在高位。不仁而在高位,是播其恶于众也。
    只有道德高尚的仁人,才应该处于统治地位。如果道德低的不仁者处于统治地位,就会把他的罪恶传播给群众。
    《孟子》一书里还说道,“贤者在位,能者在职”“尊贤使能,俊杰在位。”意思相近。孟子的这种思想,与《庄子》中所说的“内圣外王”以及柏拉图所说的“哲学家当为王”的思想颇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说,道德高的、有学识的圣贤应该掌握政治上的权利。
    15、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
    这句话是在强调内因的作用。人一定是自己轻侮自己,别人才会有轻侮你的想法和举动。一个家和一个国家,都是这样。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