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日上午,多位作家、诗人、文学评论家参加了“我们这个时代需要什么样的文学”讨论会。作家马原首开话题,这位上世纪八十年代被誉为文坛“三驾马车”之一的小说家,语出惊人。他的“文学已死”观点,顿时将会场气氛“调制”到了冰点。 早在2002年的一次文学沙龙上,马原就提出过“文学已死”的观点。据悉,当时王蒙也在场,他听了后,用幽默的语气调侃说:“你马原的小说才死了呢。”可见,王蒙也不同意马原“文学已死”的观点。 马原为何如此悲观,非说“文学已死”呢?他认为,今天的小说已经没有经典可言,写作越来越娱乐化,读者越来越粉丝化,过去文学中那些悲怆、宏大的东西再也找不到了。网络等新媒体培养出了新的作家,但是他们写的东西,和传统文学相比,已经不是同一样东西了。 诚然,马原的话有一定道理。今天的小说创作确实有点浮躁,作品深度有所下降。尤其是郭敬明、韩寒、慕容雪村等新锐作家,他们所写的东西和传统文学相比,确实有一定差距。但是,因此就说“文学已死”,难以令人信服。 很大程度上,马原是以个人感受来评价文学的“生”与“死”的。他还举了这样一个例子:上世纪八十年代文学繁荣时期,有一次他坐火车没买到卧铺,就向列车长出示了自己的中国作协会员证,结果列车长免费补给了他一个卧铺。这能说明什么呢? 如今马原外出也许不受待见,但不等于每位作家都如此。事实上,王蒙、刘心武、铁凝、海岩、苏童、宁财神、麦家等人,还是深受读者欢迎的,他们也不断有新作、佳作问世,从他们身上,根本看不到“文学已死”。尤其是郭敬明、韩寒等新锐作家的出现,为文学界吹来了一股新风,尽管有些老作家看不上他们,却丝毫不影响他们的走红,更不影响他们的创作。 文学要与时俱进,才能拥有生机。小说更要走进读者心里,才能被认可和传播。郭敬明、韩寒等新锐作家的小说为何受欢迎?就在于他们的小说是为当代人尤其是当代青年所写,让人没有距离感,更亲切。“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如果一个作家精心创作的一部小说,广大读者不爱看或看不懂,只能留待后人研究,这样的作品再有深度,又有何现实意义? 尤其是现如今网络、电视发达,好多文学作品通过这些渠道推广开来,根本不需要像过去那样以书的形式进行传播。而好多影视剧的热映、热播,促使了同名小说的走红,对文学繁荣反而起到了推动作用。 所以说,“今天的写作越来越娱乐化,读者越来越粉丝化”,这是很正常的现象,根本不值得大惊小怪。由此断定“文学已死”,更没道理。文学死没死,马原说不了算,王蒙说了也不算,还是要看广大读者怎么评价。他们爱不爱看小说,爱看什么小说,爱看谁的小说,这些最有说服力。 原载:《深圳商报》2011年5月9日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