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诸子百家 >

王蔚:论语中的“不舍昼夜”与毛泽东的“只争朝夕”

http://www.newdu.com 2017-12-13 中国孔子网 newdu 参加讨论

    睡梦中,有一句诗在脑海中出现:“别梦依稀咒逝川”,于是醒来。醒来后就一直在琢磨这首诗。熟读毛泽东诗词的人知道,这首诗是毛泽东在1958年写的,名字叫《到韶山》。1958年,毛泽东回到了阔别32年前的家乡,看到家乡的巨大变化,心潮澎湃,感慨万千,写了这首诗。全诗是这样的:“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这首诗我从小就读,非常熟悉。但直到今天,也就是睡梦中,才把“逝川”这两个字 与《论语》联系起来 。
    
    “逝川”来自《论语》。《论语》有云:“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翻译成今天的话就是:“孔子站在滔滔不绝的河水面前,发出感慨说:时光就像这流动的河水,一天一天地过去,拖也拖不住啊。”
    中国有一位著名作家叫迟子建,是一位美女作家,其生活在中国的最北端。我非常喜欢她的作品。冰天、雪地、狼嗥、狗叫。记得她有部作品《逝川》。
    毛泽东小时候接受私塾教育,《论语》不能不读,也不得不读。毫无疑问的是,《论语》给毛泽东留下了极深的印象,也对毛泽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毛泽东一生当中大概写过几十首诗时,至少有两次提到“逝川”,一次提到“只争朝夕”。而这“只争朝夕”的思想是“逝川”的翻版。
    
    毛泽东在其《水调歌头·游泳》中直接把孔子的话嵌入诗中:“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余。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如果不是对论语很熟,如果不是这句话特别重视,毛泽东是不会把这句诗嵌入其中的。你得佩服毛泽东的诗才。毛泽东的引用自然得体,毛泽东的嵌入天衣无缝。
    “只争朝夕”出现在毛泽东的另一首诗当中:《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小小寰球,有几个苍蝇碰壁。嗡嗡叫,几声凄厉,几声抽泣。蚂蚁缘槐夸大国,蚍蜉撼树谈何易。正西风落叶下长安,飞鸣镝。多少事,从来急;
    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要扫除一切害人虫,全无敌。”
    注意毛泽东在这首诗当中强调:“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毛泽东对光阴的珍惜跃然纸上。
    毛泽东一生中成就巨大,既是政治家,又是军事家,还是天才的诗人。毛泽东的成就与时代有关,与天赋有关,与性格有关,更与其不懈的努力有关,而这种不懈的努力,来自对光阴的珍惜,来自对光阴似箭,逝者如斯的积极应对。如果毛泽东不读论语,不读“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就不会产生“只争朝夕”的这种思想。而没有这种思想,毛泽东的成就就会大打折扣。
    从这一点上来讲,《论语》对毛泽东的影响是巨大的,孔子对毛泽东的影响是巨大的。但应当注意到,毛泽东对任何事物均采取收收批判的态度,所谓“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是也,对《论语》、对孔子亦是如此。也是我们学习《论语》,研究孔子的正确态度。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