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园国学 > 师道尊严 >

画中的实景史料:绝世孤本《圆明园四十景图》(3)

http://www.newdu.com 2017-12-08 中国少年国学院 佚名 参加讨论

    四、《圆明园四十景图》的研究价值和欣赏价值
    圆明园被毁以后,大家看到的是一片荒芜的废墟,除了对曾经辉煌唏嘘不已,对当年英法联军的残暴的谴责,人们毫不吝啬地表达出对圆明园真实面貌的强烈好奇:圆明园到底是什么样的?我们也许会一时语塞。但是《圆明园四十景图》帮我们回答了这个问题:《圆明园四十景图》系统地全面地真实地描绘了圆明园的景观,是人们认识圆明园的基础资料。
    第一,学者可以从四十景图中发现更全面的信息和资料,推进对圆明园的研究,尤其是建筑和植物方面的研究。
    (一)四十景图中的建筑描绘
    建筑,通俗地说“房子”,在圆明园的布局和结构中占了很大的比重,是形成圆明园壮丽景色的基本风景。《圆明园四十景图》的画作者对此毫不懈怠,从宏观布局到细节搭配,建筑作为重点部分在四十景图中被表现得淋漓尽致。可以说,它相当于我们现在建筑师画的设计效果图。《圆明园四十景图》就充当了效果图这样的角色,区别在于,它不是在设计当中画的,而是在房子盖好之后画的绝大部分,四十景图全面反应了当时的状况。所以,作为圆明园形象最直观的史料,许多复杂、细微或者很难了解的东西都可以在四十景图找到依据。通过《四十景图》我们可以认识到全面又具体的圆明园。
    人们心中对皇家建筑的想象都是富丽堂皇的,所以认为皇家建筑的屋顶用的都是琉璃瓦,其实在四十景图中只有乾隆年间的景区才用了琉璃瓦,雍正年间的并没有使用琉璃瓦。雍正主张“法皇考之节俭”,所以盖圆明园时多用灰瓦,并未铺张浪费地盖大量琉璃瓦的房子,这在《四十景图》中表现得非常清楚。四十景图中有琉璃瓦的房子,如方壶胜境、鸿慈永祜、家庙等,大部分由乾隆改建或重建的。由此可以看出不同皇帝的审美理想的差异:雍正节俭,倾向低调平淡之素雅美;乾隆阔绰,喜欢富贵堂皇之壮丽美。直观的史料能够清晰说明这些问题。
    其次,从四十景图中可以知道房子的具体高度以及屋顶的具体形状。古代的图纸以平面为主,并在上面写上描绘对象的具体样貌,然后作为模型送到皇帝面前审查。有些用小纸贴在物品上面,物品上面写着房子的具体样貌,但是高度很少在图纸上标明,所以房子的实际高度较难掌握。另外,同时有平面图和立面图的景区很少。但是,从四十景图中房子的高度、具体样貌及形状都可以清楚地知道。例如,房子是歇山顶、庑殿顶还是悬山顶,这些都可以在四十景图中找到答案。
    同时,四十景图揭示了很多鲜为人知的建筑信息。四十景图画的很多建筑是二层楼。二层造型较为复杂,中国古代建筑二层楼造景并不多。在样式房平面图中没有二层楼,它只画了一层,有少数画了二层。二层不是直接画上去,而是将二层贴在一层上面,审查的时候皇帝先看二层,再看一层。由于年代较长,二层掉落,图纸并未完整保存下来。四十景图中共画了二十五处二层楼,而且每处的二层楼糅合和处理方式都不一样,有各种各样的手法。这种建筑信息非常宝贵,为我们研究园林建筑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历史信息。另外,许多装修细节也得到了很好的呈现。
    除此之外,我们也看到了一些未被发现的有趣细节。比如,有的房子将不同颜色的琉璃瓦混在一起使用。又如乾隆诗里所说的景仿庐山,又名“小匡庐”。仔细观察便会发现这是一个山水俱全的景观:山上有一瀑布倾泻而下,落下之后形成一个小的河流缓缓流淌。所以,在四十景图上我们可以看到文字记载或者平面图中没有记录或记录不够清晰的事物。
    
    镂月开云(资料图)
    (二)四十景图中的植物描绘状况丰富
    除了建筑以外,四十景图还清楚描绘了圆明园的植物配置情况。当然,历史档案中记载着一些植物配置的相关资料,比如最直观的史料样式房存图,图上画着的一些圆圈作为标注,圆圈中写着松树、柏树或者其他事物。在皇帝的一些诗作中,也经常提到一些植物,但是数量很少。但是,我们从四十景图中可以知道大量圆明园皇家园林中植物的情况。
    当然也有的景区中的植物经过了画家主观加工的,比如九州清晏。九州清晏的西半部曾经有很多松树。松树长得很茂盛,在四十景图里画得很高大。九州清晏在乾隆后期的时候失火了,松树都被烧没了。乾隆大概50多岁的时候说过“植物是跟他的年纪一样大”。根据史料推算一下可以知道:如果松树是在他出生那年种的,到乾隆九年只有三十多年,松树不可能长得那么茂盛。这是夸大了实际情况。所以,一些植物的状况受到画家主观意愿的影响,但是品种则遵守实际情况。
    第二,《圆明园四十景图》是乾隆九年圆明园的全景,是研究圆明园变迁史的明确标杆。
    历史告诉我们,皇家园林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时间推进发生了多次的变化。每个皇帝入住之后都会进行一些改动,特别是居住区,九州清宴就是这种类型。从四十景图或者后来的档案里边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个变化,甚至其中一个小小的桥也可以看出其中变化。但是,绢本和木刻板画的又不一样。比如,有一座桥叫如意桥,在绢本上呈现的是木板桥,可是考古发掘却发现了如意纹的石头。不禁让人疑惑,为什么跟四十景不一样呢?是不是四十景有问题?但是,有趣的是,在木刻版的四十景图中,这个桥已经变成如意纹,是实际的如意桥的样子。
    乾隆三年夏至,画师开始作画,四十景图正式动工。乾隆四年中期时候,完成一批,呈交给皇帝,如果皇帝感到满意,那么该景区的绘制就圆满结束,如果皇帝认为不理想,画师需要重新作画。那么,这个如意桥的出现可能是画师画好之后重新修改的。所以画师同样是沈源,他在画木刻版的时候,就将其改成如意桥的样子了。在修缮如意桥的时候,我们发现乾隆三年四年到乾隆九年间这个桥已经有所变化,木刻版出来时这个桥已经变成如意纹了。经过深入研究思考,最终依据从木刻版的绘画和题字中发现的微妙证据,我们将木刻版的年份锁定在乾隆十年。在木刻版上绘画或题字的大臣很多,其中就有大学士张若霭,他是一个画家,也是一位品级较高的大臣,于乾隆十年随乾隆去西部出访,回京之后重病去世。他去世的年代可以说明,木刻版是在乾隆十年画成的。另外还有一些其他的变化情况,如在三潭印月这一景中,三个小潭旁边的廊桥以及小亭子等在后来的样式房图上也已经消失。总之,乾隆十年的作品体现了变迁的状况。我们对如意桥的修复就是按照乾隆十年的状况进行。
    第三,《圆明园四十景图》揭示了若干鲜为人知的建筑细节。
    四十景图显示出丰富瑰丽的建筑造型,其中楼阁有25处之多。还精细地呈现出装修细节和特殊的装饰手法。镂月开云乾隆帝称“殿以香楠为材,覆二色瓦,焕若金碧”。整座建筑为楠木色、上覆青绿两色琉璃瓦,而且还可看到楠木梁枋表面有着雕刻成包袱型彩画的花纹。同时四十景图还活化了现已留存的文字档案。关于虚拟空间的表现,四十景图也有独到之处。
    综上,可以看出,四十景图高度真实地还原了圆明园的景区建设,表现出了圆明园的富丽与壮观,具有非常高的欣赏价值。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