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是中国古老的卜筮之书,是远古时期中华先祖与神灵沟通的工具。虽是筮占之书,但其内在的哲学思想和独特的逻辑体系却是构成中国传统哲学和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骨架。 《易经》主要内容为卦象,其经卦为八,即通常人们所说的八卦,别卦为六十四,由八经卦重叠组合而成。故以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的符号系统和卦辞、爻辞的文字系统组成,每卦又是一套相对独立的系统结构。 易之成书,据《周礼•春官•太卜》载,古有三易:“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连山》、《归藏》失传,现传世为《周易》。 通常情况下,《易经》是指《周易》,其分为“经”和“传”两部分。经文部份是周文王“拘羑里,演周易”而成。易传(十翼)部份,为春秋时期孔子整理而成,《易经》因之成为儒家经典,冠群经之首。 此外,《易经》对道家影响亦深,被尊为道家“三玄(《周易》、《老子》、《庄子》)”之一。 由于孔子的重视,《易经》由卜筮之术上升到哲学高度,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其仰观天文,俯察地理,中通万物之情;究天人际,探索宇宙人生,必变、所变、不变的大道理,阐明人生知变、应变、适变的大法则,作为人类行为的规范。这一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称作“天人之学”,为我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一切学术思想的根源,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最大特色。 公元十七世纪,《易经》被介绍到西方。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