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鼎芬像 日前,本报刊发了《梁鼎芬与溥仪的往事》,提及1916年皇族为溥仪选老师时,为清朝皇帝一族管理西陵种树的梁鼎芬老先生被选中一事,很多读者感到奇怪:这位学富五车的老先生怎么会给皇族当“绿化工”呢?记者就此问题进一步采访了溥仪研究专家王庆祥先生。 据王庆祥介绍,当年,慈禧不提建陵的事儿,满朝文武更没有敢说的。直到光绪和慈禧1908年相继崩逝,溥仪即位后才匆匆为光绪建陵。当时,摄政王载沣派溥伦和陈壁为勘定万年吉地大臣,圈选清西陵梁格庄西部偏北的一块平坦谷地为崇陵陵址,于1909年动工,到清政府垮台时工程完成量还不及一半。梁鼎芬在辛亥革命以后,经陈宝琛推荐,负责崇陵工程的管理事宜,时称“种树大臣”。其间,梁鼎芬“南北奔驰,露宿风餐,不遑安处”。据资料显示,梁鼎芬长期住在梁格庄光绪帝停灵的暂安殿旁,每天朝奠于梓宫前,风雨无阻。同时,梁鼎芬拖着一条行动不便的病腿,乘棚车往施工区各处瞻视,问长问短,工人没有不认识他的。 然而,建陵经费常常短缺,关于清帝退位的“优待条款”中虽然规定了“光绪帝陵寝(崇陵)如制妥修,奉安典礼仍如旧制,经费由民国政府负担”,但续修一年余又发生问题,工程停顿下来。为了解决建陵经费问题,梁鼎芬费尽心机,奔走联络。他的这份努力起到了重要作用,1913年春天,经中华民国国务总理赵秉钧与清室内务府大臣绍英协商,决定从民国政府优待逊清皇室的“岁费”中拨款赶修崇陵工程,才使中国最后一座帝王陵墓得以在当年年底峻工。 1913年12月13日,清室举行仪式,光绪皇帝和隆裕皇后梓宫安葬于崇陵。仪式后,梁鼎芬自愿留守陵寝,清室感其忠诚,遂以溥仪名义颁旨,让他守护崇陵并料理种树事宜。 历代清朝皇帝对清西陵绿化都很重视,常常拨出专款用于陵区植树。道光八年(1828年),一次就拨银11050两,用来买苗栽树。道光十三年(1833年)又补栽树木10370株。在护林方面,清政府也有周密的安排。管理西陵的西陵内务府中有专职护林员,在护陵的八旗兵中还设有若干“树户”,每天在林中巡视,防火防盗,严禁砍伐。 崇陵兴建在清王朝垮台前后,地宫、宝城等工程经费都是逊清皇室与民国政府反复磋商才解决的,实在顾不上陵区绿化。所以,无论在建陵计划中,还是与参予工程厂号所签的合同上,都没有栽树的条款。梁鼎芬认为,崇陵无树是很大的缺憾,既不美观,又关风水,于是最早提出了崇陵植树的计划。梁鼎芬虽然获溥仪颁旨,委以“崇陵种植树株事宜”,却无分文经费拨付。但是,这难不倒梁鼎芬,他首先带头捐款1000元,进而募集了一笔款项。 募得款项后,梁鼎芬从丰台和蠡县等地买来了大批松、柏、桧、杨等树苗,并身体力行,亲率工人们植树、浇水、捕虫,终于完成了崇陵内隆恩殿四面、宝城前、琉璃门、月牙院、中一路、前案山、后宝山、东西砂山及崇妃园寝等地的植树任务,前后两三年间共栽树40601株。 就在梁鼎芬护陵植树期间,袁世凯为报数年前受梁鼎芬弹劾之仇,派刺客来杀他。匕首已经顶在胸前,他却面不改色地说:“能死在先帝陵前于愿已足,汝其快快动手可也!”刺客竟被感动,说明来历并劝梁鼎芬离开,梁鼎芬则坚定地表示:一定要看到松树长大再走。 紫禁城内的小朝廷有感于梁鼎芬在植树护陵方面的功业,对其“赏赐稠叠、恩礼有加”。溥仪还特别颁旨,对只有“三品京堂候补”身份的梁鼎芬“赏加二品衔”。梁鼎芬本人对这段种树生涯也很留恋,特意头戴红顶花翎大帽,身穿蟒袍黼褂,脚登朝靴,手把锄头,站在一棵树苗旁边,请人拍摄一张照片以为纪念。这张照片在王公遗老中间广为流传,影响很大。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