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园国学 > 师道尊严 >

特岗教师:你们的坚守,乡村的希望

http://www.newdu.com 2017-12-08 中国少年国学院 佚名 参加讨论

    
    【图语:特岗教师】
    从师范院校毕业,他们放弃城市优越的生活环境,毅然奔赴乡村,去做一名特岗教师,在广袤的乡村传道授业解惑。特岗教师计划,是中央实施的一项特殊政策,旨在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从事农村教育工作,逐步解决农村地区师资力量薄弱和结构不合理等问题,提高农村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我们农村娃终于有了好老师!”很多农村家长感慨万千,很多乡村学校因此得以解决困扰多年的难题,而这些默默奉献和坚守的特岗教师,值得我们尊敬和铭记。
    云南省怒江州贡山县捧当小学教师桑磊
    孩子们的“桑老大”
    “我是孩子们的大哥哥,平时他们不叫我桑老师,而是喊我‘桑老大’。”这个腼腆的年轻人,是云南省怒江州贡山县捧当小学的特岗教师桑磊。在从教的8年里,他翻山越岭家访,累计行程2万里;用网络联系爱心人士,为小学募集图书1万多册。而他却说:“我只是沧海一粟。”
    大山里的赶路人
    在贡山,交通是最大的问题,崎岖狭窄的山路,让上学的孩子步履维艰。
    回想起2012年夏天的那场暴雨,桑磊至今还很后怕。由于接连不断的降水,贡山县的山体出现了滑坡、泥石流,给孩子们上下学带来巨大威胁。“有一次我刚送完孩子们过去,石头就从山上掉了下来。”桑磊回忆说:“后来塌方越来越严重,大家都不敢再走。我没办法,只能带着孩子们从半山腰的水沟绕道。水沟一侧依山,另一侧就是悬崖。我让孩子们一只手抱着石头,一只脚跨过水沟,慢慢走。把孩子们送到家以后,我又一个人赶回学校。”
    山大路险,自然环境的考验,时刻都在。一天晚上,一个寄宿的孩子突然肚子疼,学校医生初诊为阑尾炎。而家长从家里赶到学校,最快也要6个小时。“孩子看病要紧。我和校长商量,决定先把孩子送到县城医院,再想办法联系孩子在城里的亲戚。凌晨2点半,孩子的亲戚赶到医院。然后我立马启程往学校赶。因为早上6点半,我还要带班上同学做早操。”说到这,桑磊有些动情:“那天我虽然累,但感觉很值。”
    大山疏远了孩子们和学校的距离,但却拉近了他们和老师的心。
    用行动传递真善美
    在学校里,桑磊除了教语文,也教思品课;不仅是老师,也是孩子们的“老大”。每当有孩子出现思想、生活、情感上的问题,他都会耐心地开导,真诚地感化。桑磊说:“我希望用自己的爱心和热情,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激发孩子们心中的真善美。”
    “有一次我去别的县,一个孩子老远就向我打招呼,并跑到我面前喊了一声‘桑老师好’。孩子的行为让我感到,我是被学生认可的。”说着,桑磊拿出了手机,向记者展示孩子们发来的节日祝福短信。在桑磊看来,这些就是人生价值的体现,老师用爱呵护学生,学生用心回报老师。
    除了学生,家长们也非常感激桑磊老师。桑磊说:“有一次一个孩子生病住院,我打电话去询问情况。电话一接通,家长就说:‘桑老师你好吗?’我说:‘老大哥,你怎么还记得我的电话?’家长说:‘怎么能忘呢,我的孩子这么喜欢你。你的电话我都背下来啦。’当时我的内心非常感动,没想到一个号码能被记住三年。”
    今年是桑磊在捧当小学任教的第九年。县里一直想把桑磊调到县城去,但都被他回绝了。他选择留在乡村,留在他的孩子身边。
    把新技术带进大山
    桑磊独到的想法、创新的思维和长远的眼光,使他为学校带来更多的社会关注。桑磊说:“来到捧当小学后,看到孩子们生活条件不好,我心里很不是滋味。后来,国家出台了‘营养餐计划’‘薄改计划’,条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现在孩子们平均一天至少能吃到一顿营养餐,能喝上牛奶、吃到水果。学校也有了网络、电子白板,还有了专门的餐厅。”
    但是和城市的学校相比,这里还是相当落后,于是桑磊想到了运用网络。通过在网上联系爱心人士捐资助学,桑磊帮助捧当小学募集到1万多册图书、600多床铺盖、600多双童鞋、500多把雨伞、1000多套冬衣。他自己的网络博客,也成为对外展现捧当小学的媒体平台。
    由于突出的个人表现,桑磊成为优秀特岗教师代表。“这是我第一次来到北京。我特别想去天安门广场,去看升旗。”桑磊笑着指着手机说:“我要把我在北京的所见所闻,变成照片和视频,等回到村子里,放给孩子们看,给他们也来一场红色之旅。”
    国有文化企业改革文件全文发布:内容导向存严
    湖北省襄阳市樊城区竹条实验中学教师薛艳秋
    让心扎根乡村
    当28岁的薛艳秋身穿红裙出现在优秀乡村教师代表座谈会现场时,让人眼前一亮。这位中国矿业大学本科毕业、北京体育大学硕士毕业的姑娘,并没有像她的同学那样留在北京,而是选择深入农村,成为一名特岗教师。她说:“越是艰苦的地方,就越是需要人去。”
    不忘初心,立志回报
    薛艳秋出生于湖北省襄阳市襄城区卧龙镇薛梁村,母亲因癌症过早离世,父亲常年外出打工。在读高中时,薛艳秋多次想退学,“父亲挣钱辛苦,而自己上学太费钱,当时特别纠结”。
    在薛艳秋面临辍学危机时,她的高中老师伸出了援手。谈起这位恩师,薛艳秋双眼有些泛红,她说:“当时老师不仅帮我交学科竞赛的报名费,还帮我垫付了学费。如果没有她,我就不会有机会读大学,读研究生。”高中老师的帮助让薛艳秋对教师这个职业产生了崇拜,她相信“一位好老师可以改变学生一辈子的命运”。
    在北京读书期间,薛艳秋曾在五一小学、八一中学等学校实习任教。走过的地方越多,她越是深感农村教育与城市教育之间的鸿沟,她回乡任教的意愿便愈发强烈。
    薛艳秋说:“我是乡村教育的受益人,现在我要做乡村教育的推动者。我希望把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带到农村,让学生获得全面成长。”正是这种知恩图报的想法,让薛艳秋选择成为一名乡村特岗教师。
    常怀诚心,赢得信任
    2014年9月,踩着深一脚、浅一脚的泥巴路,薛艳秋来到了竹条实验中学。学校的环境让她有点傻眼。四周是一大块玉米地,九月收割后,只剩下光秃秃的玉米秆,有些萧瑟。学校也没有一个像模像样的“大门”,仅有几块水泥砖,那是进入学校领域的一种标识。失望的情绪开始在她的心中蔓延。
    她决定从个别班级入手,用新的做法,用实际的效果,逐步争取校长支持。接下来的一个月,薛艳秋组建运动队,教武术,编排集体舞……而此时,学校的老师们也发现,新的校园活动让整个学校一改往日的沉闷单调,变得活泼欢快起来。
    三个月后,薛艳秋终于赢得了校长的信任,并负责起整个学校的大课间活动。谈起这段经历,薛艳秋说,教育观念的更新绝非易事,还需要更多的乡村教师一起努力。
    矢志安心,留在农村
    北京对于薛艳秋来说并不陌生,她在这里生活过三年,城市的忙碌与艰辛,她都感受过。与之前不同的是,这次她是作为优秀特岗教师的代表来参加教师节活动的。
    经常有人问她:“看到别的同学留在大城市里工作,你会不会觉得有差距、有压力?”“恰恰相反,留在农村,我感到更快乐。”薛艳秋总是这样回答。在她看来,城市与农村各有各的好。回到农村,回到自己熟悉的地方,虽说条件艰苦一些,但心里却自在舒畅,很有获得感。
    “最让我感动的是,2014年我收到了孩子们给我颁发的最高荣誉:‘感动七三班大人物’。学生们给我的颁奖词是:‘她虽然是一名普通的老师,但却有不一样的毅力,她还是我们的好朋友。’”谈起这件事,薛艳秋脸上扬起了灿烂的笑容,“学生的认可,让我很有成就感。那一瞬间,所有的顾虑都烟消云散,一切的付出都变得值得。”
    一句“我觉得农村挺好的”让我们不再担心薛艳秋只是一时兴起。今年她特地向校长提出申请,要求带七年级的英语。她的特岗教师之路,还要继续走下去。
    如今的竹条中学仍然没有气派的楼房,没有规范的田径场。然而课余时间,学生们可以在砂石路上跳大绳,也可以跟着音乐跳起《小苹果》……薛艳秋说:“我深深地爱着这里,我愿意把青春留在这里。让农村的孩子能和城里的孩子一样,是我们特岗教师的共同心愿。”
    邓召俊是贵州省威宁县玉龙乡玉龙中学的一名特岗教师。1岁多时,一次意外导致他右手残疾。2009年,他又不幸患上肾积水。如今,任教两年多的邓召俊,拖着残疾的身体,仍坚守着他的“三尺讲台”。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