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泉城济南的历史记忆:尽是风物富饶

http://www.newdu.com 2017-12-13 舜网-济南时报 江丹 参加讨论

    近日,国务院在《济南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的批复中指出,济南是山东省省会、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环渤海地区南翼的中心城市。城市应该有自己的定位和发展方向,那么在古代,济南的城市定位又有哪些鲜明特色呢?
    明清济南是山东政治文化中心 
    济南成为省会城市是在明清时期。当时,济南既是山东行省或者布政司治所的所在地,又是按察司、都指挥司、山东巡抚等的驻地。由于既是省会城市,又地处南京与北京之间的交通要地,明清时候的济南进行了大规模的扩修,以适应其作为山东省政治中心的定位。
    明清时期,济南进行城市扩修的一项重点工程便是城门改建。据陕西师范大学王保林的研究论文《历史时期呵护泉水与济南城市发展关系研究》,原来的济南四城门分别是齐川、泺源、历山、会波,因为受到地势影响,“四门不对”,东门偏北,西门偏南,北门偏东,仅有南门位置正中。其中,会波门是水门,春季开启,冬季关闭,其余三门都建有瓮城,有二道城门。这样一来,进出济南城的交通就受到影响,由于城门重重,常常是只开一道狭窄小门,车马一多就会拥堵起来。道光年间,济南的城门就因此进行了一次大改造,撤掉每个方向多余的城门,增大门口的宽度,方便通行。
    作为山东省的政治中心,在社会不安定时期,济南城的安全尤其重要。因此,清朝同治年间,捻军起义攻城,当时的巡抚丁宝祯为了加固城防,改设七个城门,分别是永固、岱安、永绥、永镇、济安、海晏、永靖等。
    清代巡抚衙门是当时济南的重要政治地标,在这之前,那里是明朝德藩王府的所在地。在当时济南的城市格局中,德藩王府地处中心,设有端礼、体仁、遵仪、广智四门。据明代刘敕在崇祯年间所编著的历城县志《历乘》记载,“德藩有濯缨泉、灰泉、珍珠泉、珠砂泉共汇为一泓,其广数亩。名花匝岸,澄澈见底;亭台错落,倒影入波;金鳞竟跃,以潜以咏;龙舟轻泛,箫鼓动天。世称人间福地、天上蓬莱不是过矣。且当雪霁、白云缭绕,下接水光、上浮天际,宫殿隐隐在烟雾中宛然如画,真宇内未有之奇也。”如此盛景,随着明清的朝代更迭,最终只能成为纸上文字。
    文化教育也是省会城市的重要担当。明清时期的济南,大明湖上有至道书院,趵突泉东有历山书院,西门内大街有泺源书院,东城根有景贤书院,寿佛楼则是后来的济南书院。这些文化教育建筑,最为今人所知的应该是府学文庙。万历年间,山东知府沈蒸修将芙蓉泉的水引入了泮池,修建中规圆亭和中矩方亭。到了天启年间,新的山东知府樊时英则将大明湖的水引入府学,修建飞跃亭。
    明清时期的省会城市济南,也是当时的一大人口聚居地。由于那时候缺乏统一的城市拓展规划,居民在自行寻求生存空间的同时,对自然环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坏。据《历史时期河湖泉水与济南城市发展关系研究》的介绍,到了明朝嘉靖年间,当地居民填湖造田,种植莲藕、菱芡等农作物,使得浩浩荡荡的大明湖“小舟仅通曲港”。
    到了清代,占湖现象更为严重,诗人王士祯就多次撰文反映这个问题。在他的《分甘余话》中,王士祯写道:“吾郡明湖,几分城之半,四五十年前,湖面甚阔,近为人家占为藕塘,此疆彼界,划为沟塍,舟行渠中,了无烟波浩渺之趣。”在《泛明湖记》中,王士祯又写,“湖本空阔,势家规为塘堰,擅蒲藕之利,如围棋界道,如明镜着瘢。舟循港行,不复能溯回上下矣”。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