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语:秦朝灭亡】 秦朝覆亡真相引言 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是一个令人匪夷所思的人物,秦朝也是一个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朝代。自秦朝起,中国形成了一个以汉族为主体的统一大国,不管豪强公开割据或外族侵入建立政权,最后总是还原为汉族为主体的统一国家。皇帝是秦始皇新创的名词,一个皇帝在历史上的评价如何,只能依据其表现来评判。秦始皇正是这样一个人物,从死后到现在,经受了历代多少文人的各种不同的评点,如贾谊的责难、章炳麟和萧一山的恭维、顾颉刚和郭沫若的批判等等。尽管始皇是个暴君,但是,他所创建的许多制度,是符合当时社会的需要的。假使我们撇开嬴政的个性与作为,撇开秦朝的短暂而亡不说,单说中国在公元前221年,也就是在西方的耶酥基督尚未诞生前约两百年,即已完成政治上的统一;并且此后统一为常情,分裂为变态(纵使长期分裂,人心仍趋向统一;即使是流亡的朝廷,仍以统一为终身志向),这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现象,秦始皇的功绩至巨至伟。后来延续2000年之久的封建体制,基本上是秦制的逐步演变,秦奠定了大一统的政治基础和心理基础,因此是一个值得重视的朝代。 千古一帝 秦本是西方小国,几代人都前赴后继与戎狄战斗,逐渐强大起来。 西周孝王曾封给养马人非子一块土地,地名秦(甘肃清水县),在戎狄间。宣王封非子曾孙秦仲做大夫。秦仲攻西戎战死,子孙都戮力攻戎,国势渐盛。秦仲孙秦襄公因为救幽王有功,又护送平王东迁洛邑,因此平王封襄公做诸侯,逐渐拥有了西周故地,成为西方强国。秦采用戎狄法律及文化,虽成西方大国,却被东方华夏诸侯所轻视,不让它参与盟会。秦君大多都是有作为的君主。秦文公设史官,定法律。德公建雍,秦穆公更是一个有远见卓识的国君,他招揽天下贤士,起用谋臣百里奚,战胜晋国,扩地到黄河边上。又灭诸戎,开疆千里,成春秋霸主。秦孝公任用商鞅为相,先后两次主持变法。他奖励军功,禁止私斗;鼓励个体小家庭生产,发展封建经济;普遍推行郡县制;统一度量衡等等。变法增强了秦国的军事实力,促进了秦国社会的转型,加快了由诸侯割据称雄的封建国家向统一的封建国家迈进的步伐。 经过惠王、武王的苦心经营,到昭王时期,秦国实力已经大大超过了东方六国,为嬴政统一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秦始皇继续奉行“远交近攻”的既定策略,以重金收买关东六国权臣,离间其君臣关系。从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的10年间,先后灭韩、魏、楚、燕、赵、齐六国,结束了自春秋战国以来长达数百年之久的分裂割据、混战不已的局面,创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多民族国家。 嬴政用武力吞并六国之后,为了适应大一统的需要,参照历代秦国的政治体制,重新建立了一套以皇帝为核心的中央集权制度。 嬴政认为,天下已经统一,过去的“帝”和“王”的称号却不统一,便下令臣下重新商量议定他的称号问题。有大臣说,远古时期有“天皇、地皇、泰皇”的传说,其中以“泰皇”为尊,故主张以“泰皇”来称呼他。听了大臣的意见,嬴政决定去掉“泰”,保留“皇”,再加上古代的“帝”号,合称为“皇帝”,以此显示自己功高三皇、德超五帝。嬴政自称“始皇帝”,后世子孙称二世、三世,以至万世,期盼嬴氏江山能够延续千秋万代。为了维护皇帝的尊严,秦始皇还创立了与皇帝的称号相一致的一些称谓制度。如皇帝自称用“朕”,表示至尊无二;皇帝所下的涉及制度的命称“制”,昭告臣民的令文称“诏”;皇帝的印专门用玉做成,叫做“玉玺”,而且只有皇帝的印才能叫做“玺”;皇帝的妻子称“皇后”,父亲称“太上皇”,母亲称“皇太后”。这一称谓制度在此后千余年一直被沿用。 秦始皇大权独揽,日理万机。政事不论大小,全由皇帝一人裁决。白天审理案子,晚上批阅公文。秦始皇规定,自己每天必须批完一石公文才会休息。当时还没有出现纸张,公文是写在竹简上的,所以公文的数量用“石”这一重量单位来衡量。一石在当时是120斤,相当于现在的60斤。由此可知,秦始皇确实是一位勤勉、有作为的皇帝。 在中央,秦始皇建立了一套比较完备的官僚体制。皇帝之下是三公: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丞相是百官之首,最高行政长官,职责是辅助皇帝处理政务,负责管理文武百官。太尉是最高军政长官,负责军事事务,但是,他平时没有军权,战时听从皇帝的命令,所以,军权实际上是掌握在皇帝之手。御史大夫是副丞相,负责监察百官。三公以下设九卿:奉常、郎中令、卫尉、太仆、廷尉、典客、宗正、治粟内史和少府,各有明确的分工,负责不同的政务。 在地方,秦始皇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这是地方政治体制的历史性变化。在讨论地方体制时,包括丞相在内的多数大臣主张分封制,唯独廷尉李斯主张郡县制。李斯说,周朝实行分封制,将王公子弟封到各地为王,开始还能够精诚团结,拥护周王,但是,过不了几代,诸侯王与天子的血缘关系逐渐疏远,再加上诸侯国的发展壮大,他们就不再听从周王的指挥,致使周朝分崩离析。如果实行郡县制,皇帝亲自任命、罢免地方长官,政权就可以永远掌握在中央皇帝的手里,天下才能够长期稳定。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建议,在全国设立36郡,郡下设县。郡的长官是郡守,县的长官是县令或县长。县以下依次是乡、亭、里、什、伍,是一种准军事化的管理体制。 为巩固大一统格局,巩固中央集权,秦始皇又采取一系列行政改革。第一,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扶植封建地主,奖励私有制。公元前216年,秦始皇下令,地主和自耕农只要向政府申报占有土地的数额,交纳赋税,就可以拥有对土地的所有权;第二,统一度量衡,以商鞅所制定的度量衡为标准,统一全国的度量衡制度;第三,统一货币,以秦的“半两”钱作为流通货币;第四,统一交通工具,实行“车同轨”、“行同伦”,确定车轨的标准宽度;第五,统一文字,以当时在各国流行的小篆为基础,略加整理,作为标准文字通行天下;第六,修长城,秦始皇下令将原来六国各自修造的长城拆毁,然后统一修造抵御北面匈奴的长城,秦的长城西起陇西的临洮,东到辽东,东西长达万里;第七,没收天下兵器,将其熔化铸成12个巨大的铜人,防止天下人作乱;第八,修弛道,以咸阳为中心,共修成三条,一条向北通到了内蒙古,一条向东通河北、山东,直到海边,一条向南通两湖和江苏;第九,迁徙六国贵族和豪富到咸阳,以利于对他们的控制。这些措施,促进了民族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状态的形成,对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的统一和发展,都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因之他成为这个时代的伟大代表人物。但是,他又做了许多民不堪命的坏事,加上他的继承人秦二世无比昏暴,使秦国成为短促的朝代。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