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正式成立于2009年11月1日,直属清华大学,为跨学科研究机构,国学研究院特聘及专职研究人员以高、精、尖为原则。国学院设立访问学者制度,支持学者的研究,国内外学者亦可自带经费申请到研究院访问。根据情况设立课题组和研究项目,经学术委员会批准立项,实行课题负责人制度。建立博士后流动工作站,吸引清华本校各人文学科及其它名校博士毕业人员参加研究院的科研工作。 科研计划 国学院将设立“梁启超讲座”、“王国维讲座”、“陈寅恪讲座”, 以纪念这三位奠立了清华文科基石的大师。三大讲座每年各一次、每次若干讲,各讲座将分别邀约哲、文、史诸领域的世界级学者,围绕特定的专题,来清华园进行讲演,并与国内同行进行深度的交流。 国学院将编辑《清华国学文存》,计划以每人一册的形式,广泛精选绝大多数院友的著作,以为永久性的表彰与追思,也藉此突显20世纪20年代的清华国学院在短短四年内,对我国现代文科所做的贡献。将编辑《清华国学研究》,丛书内容将包括:整理有关国学的讨论,老清华国学研究的历史,清华人文大师的传记,尤其是国学院专任、兼任、客座教授、访问学者、博士后学人,以及其它本院支持的研究计划的研究成果,以展现本院的国学研究成果。 国学院主办出版院刊《中国学术》,《中国学术》的宗旨是:提升我国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水准,推展中文世界的学术成就,增强文化中国的凝聚力,促进中外学术的深度交流,使中文成为国际学术的工作语言。《中国学术》目前已经是中国文化研究领域具有国际声誉的一流权威刊物。 创办《清华元史》集刊。拟以专治蒙元史、并旁及边疆史地研究其它有关方面的本所专任教授、兼任教授为主编,编发该年刊。本刊力争在发扬旧有传统,促使它更好地与当代人类学等社会科学学科相互贯通方面,做出前沿性的贡献。 院长介绍 陈来,哲学博士,1981年北京大学哲学系研究生毕业,哲学硕士,同年留系任教。1985年北京大学哲学系博士研究生毕业,获哲学博士。师从张岱年先生、冯友兰先生。1986年任北京大学哲学系副教授,1990年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1993年被国务院学位办评定为博士生导师。曾任北京大学儒学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哲学系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哲学教研室主任。2009年任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院长,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学术领域为中国哲学史,主要研究方向为儒家哲学、宋元明清理学、现代儒家哲学,其研究成果代表了目前本领域的领先水平。个人专著有:《朱熹哲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朱子书信编年考证》(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有无之境——王阳明哲学的精神》(人民出版社,1991)、《宋明理学》(辽宁教育出版社,1992)、《哲学与传统:现代儒家哲学与现代中国文化》(台湾允晨出版公司,1994)、《古代宗教与伦理——儒家思想的根源》(三联书店,1996)、《陈来自选集》(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中国宋元明哲学史》(香港公开大学,1999)、《朱子哲学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现代中国哲学的追寻—新理学与新心学》(人民出版社,2001)〉、《古代思想文化的世界》(三联书店,2002)、《中国近世思想史研究》(商务印书馆,2003)、《诠释与重建——王船山的哲学精神》(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传统与现代:人文主义的视界》(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燕园问学记》(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东亚儒学九论》(三联书店,2008)、《竹帛五行与简帛研究》(三联书店,2009)等多种。另编有《中国现代学术经典─冯友兰卷》上下卷(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北大哲学门经典文萃》十种(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主编《早期道学话语的形成与演变》(安徽教育出版社,2007)等。 曾获得中国图书奖二等奖(1992)、国家图书奖提名奖(2002)、宝钢全国优秀教师奖(200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1998)、三等奖(2006)、北京高等教育教学一等奖(2004)、国家高等教育教学奖二等奖(2005)等多种奖项。多部著作与论文被译为英文、日文、韩文等。2009年三联书店将其已出版的专著整合为《陈来论著集》十二种出版。 院长致辞 清华国学院的使命(文/陈来) “国学研究”就其内容而言即对于中国文化之研究。中国文化有几千年连续发展的历史,中国文化的体系博大精深。经过百年来与外来文明的融汇,中国文化不断实现着新的发展与更新。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不断发展、全球化浪潮冲击世界的今天,更全面、更深入地认识中华文明及其历史发展,发扬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已经成为新时代的重要使命。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简称清华国学院)的建立,就是要为中华文明的伟大复兴,为中国文化走向世界,为中国学术的卓越发展,为重振清华大学中国文化研究的雄风而尽其努力。 在清华的历史上,1925年曾成立清华研究院国学门,当时亦通称清华国学研究院,后因各种原因,在1929年停办。在短短的四年当中,毕业学生近70名,其中后来成为我国人文学界著名学者的有50余人。清华国学研究院指导学生的教授王国维、梁启超、陈寅恪、赵元任后被称为四大导师,清华国学研究院的研究在当时代表了我国国学研究的最高水平,其教育人才的卓越成就也成为我国近代教育史的一段佳话。 关于老清华国学研究院的宗旨和精神,吴宓在《清华开办研究院之宗旨及经过》中明确地指出:“惟兹所谓国学者,乃指中国学术文化之全体而言。而研究之道,尤注重正确精密之方法,并取材于欧美学者研究东方语言及中国文化之成绩,此又本校研究院之异于国内之研究国学者也。”近代以来,“国学”概念的使用有多种不同的用法,吴宓的提法代表了当时多数学者的用法。后来清华国学研究院的教研实践也显示出,清华国学研究院对国学和国学研究的理解,始终是把国学作为一种学术、教育的概念,明确国学研究的对象即中国传统学术文化,以国学研究作为一种学术研究的体系;在研究方法上,则特别注重吸取当时世界上欧美等国研究中国文化的成果和方法。这表明,老清华国学研究院以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为本色,但从一开始就不是守旧的,而是追求创新和卓越的,清华国学研究院的学术追求,指向的不是限于传统的学术形态与方法,而是通向新的、近代的、世界性的学术发展。 所以,这种求新的世界眼光,是清华国学研究院得以取得如此成就和如此影响的根本原因之一。事实上,在20世纪20年代,在大学成立国学研究的院所,清华并不是第一家,前有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1922)、东南大学国学院(1924),后有厦门大学国学研究院(1926)、燕京大学国学研究所(1928),尤其是北京大学国学研究所成立早,人员多,在当时影响广泛;但最终还是清华国学研究院后来居上,声望和成就超出于其他国学院所,成为现代中国学术史的标志。究其原因,除了王国维等人本身是当时我国国学研究冠绝一世的大师外,主要有二,一是清华国学研究院以中西文化融合的文化观作为基础,在中国文化的研究方面,沉潜坚定,不受反传统的文化观念所影响;二是把国人的国学研究和世界汉学的研究连成一体,以追求创新和卓越的精神,置身在世界性的中国文化研究前沿,具有世界的学术眼光。陈寅恪曾提出,“一时代之学术,必有其新材料与新问题。取用此材料,以研求问题,则为此时代学术之新潮流。治学之士,得预于此潮流者,为之预流(借用佛教初果之名)。其未得预者,谓之未入流。此古今学术史之通义,非彼闭门造车之徒,所能同喻者也。”老清华国学研究院关注新的材料、新的问题、新的学术潮流,其所谓“新”不止对中国人是新,也是世界范围的新,所以老清华国学研究院的导师们真正能够“预流”,这是20世纪学术史所证明了的。 老清华国学研究院是不可复制的,但它的精神和宗旨在今天仍然有其不可磨灭的价值。最近,清华大学决定成立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作为推进文科基础研究的一项举措。今天的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依然承续老清华国学研究院对国学概念的理解和使用,我们也将以“中国主体、世界眼光”为宗旨传承老清华国学研究院的学术精神。“国学研究”是中国学者对自己的历史文化的研究,必须突出中国文化的主体性,发挥中国学者研究自己文化的优长,凸显中国学者的历史理解、问题意识和文化精神。而这种文化主体性的挺立,不是闭关自守、自说自话,而是在和世界文化、和世界性的中国文化研究的密切沟通中确立起自己的地位。我们期望,正是在这样的场域里,中国人对中国文化的研究在世界学术的范围中,才能不仅为之“预流”,而且将能够成为“主流”。 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力图秉承老清华研究院国学门的精神,接续1930-40年代清华人文研究的传统,参与新时期以来清华文科的恢复振兴,力求把“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办成具有世界影响的中国文化研究中心,为中国文化研究提供一个一流的国际化的平台。研究院将依托清华大学现有人文学的多学科条件,关注世界范围内中国研究的进展,内外沟通、交叉并进,着重围绕中国哲学、中国史学、中国美学与文学、世界汉学进行多维度的深入研究,以高端成果、高端讲座、高端刊物、高端丛书为特色,为发展国际化的中国文化研究做出贡献。 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直属清华大学,为跨学科研究机构,国学研究院特聘及专职研究人员以高、精、尖为原则。国学院设立访问学者制度,支持学者的研究,国内外学者亦可自带经费申请到研究院访问。根据情况设立课题组和研究项目,经学术委员会批准立项,实行课题负责人制度。建立博士后流动工作站,吸引清华本校各人文学科及其它名校博士毕业人员参加研究院的科研工作。 国学院将设立“梁启超讲座”、“王国维讲座”、“陈寅恪讲座”, 以纪念这三位奠立了清华文科基石的大师。三大讲座每年各一次、每次若干讲,各讲座将分别邀约哲、文、史诸领域的世界级学者,围绕特定的专题,来清华园进行讲演,并与国内同行进行深度的交流。每一系列讲演的内容,包括讲座期间与国内学界的对话与辩难,经由整理、翻译和修改,都将扩充为《清华国学讲座》丛书之一种。 国学院将编辑《清华国学文存》,计划以每人一册的形式,广泛精选绝大多数院友的著作,以为永久性的表彰与追思,也藉此突显20世纪20年代的清华国学院在短短四年内,对我国现代文科所做的贡献。将编辑《清华国学研究》丛书,丛书内容将包括:整理有关国学的讨论,老清华国学研究的历史,清华人文大师的传记,尤其是国学院专任、兼任、客座教授、访问学者、博士后学人,以及其它本院支持的研究计划的研究成果,以展现本院的国学研究成果。 国学院主办出版院刊《中国学术》,《中国学术》的宗旨是:提升我国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水准,推展中文世界的学术成就,增强文化中国的凝聚力,促进中外学术的深度交流,使中文成为国际学术的工作语言。《中国学术》目前已经是中国文化研究领域具有国际声誉的一流权威刊物。 创办《清华元史》集刊。拟以专治蒙元史、并旁及边疆史地研究其它有关方面的本所专任教授、兼任教授为主编,编发该年刊。本刊力争在发扬旧有传统,促使它更好地与当代人类学等社会科学学科相互贯通方面,做出前沿性的贡献。 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网址:http://yxwzq.cic.tsinghua.edu.cn/publish/gxyjy/80/index.html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