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语:孝道】 十四年前,22岁的张卫兵为了完成牺牲战友汤生泉的遗愿,毅然放弃优越的家庭条件,为了一句承诺,以及对战友情同手足的深厚情谊,义无反顾地来到上有五位长辈的汤家,代战友尽孝,十多年过去了,张卫兵在2013年度获“江都十大好人”,2014年度4月“江苏好人榜”上榜人物,2014年获“美丽郭村人”称号。如今,他一家和岳母其乐融融地生活在同一屋檐下。 战友牺牲 张卫兵践行承诺 张卫兵是郭村镇庄桥村人,1998年底赴祖国南疆服役。该镇大新村青年汤生泉也应征入伍,同在一个部队,两人虽不在一个连队,但在异地的两个“小老乡”彼此相见还是觉得分外亲切。乡情让他们在生活上互相关心,工作上互相鼓励。出色的表现,又使他俩同时晋升一级士官,留在了部队工作,汤生泉从事机械作业,张卫兵负责后勤保障。 2001年,在某山区工地,身为班长的汤生泉正开动挖掘机紧张地忙碌着,突然,山洞上方的泥沙“唰唰”地掉落,只听“轰”的一声巨响,一块巨大的石头正好砸在了挖掘机的操作室上,瞬间,汤生泉就永远离开了他的战友、他的亲人。悲痛中,张卫兵对赶到部队的汤生泉的父母说:“生泉走了,如果不嫌弃的话,我就是你们的儿子,我和战友们都是你们的儿子。” 一句简单的承诺,却承载着一份厚厚的情谊,从此奠定了张汤两家一世的缘分。张卫兵的这句话,当时汤家谁也没有放在心上,只当作是儿子的战友对自己的宽慰。处理好善后事宜,淳朴善良的汤生泉的父母没有向部队提出任何要求,就悄悄离开了儿子生前所在部队。 誓言无声, “情义战友”撑起战友的家 此后的日子,张卫兵把自己当成了汤家人,每天都和汤家人通一次电话。每到节假日,他都会打电话陪生泉的父母聊天。汤生泉的胞妹平平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父母想到了张卫兵,萌发了让卫兵来汤家撑门面的愿望。经过慎重考虑,便请人到卫兵家说亲。 汤生泉的父母都是普通农民,上面还有三位老人要瞻养,家境一般,而张卫兵的父亲开了一家厂子,他的哥哥嫂子在外有着很好的工作,家境殷实。 从未见过平平的张卫兵得知情况后,立即打电话给汤母:“大妈,我说过要做你儿子的,替生泉尽孝。当女婿做儿子都同样是尽孝,我一定会说服我家人的。”最终因张卫兵的一再坚持,张家同意了这门亲事。汤家带着女儿专程赶到云南,让张卫兵和平平见上一面。 在此之前,卫兵和平平互不相识,但他们都有共同的心愿:一定要替生泉支撑起这个家庭。没有什么感情基础的他们还是很快决定结婚。因为平平知道,在巨大的责任面前,这种大爱比恋爱更为可靠。 2002年春节过后,张卫兵退伍回到家乡,与平平举办了俭朴的婚礼。客人散去,卫兵拉着平平来到汤生泉的遗像前,点燃一炷香,恭恭敬敬地鞠了三个躬。张卫兵说:“生泉,你安息吧,我跟平平会孝敬长辈的。你若九泉下有知,请祝愿爷爷奶奶健康长寿,全家幸福美满。” 十四年如一日,孝敬长辈 汤生泉牺牲后,一家人伤心过度,爷爷王林章因过度想念生泉,精神受到打击,患上了老年痴呆症,走路都要人搀扶。奶奶也急得神志不清,常常倚门眺望远方,盼着孙儿早日归来。奶奶2003年走路时不慎摔倒,造成腰部骨折,住进了市中医院治疗。在住院一个多月期间,张卫兵端茶送水,从不嫌烦。 除了汤生泉的爷爷奶奶及父母双亲外,汤家还有一位双目失明的姨奶奶,也跟着汤家一起生活,到了汤家后,张卫兵对五位长辈一视同仁,尽心尽意地服侍。 张卫兵退伍后,按理可以找份满意的工作,也可和父亲一起经营企业。可为了照顾汤家长辈,他放弃了许多就业机会,就在汤家所在的大新村担任团支书,工资收入虽微薄,却可以把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汤妈妈因为丧子心痛,有时还会无缘无故地向卫兵发火,卫兵总是微笑面对,她明白汤妈妈的痛苦,更体谅她的心情。 2008年汤生泉的父亲被诊断为肝硬化晚期,能不能治愈,尚难预料,而高额的医疗费用一度让汤父萌发了放弃治疗的念头,张卫兵一边打消他放弃看病的念头,态度坚决地说,不管花多少钱,就是变卖家产也要治病。一边又宽慰他,钱的事不用担心,我能解决。就这样,卫兵在照顾汤父的同时,四处借钱。 由于卫兵夫妇到市区打工,家里的重活没人干,卫兵就利用休息时间或请假,回家把重活都一次性干完,有时从早晨一直干到深夜,累得两腿直发颤,可他从没喊过一声苦。 虽然卫兵没有为这个家庭创造出丰厚的物质条件,但他用自己的行动和信念坚定地履行了当初的承诺,也感动了汤家人,汤奶奶经常和人念叨:要没有卫兵,我们这几个老人早走了,没有他,就没有我们现在这个家啊!平平的姨妈每次来到汤家就直流眼泪,总说可苦了卫兵这孩子了。 前年,张卫兵的岳父去世,五位长辈还剩下汤生泉的老奶奶和年近六旬的母亲,如今,张卫兵与平平的儿子已经13岁了,取名“王张琦”,以此来纪念这段不一般的姻缘。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