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诗学史上关于诗歌的本质之说曾经有过言志、缘情、性情、兴趣、神韵、性灵、格调和境界说,它们均有助于我们认识诗的本质问题。我们却忽略了北宋著名诗人黄庭坚在晚年从诗的审美效应而提出的“诗之美”说。它见于《山谷集》卷二十七的《书王知载朐山杂咏后》: 诗者,人之情性也,非强谏诤于廷,怨忿诟于道,怒邻骂座之为也。其人忠信笃敬,抱道而居,与时乖逢,遇物悲喜,同床而不察,并世而不闻,情之所不能堪,因发于呻吟调笑之声,胸次释然,而闻者有所劝勉,比律吕而可歌,列干羽而可舞:是诗之美也。 黄庭坚认为诗是主体情性的体现。主体在现实的自然与社会中获得某种真实感受,产生强烈的诗的创作冲动,而以咏叹的声音和富于节律的诗的艺术形式表现出来,这便是诗之美。黄庭坚在诗学史上第一次提出了“诗之美”的命题,这应引起我们对诗的美学本质作进一步的探讨。 美应是诗的艺术生命之所在,也是诗的最低的要求和最高的境界。诗是在所有文学种类中最美的形式。关于诗的本质诸说,均难以切实把握诗的本质,也难以真正指导诗的创作,其中不乏粗率狂怪的言志之作、猥亵柔靡的言情之作、尖巧浅薄的性灵之作、学古而谨守法度的格调之作、平庸熟滑或无聊应酬而颇有神韵之作、意旨枯寂或质朴木讷的颇有境界之作,它们仅具诗的外在形式,不具诗之美,因而它们不是诗,也必然无艺术生命。若以诗应具集中性、想象性和音乐性的特征,这亦颇为空泛,不如从诗的美的特质去把握诗的特征,因为其他任何文学形式都不如诗所具有的最强烈的和最纯粹的美感效应。当我们读到某首诗感到它很美,而且引起共鸣,产生富于美的联想,则它是真正的诗。从我们对中国古典诗歌的考察,不难见到诗人若要创作一首很美的诗,这须包含许多因素,如优美的意象,严密的格律,巧妙的对偶,精炼而雅致的语言,合理而富于变化的结构,独特而新奇的想象,等等。这些因素的巧妙组合在所表现的诗情、诗意和诗境方面都令人感到最美的,这才是艺术化的诗。 近世诸种文学史著作曾严厉批评黄庭坚诗具有严重的形式主义倾向,其实这正是他长期以来刻意的艺术追求。《寄黄几复》是山谷诗的名篇:“我居北海君南海,寄雁传书谢不能。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持家但有四立壁,治病不蕲三折肱。想得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此为怀念友人之作,有篇有句,表现贫穷孤独的书生仍以读书为乐,蕴含着一种高洁的精神追求与文人的雅趣。《题落星寺》是山谷诗拗体名篇:“星宫游空何时落,着地亦化为宝坊。诗人昼吟山入座,醉客夜愕江撼床。蜂房各自开户牗,蚁穴或梦封侯王。不知青云梯几级,更借瘦藤寻上方。”此诗声韵由拗而超于和谐,意象神奇,表达遗世之思,创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境界。《卫南》是有极深刻寓意之作:“今年畚锸弃春耕,折苇枯荷绕坏城。白鸟自多人自少,污泥终浊水终清。沙场旗鼓千人集,渔户风烟一笛横。惟有鸣鸱古祠柏,对人犹是向时情。”卫南属澶州,宋真宗于景德初年在此与辽军订立屈辱的澶渊之盟。诗中描述了澶州一带荒凉衰败的景象,也想象宋军在沙场的英勇,但对澶渊之盟不作评论,仅表现悲凉伤感的心情,蕴含着忧国的思绪。 《追和东坡壶中九华》一诗作于崇宁元年(1102年),正是元祐党人遭受严酷的政治迫害之时,原题云:《湖口人李正臣蓄异石九峰,东坡先生名曰‘壶中九华’,并为作诗。后八年(东坡)自海外归湖口,石已为好事者所取,乃和前篇以为笑,实建中靖国元年四月十六日。明年崇宁之元五月二十日,庭坚系舟湖口,李正臣持此诗来。石既不可复见,东坡亦不世矣,感叹不足,因次前韵》。黄庭坚感念人物两亡,情绪悲苦而作诗云:“有人夜半持山去,顿觉浮岚暖翠空。试问安排华屋处,何如零落乱云中。能回赵璧人安在,已入南柯梦不通。赖有霜钟难席卷,袖椎来听响玲珑。”诗人沉重的世事沧桑之感已为新奇的意象与浓郁的诗意淹没而虚幻化了。黄庭坚著名的组诗《病起荆江亭即事十首》,谈禅说理,评论时局,追怀往事,悼念苏门亡友,以白描手法叙述事实,而情感与寓意却含蓄深藏;其艰深的诗意被理解后,始可见到诗人强烈而悲痛的情感。 黄庭坚曾说“作诗正如作杂剧”,他强调诗的谋篇布局严谨而富于变化,这体现在其许多长篇佳作之中。《次韵答曹子方杂言》是诗人在开封附近的酺池寺里过着清闲的僧人式生活时,忽然想起十年前与友人相聚,时值严寒雪夜,朋友观赏美艳的侍女拨动琵琶演奏《啭春鸴》之曲,仿佛听见竹间轻快的鸟声呼唤着春的来临,使人忘记现实而进入充满生机的春的世界。十年之后穷朋友们头发白了,再也见不到如花的美女,他们仍相期退隐江湖的闲适与自由。全诗场景不断变换,结构完满,声韵和谐,音节流美,充满着文人的雅兴。黄庭坚晚年在贬谪途中经过湖南永州,见到唐代诗人元结作、书法家颜真卿书写的《中兴颂》的摩崖石刻,写下传世名篇——《书摩崖碑后》。他读了此碑未为唐王朝的中兴而产生歌颂之意,却是深思唐王朝为什么会在唐玄宗时竟由盛世而迅即导致衰败的历史教训。他并不去专注探求这教训的意义,而是描述唐玄宗在安史之乱时的仓皇出逃和回京后的凄凉苟活。唐王朝的忠臣们对造成国家变乱者痛恨入骨,但自《长恨歌》流行以来,人们竟去欣赏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这才是诗人感到悲愤的。此诗情感激烈,行笔流畅,议论与意象夹杂,抒情与政治批判结合,构思独特,虽怀古而具伤今的意义,故为精美的杰作。 以上列举的诗篇和名句不仅有美的诗意、诗情或诗境,其中尚有深刻的人生哲理意味,发人深思。黄庭坚对诗的本质是有深刻认识的,他在创作中努力实践自己的理念,故能在唐诗之后有所创新并成为宋诗艺术特色的代表和江西诗派的领袖。他提出的“诗之美”说是可以启发我们认识诗的本质,可以作为我们评价诗的艺术尺度,亦可以引导我们辨识古今真正可称为诗的作品。 (作者单位:重庆第二师范学院)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