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儒学 > 儒学与世界 >

李退溪:《孟子释义》

http://www.newdu.com 2017-12-09 未知 佚名 参加讨论

    从中韩两国的历史上来看,两国的文化交流有着两千多年的历史。所以,中国学与韩国学的关系可以说是非常密切。其中,由中国传入韩国的儒家经典,虽然可以追溯到韩国三国时期高句丽即公元372年,但那年只是意味着建立"太学"而教育子弟而已。从这样的历史事实来看,我们可以推测儒家思想的传来比372年更早。关于儒教思想何时东传韩国,张立文先生认为是在卫满朝鲜时代(公元前190-108年)从中国传来韩国的。
    由此来看,可以说,在东亚诸国中,中国儒学传人韩国的时间最早,因而韩国是在中国之外,受到孔子思想和儒家学说影响最为深远的国家。
    儒家经典传人韩国之后,至朝鲜时期成为读书人的必读书。每个学者为了表现自己的思想感情,他们都学过儒家经典。因此,儒家经典在他们的文学、史学、哲学作品里,被广泛地引用、应用。这样,韩国儒学的发展是与中国古代学术史的发展与演变密切相关的。
    李退溪(1501-1570 ),祖籍真宝,名滉,字景浩,号退溪。中宗29年(1534),及第文科,曾官至大提学、右赞成,但不愿多留于中央官职,选择返乡研究学问,他与弟子讲论之路。他于靠近故乡而山水优美之地设置陶山书堂,以研究与教育终生,去世后于此地设立了陶山书院。书院位于当时的礼安县,即现在的庆尚北道安东郡陶山面。其学问流派日后发展为所谓退溪学派的重要学统。一般的志、文、著作都被编为《退溪集》,著有《圣学十图》、《朱子书节要》、《理学通论》、《心经释录》、《启蒙传疑》、《宋季元明理学通录》等。
    退溪除了理学方面的专门著作以外,还著述了有关经书注解的"释义"类作品。他对经书的释义著述包括四书释义、三经释义(易经、诗经、尚书),《孟子释义》是其中之一。退溪的经学思想散见于他的文集各处,蕴涵着对经学有全面而具体见解的就是这些经书释义。而且,这些释义也是能让我们系统地领会退溪的经学思想的最直接的资料。说它们包含了对四书和三经有确切理解的退溪一生的努力,也一点儿不言过其实。
    《孟子释义》是退溪《四书释义》的一部分,是宣祖41年(1609)陶山书院所刊行的。其内容为《孟子》原文中摘录出有争议性的部分,提出正确的解释或读法,若文中需要则附加分析,解释。若要有纠正错误的部分,则作者首先出示以往的谚解本,再提出该替换的谚解本。其中他所提出的句读法与官本大部分一致。这或许是与编纂官本《四书谚解》时反映了很多退溪见解有关,此书可以说是翰国经传解释史研究中十分宝贵的资料。
    接着看一看《孟子释义》的结构与体制。退溪的《孟子释义》像其他释义类著作的体制一样地完全按照大全本的篇名和章的顺序。退溪所释义的对象是《孟子))七篇260章中的184条。
    《孟子释义》的释义形式像他的《大学释义》一样地有着四个不同的类型。第一,《孟子》的特定文章下面只是提出了一个谚解,而没有什么说明。第二,提出一个谚解,然后把它订正。第三,若本义都说得通,保留两个谚解的情况。第四,提出了两个谚解,然后分析其是非的情况。
    如上所述,基本结构提出了当时普遍的谚解解释,然后提出了退溪自己的解释观点。如果他认为对某一种字句明确错误的话,介绍以往的错误解释,接着以"非是"、"大谬"、"大误,'、"(恐)误"、"尤非"、"非(也)"、"不稳"、"未稳"、"不可"、"未当"、"未安"等用语来指出其解释的错误。有时,他觉得对《孟子》的解释有自信,以"当云"或"当说云"来附加自己的见解。若他觉得难以判断其是非,以"恐当云"或"恐当说"来提出自己的见解。
    对于《孟子释义》的具体内容,据笔者所见,可大致分析如下。"字句的悬吐和谚解",这在释义中占据着相当大一部分,而对于经文的意思,这是揣摩很久而来的。一个助词的有或没有对原文的意思产生细微的差异,就这点可以看得出退溪真的非常仔细地理解了经书。退溪的这种翻译态度给现代的经书翻译提供了好的榜样。"字义的解释",这部分在《孟子释义》中占据10条左右。"根据文势和语势的解释",这样解释都出现了9条。"引用文'日字'的辨析",这部分主要以"故曰"、"孔子日"、"礼曰"等形式来出现,"'更详之'的辨析",退溪保留解释之处,都出现了5条。(本文节选自《李退溪<孟子释义>之阐释特征》,作者金真喆[韩]。)
    来源:历史文献研究,总第30辑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