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儒学 > 其它 >

汉字规范接了地气

http://www.newdu.com 2017-12-05 人民网 李昌禹 参加讨论

    
    资料图
    历时十余年,《通用规范汉字表》终于与公众见面了。“闫”、“喆”、“淼”等一批昔日的“黑户”汉字也喜迎“转正”,跻身规范字的行列。对此,民间欢呼声一片,不少曾经“中招”的网友感叹,“以后登机打名字再也不用这么费劲了!”
    这次出台的规范汉字表之所以赢得掌声,就是因为它接了地气,积极回应了百姓生活中的现实问题。
    老百姓起名,喜欢图个吉利,或者讲究点文化内涵,像“堃”、“喆”、“淼”等字在人名中使用的频率就相当高。然而,由于不是规范汉字,在办理准考证、登机牌等手续时,这些“堃”、“喆”们往往遭遇麻烦,通常需要到相关机构盖章后才能“验明正身”,白白浪费了许多时间和精力。新字表将堃、喆、淼、甦、犇等字增加为“规范字”,方便用于人名,可谓是“大庇天下‘堃’‘喆’俱欢颜”。
    这不禁让人想起2009年颁布的《通用规范汉字表》征求意见稿。当时对一些汉字做了“整形手术”,制定了横变提、竖变撇等笔形规则,使很多常见字变形,比如“琴”字上左部最后一笔横变提,“亲”、“杀”等字下部件的竖钩变竖。但这些“整形”实际用处不大,且在推广过程中可能会耗费巨大成本。
    新公布的字表中,这份“整形”附表被取消。这一增一减,充分显示出制定者对人民群众实际文化需求的尊重。
    语言文字,本来就是人们约定俗成的书写符号,不可能一成不变。现代汉语规范汉字所依赖的普通话,至今仍在不断地吸收古代和方言的语言成分。有些本已“死亡”的汉字,作为特殊用字在现代汉语中又焕发出“第二春”,少了这些特殊用字,就难以满足日常表达的需要,它们理应属于规范汉字的一部分。新字表为这些汉字“正名”,正是对语言发展规律的顺应。
    汉字的使用,自古就有一定的规范。如今随着数码时代的发展,汉字书写却越来越“失范”,提笔忘字、别字连篇的现象层出不穷。然而,忘掉的字通过训练可以“捡”回来,但如果连规范字的标准都不清不楚,那就不能怪人张冠李戴、以讹传讹了。好在新字表重新确立了一套汉字的规范用法。
    古人说,“礼失而求诸野”,文化规范的制定,本来就不应该只问策于“高端洋气”的高谈阔论,更应该取计于接地气的街谈巷议。这次新字表的大受欢迎,也给其他文化规范的制定者们提了个醒:不妨到人民群众中去调查调查,接接地气,那里有文化发展最深厚的沃土!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