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儒学 > 其它 >

刘邦与汉初儒学的复兴

http://www.newdu.com 2017-12-06 聊城新闻网 王仙明 参加讨论

    
    汉高祖刘邦
    汉高帝刘邦出身农民家庭,年轻时游手好闲,不务正业,33岁才混上泗水亭长,撑死是个科级干部。当上国家最高领导人之后发表过两首诗:《鸿鹄歌》和《大风歌》,前者32字,后者23字。尽管绝非秘书操刀,可是,文化底子薄无可否认。晚年,他老人家反躬自省,谆谆告诫儿子们好好读书:“吾遭乱世,当秦绝学,自喜谓读书无益。洎践祚以来,时方省书,乃使人知之者作之。追思昔所行,多不是。”
    成功者大多勇于自我批评,不惜以今日之我战昨日之我。纵观刘邦一生,对儒学的态度有着180度的逆转。探究转变历程,既可以看到儒学向统治者靠近的顽强身影,又可以欣赏布衣皇帝卓尔不群的眼光和气度。
    儒学创始人孔子有着天大的政治抱负,惜乎生前郁郁不得志,周游列国,四处碰壁,最终无奈地承认自己“惶惶然如丧家之犬”。孔子死后,只收到鲁哀公祭文一篇,其他各国领导人均装聋作哑。在之后近三百年时间里,儒生东奔西走混饭吃,儒学徘徊在巍巍庙堂之外。
    在秦末农民大起义中风云际会、脱颖而出的刘邦,对儒生充满偏见,鄙薄之情毫不掩饰。史载:“沛公不喜儒,诸客冠儒冠来者,沛公辄解其冠,溺其中”。把人家的帽子当尿盆儿,何其粗鲁!简直胡闹!又载:“沛公引兵过陈留,郦生踵军门上谒……使者入通,沛公方洗……曰:‘为我谢之,言我方以天下为事,未暇见儒人也。’”有时间洗脚,没功夫会客。在金戈铁马之际,“博而寡要,劳而少功”的儒学多么不合时宜。
    这当然有诸多原因。秦朝建立后,“独任法家”,焚书坑儒,灭百家之学,“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乡镇干部刘邦耳濡目染的全是法家思想。之后,在三年的反秦战争和四年楚汉战争中,刘邦攻城略地,需要能够“斩将擎旗”的“群盗壮士”,儒生的用处在哪里呢?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孔子一步一步登上通天教主的神坛,其台阶是一代一代门徒以坚韧作条石砌就的。汉初,在儒学奋力向政治靠拢的征程中,两位儒生,叔孙通与陆贾厥功甚伟!
    叔孙通让刘邦见识到儒学的实际功用。叔孙通曾是秦二世的待诏博士。政治履历表明,此人机智权变,既有原则性又有灵活性,不是呆笨的腐儒。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的消息传到咸阳,他审时度势,溜了。“良禽择木而栖”,他先投项梁,再依楚怀王,又转事项羽。最后,不管刘邦烦不烦,坚定地追随刘邦,默默地改变刘邦。
    建国之初,刘邦的一帮布衣将相“饮酒争功,醉或妄呼,拔剑击柱”,皇帝的威严在哪里?刘邦心里舒服么?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撬动地球!”叔孙通的支点来了,他乘机进言:“夫儒者难与进取,可与守成。臣愿征鲁诸生,与臣弟子共起朝仪”。刘邦当即批准了这项请示。
    经过一年多周密的准备,公元前200年,依叔孙通制定的朝仪,刘邦在长乐宫举行朝会。臣子扬尘舞蹈,山呼万岁,“自诸侯王以下莫不震恐肃敬”。爽歪歪的刘邦脱口而出:“吾乃今日知为皇帝之贵也”。时不来啥都不来,时来哪样不来?叔孙通被任命为太常,位列九卿,且获赐金五百斤;百余弟子均获任郎官。郎官成天跟在皇帝屁股后头,升调、出补的机会多着呐。儒学成功地包围了皇帝。
    叔孙通在实用层面上转变了刘邦对儒学的看法,陆贾则根据现实需要加工改造儒学,从理论高度上深化了刘邦对儒学的认识。
    君临天下之初,刘邦自以为“马上”得天下,不重视治国之道。史载:“陆生时时前说称《诗》、《书》”,刘邦不解:“乃公居马上而得之,安事《诗》、《书》?”陆贾针锋相对,旁征博引予以反驳:“居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之乎?且汤武逆取而以顺守之,文武并用,长久之术也。昔者吴王夫差、智伯极武而亡;秦任刑法不变,卒灭赵氏。向使秦已并天下,行仁义,法先圣,陛下安得而有之?”尖锐而中肯的话让刘邦“不怿而有惭色”,恍然省悟之后,让陆贾总结历史经验,阐述“秦之所以先天下,吾所以得之”的道理。
    陆贾高举儒家旗帜,陆续写出十二篇奏议,史载:“每奏一篇,高帝未尝不称善,左右呼万岁”。十二篇奏议汇集成书,刘邦亲为之命名,号曰《新语》。顾名思义,这是刘邦从未听过的新鲜话。布衣皇帝和布衣将相,一群乡巴佬,有了新版政治教科书。
    时间可以改变一切。刘邦不知不觉走近儒学。儒学生下来就是为皇帝服务的。历经“化茧为蝶”的痛苦历程,儒学终于捕获了一位皇帝。
    
    资料图
    公元前195年十月,在击败叛军淮南王英布的主力后,年逾花甲且患病的刘邦没有径直西返长安,不顾鞍马劳顿,迂回北上。首站是阔别已久的故乡,盘桓十多天,留下慷慨悲壮的《大风歌》。十一月,刘邦来到曲阜,以太牢之礼仪隆重祭祀孔子,对孔子表示了极高的礼遇。刘邦是历史上首位祭孔的皇帝。刘邦的一项小举动,乃是儒学发展史上的大事件。
    当然,清静无为、与民休息的黄老之学是汉初的统治思想,这与当时经济凋敝、物质匮乏的现状有关。刘邦祭孔,或可说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但是,刘邦的言行教诲,对后世君主不会没有影响和示范作用。
    公元前134年,刘邦的曾孙汉武帝刘彻下诏征求治国方略,45岁的儒生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表彰六经”。汉武帝采纳建议,定儒学于一尊。潜龙在渊,随云上天。蛰伏已久的儒学一跃成为正统和主流思想,并绵延两千余年。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