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园国学 > 其它 >

古人与“避讳”有关的趣闻,尴尬又好笑

http://www.newdu.com 2017-12-08 中国少年国学院 佚名 参加讨论

    五代冯道,历朝为相。有一次,他命一个门客为他讲《道德经》。门客连称:“不敢说,可不敢说,非常不敢说。”冯道听了也不觉笑倒。原来《道德经》第一句话就是:“道可道,非常道。”犯了冯道的讳。
    
    北齐有个熊安生,去见和士开与徐之才,因为徐之才的父亲名雄,而和士开的父亲名安, 他想自己姓名中“熊”字犯徐父讳,“安”字又犯和父讳,于是就自称“触触生”。
    唐朝著名诗人李贺,一生不应试,就与这个避讳有关。据记载:韩愈曾写信给李贺,劝他考取进士,李贺答应了,这时与李贺争名的人诋毁说:“李贺的父亲名晋肃,‘晋’与进士的‘进’同音,是犯讳的”。李贺一听,遂不再应试了。
    宋时有个州官叫田登,讳言“登”字,连同音字也不许提,谁要是触犯,必受重责,所以一州人都称“灯”为“火”,不敢有所触犯。元宵节晚上应该照例张灯,于是衙门大书通告:“本州依例,放火三日。”流传的“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一语即源出于此。
    南宋钱良臣,讳言其名。他有个儿子,据说很聪明,每读经史,见有“良臣”二字,就 改呼为“爹爹”。有一天,读《孟子》有“今之所谓良臣,古之所谓民贼也”之句,就改口 道:“今之所谓爹爹,古之所谓民贼也。”可谓搞笑。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