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儒家伦理学说的基本概念之一。是封建社会所规定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特指尊卑长幼的关系。 《管子.八观》:“背人伦而禽兽行,十年而灭。” 《孟子.滕文公上》:“人之有道也,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圣人(按,指舜)有忧之,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 《汉书.东方朔传》:“上不变天性,下不夺人伦。” 宋周密《齐东野语.巴陵本末》:“人伦睦,则天道顺。” 相学中指品评人物,亦指据人形貌测断祸福的相人之术。《青箱杂记》云:"昔人谓官至三品,不读相书,自识贵人,以其阅多故也。本朝臣公吕文靖、夏文庄、杨大年、马尚书皆有人伦之鉴,故其赏罚未尝妄谬,而任使之际亦多成功。"此言人伦,为晶评人物之谓。金人张行简有相学著作《人伦大统赋》传世,其所言人伦,即相人之术。 《旧唐书·方技传》:"太子詹事卢齐卿童幼时,请问人伦之事。" 宋张齐贤《洛阳捂绅旧闻记·齐王张令公外传》:"(诸葛)爽有人伦之鉴,睹王之状貌,待之殊厚。"二典所言人伦者,亦为相术之别称。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