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儒学 > 其它 >

绍兴徐渭墓历波折终有守墓人 工作清苦胆要大

http://www.newdu.com 2017-12-06 中新网 王译萱 参加讨论

    
    图为绍兴徐渭墓大门。王译萱摄
    
    图为绍兴徐渭墓内的守墓人。王译萱摄
    中新网绍兴11月5日电(见习记者 王译萱)“58周岁以下的男性,身体健康。山上比较荒凉,还得胆子要大,耐得住寂寞。录用后的待遇是与文保所签合同,交五金,年薪不低于2.8万元。”这是浙江省绍兴市绍兴县文保所为辖下徐文长墓招聘守墓人列出的条件。
    日前,由于曾经的徐文长守墓人王张贵患病去世,该墓就一直没有招到管理人员。为此,绍兴县文保所所长金柏创又开出了不低的招聘条件,以寻守墓人。几经波折后,终于找到了合适的人选。
    据悉,徐渭,字文长,绍兴人。他是明代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与解缙、杨慎并称为“明代三大才子”。徐文长的墓,位于绍兴县兰亭镇里木栅村,隶属于绍兴县文保所管理,是全国文保单位,早在1999年就免费对外开放。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此次招聘吸引上百人前来报名。其中,还有许多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前来应聘。报名者除了绍兴本地、周边县市外,还有不少人来自江苏、福建、江西等地。然而,不少应聘者了解工作性质后,纷纷望而却步。
    “此工作的首要问题就是交通不便,此外收入少,而且墓园真的没有什么可参观的。许多人了解后,都不愿意干这份工作。”金柏创告诉记者,来应聘的人很多,可他们到徐渭墓后,看到现场一片荒凉,都不愿留下来。
    “我们担心留不住人,毕竟很寂寞,而且吃、穿、住、行都要考虑。”其实,在金柏创看来,守墓人最好是当地人,这样离家近,上班下班也方便。
    终于,经过两轮的面试,57岁的绍兴市市民王建民正式入选,成为了徐渭墓新一任的守墓人。
    近日,记者也前往了这处徐渭墓,去一探守墓人的生活。
    徐文长墓,由青石垒起保护,墓碑上书明“徐文长先生墓”,落款“沙孟海题”,古朴而简单。这里是徐氏家族墓地,墓园中还有其父母、兄嫂及两个儿子的墓葬。此外,就是一处徐渭纪念室,陈列了一些画像、文字资料和徐渭作品的复制品。
    金柏创向记者表示:“转一圈几乎一眼看尽。在这里的工作就是,守得住寂寞。”
    据悉,王建民在此已经任职近一月,虽然工作寂寞,但却符合他的性格。“我本身就是个喜欢清静的人,而且爱好人文历史。同时,每天上班一个小时的路程对我而言压力也不大,所以我接受这份工作。”
    据王建民介绍,在此工作,每天的任务就是在墓园里做些清扫、修剪树枝的勤杂工作。“有时,也会有不少游客慕名前来,我都会为游客们做介绍,还会给他们讲解一些自己了解的奇人奇事。”
    在王建民看来,虽然干着一份清苦的工作,但却与其性格相符,也能让自己乐在其中。
    徐渭墓守墓人招聘可谓一波三折。然而,其他名人墓保护却也难度不小。
    记者了解到,绍兴的名人墓地众多,如王阳明墓也是全国文保单位,其他如文种墓、马臻墓、陆游墓、张岱墓等,大多为露天开放,因游人比较少,大多没有设专人管理。
    金柏创认为,交通不便、游客甚少,且名人墓无旅游开发价值,成为了名人墓难以保护的主要原因。“好在,民间的业余文保队伍也在不断壮大,对名人墓保护有所助力。”(完)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