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如何招贤纳士?看孙子的用人观

http://www.newdu.com 2017-12-09 未知 佚名 参加讨论

    “前孙子者,孙子不遗;后孙子者,不能遗《孙子》。”《孙子兵法》是孙武对我国春秋末年及以前军事思想的科学总结,也是其天才思想的杰出创造。在我国和世界军事思想史上,《孙子兵法》都享有崇高的地位,它“词约义丰”,博大精深,内容涉及战略学、战术学、军制学、军事人才学、军事心理学、军事后勤学、军事训练学、军事哲学、军事地形学和军事地理学等军事学上的几乎所有领域,千百年来,倍受世人推崇,被誉为“兵经”、“兵学圣典”。
    《孙子兵法》的军事人才(将帅)观,虽不象《吴子兵法》辟专门一章《论将篇》予以集中论述,而是散见于其十三篇中,但是,它对君王如何选将、用将,以及将帅的职能、作用等各方面都有独到而精辟的论述,形成一个完整的军事人才(将帅)观体系。
    一、将者,智、信、仁、勇、严也。孙武认为,优秀的将帅必须具备“足智多谋、赏罚有信、仁爱士卒、勇敢坚毅和威严肃众”五种素质,即“五德”。“五德”俱备,方称良将。孙子在历史上第一次系统而明确地提出将帅所应具备的素质;而且,“孙子尚智”,将“智”列于“五德”之首,而“勇”退居第四位,这也是孙武的独创。这在除了“门第”观念以外,人们总把“勇”与将联系在一起的春秋时代令人耳目一新,确乎耐人寻味。因为按照当时西周奴隶主阶级的森严等级观念,非贵族不得任命战车上的甲士,非公卿不得领兵为将,这显然不能适应当时诸侯蜂起、兼并不断的战争需要,更不利于新兴的地主阶级掌握军权,登上历史舞台,所以,孙武顺应历史潮流,在理论上为职业军事将领、新兴的地主阶级军事家登上战争指挥台鸣锣开道。当然,将帅不能不会武艺,但将帅的根本职责是运筹帷幄、组织指挥,而这就离不开“智”、“信”、“仁”、“严”。因为只有“智”、“信”、“仁”、“严”,才能“伐谋”、“伐交”、“得间之实”、“犯三军之众,若使一人”,才能“因敌制胜”、“不战而屈人之兵”。梅尧臣注曰“智能发谋、信能赏罚、仁能附众、勇能果断、严能立威”,是对孙子主旨的准确把握。
    二、故将有五危……覆军杀将,必以五危,不可不察也。将帅应该竭力避免五种性格缺陷:只知死拼蛮干会被诱杀、一味贪生怕死会被俘虏、刚怒偏急易中敌轻侮的奸计、过于廉洁好名易入敌污辱的圈套、过于仁慈“爱民”易受烦扰而疲于奔命。将帅性格上的这五种缺陷,是用兵的大害。军队覆灭,将领被杀,一定是因为这“五危”,故不能不充分注意。这里孙武把将帅性格上的“五危”与“覆军杀将”、战争胜负联系起来,而不仅仅把它看作是将帅的个人修养问题,难怪乎他语重深长地告诫为将者“不可不察也”。其实“五危”也是将帅不“智”,不懂权变,一味固执的表现,这也从反面论证了为将者“智”之重要性。关羽矜于名节,邈视陆逊,导致败走麦城,身首异处;司马懿甘受“妇人之辱”,终让诸葛武侯英雄无用武之地,老死五丈原;刘备不听劝阻,“怒而兴师”,终落个被“火烧连营七百里”的悲惨下场……这些都从正反两方面有力地佐证了孙武论断之英明。
    三、故进不求名,退不避罪,唯人是保,而利合于主,国之宝也。因此,将帅进军不为贪求战胜的名声,退兵不回避违抗君命的罪责,只求能够保全民众和士卒,并符合国君的利益,这样的将帅是国家的宝贵财富。也就是说,将帅受命于君,将兵在外,应当“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非利不动,非得不用,非危不战”,即应根据“战道”来决定“战”与“不战”,“战道”不利,即使君王有言也可不理会,以实现保民利国的目的。将帅不能只追求个人眼前的荣辱毁誉,而要放眼民众和国家的根本利益,一切行动唯以国家与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取舍标准,这是孙武对将帅提出的严格的道德要求,也是其对君王们的委婉告诫。
    四、将能而君不御者胜。将帅有才能而君王又不加牵制的能获胜。“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战场形势瞬息万变,所谓“势险”、“节短”,将帅只有抓住有利战机,及时采取战略、战术,方能致敌以打击,“不战而屈人之兵”,实现“安国全军”的目的。而要抓住有利战机,统帅权就必须独立完整,将帅必须拥有充分的自主权、主动权。否则,君王“不知军之不可以进而谓之进,不知军之不可以退而谓之退”,“不知三军之事,而同三军之政”,“不知三军之权,而同三军之任”,必然是“縻军”、“惑军”、“疑军”,将帅无法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最终导致“乱军引胜”,自乱其军,自取灭亡。“将能而君不御”是孙武总结出的千古不易的用将准则,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五、故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择人而任势。善于用兵作战的人,总是从自己创造的有利作战态势中去追求胜利,而不苛求部属以苦战取胜,所以他能够选择智能之才去利用和创造破敌的有利态势。将帅的根本职责不在于冲锋陷阵,更不是命令士兵死打硬拼,而在于运筹帷幄,通过调兵遣将,造成一种有利的作战态势,出奇制胜地打击敌人,即所谓“择人而任势”,这是孙武对将帅职能的最佳概括。何为“势”?孙子曰“势者,因利而制权也”,也就是说,所谓“势”,是指将帅根据战场瞬息万变的战情,在已有条件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及时抓住有利的时机,采取恰当的应变行动。可以看出,“势”论强调客观与主观的统一,体现了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孙武是“势”论思想的创立者,这在军事思想史和哲学发展史上都具有重要的价值。
    六、故知兵之将,生民之司命,国家安危之主也。因此,深知用兵之道的将帅,是民众生死的掌握者,是国家安危的主宰。自古千军易得,一将难求,贤能之将“得之国强,去之国亡”。在这里,孙武竭力宣扬将帅的地位和作用,所谓“将者,国之辅也”,辅佐得周密,国家就强盛;辅佐有疏漏,国家必然衰弱。这样就把将帅的地位和作用提高到不仅关系战争胜负,而且事关民众生死、国家安危存亡的战略高度。这也从侧面论证了对将帅提出严格要求,应当充分发挥将帅主观能动性的极端必要性。
    《孙子兵法》的军事人才(将帅)观直入根本,指陈军事人才(将帅)的方方面面:对将帅条件严格要求,对用将法则委婉警示,对将帅职能准确概括,对将帅作用竭力宣扬,其核心思想是为深谙“安国全军之道”的“知兵之将”登上战争指挥台,施展才华、实现抱负提供理论依据。其军事人才(将帅)观既有高超的理论水平,又有很强的现实可操作性,不仅对我们今天选拔、任用军事将领,而且对我们选拔、任用其它各类管理人才都有巨大的启示和借鉴意义,故“不可不察也”。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