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仁厚 “内圣外王”,语出庄子天下篇,而却最能表征儒家之学。内圣,是内而成就圣贤之德;外王,是外而推行仁政王道。如就大学八条目而言,由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以至于修身,属内圣;由修身而至于齐家、治国、平天下,属外王。 一、内圣成德之学 内圣之学,以成圣、成贤为目标。儒家认为人人都可以成圣贤,都可以通过道德实践,完成自己的德行人格,以进到圣人的境地。我们如果追问道德实践所以可能超越客观的根据,便是关于“本体”的问题;追问其内在主观的根据,便是关于“工夫”的问题。内圣之学,主要就集中在本体与工夫这两个问题上来讨论。 (一)、先说本体的问题:儒家谈“本体”,含超越义与内在义,而超越与内在又是通而为一的。 超越地说本体,是意指那形上的实体。在这方面,无论说天道、天命、天理,或说乾元、太极,都是意指天道本体,简称“道体”。这个“体”,既是形上的实有,而又能显发生化的作用。这是在诗经、中庸、易传都曾明显表示的。诗经说:“维天之命,于穆不已。”是表示天命之体深奥深邃,而又流行不已。中庸说:“天地之道,可一言口而尽也,其为物不二,则其生物不测。”是说天道生化万物,神妙而不可测。系辞传说:“易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无思无为的易,是易道、易理,它即寂即感,能通天下之故,成天下之事,这正表示它能自起创造生化。总之,儒家所讲的道体,是即体即用、即寂即感,能发用流行,能自起生化大用的本体。 道体由超越而内在化,下贯而为人之性,它就是性体、心体、仁体。这是天之所命,是天所与我、我固有之、人皆有之的。所以儒家讲心性,一定要透到心性之源,要通到天道诚体上。这个超越与内在通而为一的心性本体,也可以称为天心仁体。人皆有之的这个本体,就是道德实践所以可能的超越客观的根据。以上是关于本体方面。 (二)、再说工夫的问题:人具备了这个心性本体,它是否就能在我们的生命之中起作用呢?换句话说,在我们自己主观这方面,道德实践是否必然地可能呢?逐步追问,就是实践入路的问题,也就是“工夫”的问题。 远从孔子的“践仁以知天”,孟子的“扩充四端、尽心知性知天”,中庸的“慎独、致中和”,易传的“穷神知化、继善成性”,大学的“明明德”,以至于宋明时期周濂溪的“主静、立人极”,张横渠的“变化气质、尽心以成性”,程明道的“识仁、定性”,程伊川的“居敬穷理”,朱子的“涵养察实、敬贯动静”,陆象山的“辨志辨义利、先立其大”,王阳明的“致良知”,凡此等等,全都是指点工夫的进路,也就是指点为学入道之方。 指点工夫的目的,是要体识本体,使本体通过工夫而呈现起用。本体既已呈现,我们便能自觉、自主、自律,能自定方向、自发命令,来好善恶恶、为善去恶,以完成道德的实践,成就道德的价值。等到本体与工夫的问题都透彻了,最后一定是体用合一,“即本体即工夫,即工夫即本体”。这时,内圣成德之学才算达到通透圆满的境地。 二、外王事功之学 外王是内圣的延伸,内圣一定要通向外王,因为道德的心性,不仅要求立己,同时也要求立人;不仅要求成己,同时也要求成物。所以一定要往外通,通向民族国家、历史文化,要联属家国天下而为一体。尚书所谓“正德利用厚生”,孔子所谓“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孟子所谓“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全都表示要通出去,以合内外、通物我,以开物成务,利济天下。 儒家讲外王,在以往是圣君贤相、修德爱民的仁政王道。这方面的理想很高,但今天看来,在客观义理上还有不足够处。最主要的症结,是“只有治道而没有政道”,连带地“开物成务”的知识条件也有所不足。 中国传统政治对于政权的转移,当然也有一套解决之道,那就是禅让、世袭、革命、打天下。“禅让”是公天下,但让贤传位并没有客观的法制,所以不能保证“天下为公”理想的实现,终于转为家天下的“世袭”制度。由于世袭家天下的不合理,促成了汤武“革命”。革命本事应乎天理顺乎人心之事,但汤武革命的结果还是家天下。到了秦汉以后,更转为以武力“打天下”,抢夺政权,而形成天下为私的君主专制。可见由禅让而世袭,而革命,而打天下,正明显地表示,在政权转移这个问题上,并没有建立客观的法制。也就是说,正明显地表示,在政权转移这个问题上,并没有建立客观的法制。也就是说,安排政权的“政道”还没有开出来。所以在今天讲外王,必须有新的开拓。“新外王”的内容,应有下列两项: (一)、政治方面,要开出政道,以消解传统政治的三大困局:1、朝代更替,治乱相循;2、君位继承,宫廷斗争;3、宰相地位,受制于君。简要而具体地说,就是要完成民主政治的建国大业。 (二)、开出知识之学,以极成事功。外王事功,不只是英雄主义的事功,也不能停在圣君贤相的形态上;而应该真正“开物成务、利用厚生”,进而“为生民立命,为万世开太平”。要想完成这个使命,除了要开出政道,另一方面还要开出知识之学,以建立纯知识的学理,同时,也要解决成就事物的具体知识,以及实用技术的问题。 新外王这两项内容,不但关系中国文化之前途,而且本来就是顺着儒家“仁民爱物、开物成务、利用厚生”之“内在目的”,而必然要完成的一步新开展。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