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园国学 > 其它 >

剧作家罗怀臻:昆曲复兴我们怎么与传统相处

http://www.newdu.com 2017-12-08 中国少年国学院 佚名 参加讨论

    上世纪以海派戏剧为引领的中国戏剧第一次所完成的是有形的演出环境、表演形态上的转换,现在所面临的则是无形的、本质上的、以价值取向和审美趣味的转变为核心的第二次转换。海派戏剧在中国戏剧的现代化转型中所担任的角色,仍然至为关键。
    文化血脉的问题从来就没有像今天这样令人牵挂,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会让人关心自身的文化基因。这正是今天很多人得以从新的角度看待昆曲、重新审视传统的原因。
    一百年后的传统,是人们打开视野后,经过人类共有的文化洗礼后,重新确认自己的身份,带着现代的视野,带着现代的价值评判,带着现代人的审美意识,去重新发现和选择的传统。
     
    本文作者:罗怀臻
    “海派戏剧”期待再现创新引领作用 
    海派戏剧是中国近代文化史上的独特现象。上海作为近代史上的“远东第一大都会”,先行一步,产生了与都市文化相融合的海派戏剧。所谓海派戏剧的方位性,既是地理空间意义上的,也是相对于京派戏剧及各地域风格戏剧而言的,其内涵在于它的时代性、现代性以及商业性、市民性。上海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对于中国戏剧的时代转型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当时的上海新式舞台吸引了包括四大名旦在内的全国名伶,促使传统戏曲的演出从戏台、广场、庙堂走进了剧场、剧院,真正步入了现代戏剧的演出空间。
    从整体规模上说,中国戏剧是在上海完成了从广场艺术向剧场艺术的转型、从厅堂艺术到舞台戏剧的转型。上海的戏剧艺术一直影响、引领着中国戏剧的发展。“海派戏剧”的特征就是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创新性和自觉融入时代、迎合受众市场的商业性。今天,重新认识海派戏剧,就是要发扬海派戏剧的时代精神、创新精神和市场精神。现下,进入21世纪的上海戏剧希望继续发扬海派戏剧的创新引领作用,为中国戏剧的“创新性发展与创造性转化”发挥应有的作用。和上世纪的海派戏剧所发挥的从农耕时代到工业时代的转换不同,今天它的作用更多地体现在价值取向、精神风范与审美转换上,是从工业时代向信息时代的再一次转换和引领。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