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学资源 >

古典名著谈格斗 侠之大义为国民

http://www.newdu.com 2017-12-13 广州日报 刘黎平 参加讨论

    
    项羽雕像 图:视觉中国
    
    赵云雕像 图:视觉中国
    格斗,作为冷兵器时代的一种生存技巧,在全世界范围内以各种方式存在着,即使是在现代化的社会里,它还是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同时,格斗也有它自身的美学元素,因此关于格斗的小说影视剧等题材,一直方兴未艾,为人们广泛追捧。
    而搁在中国和华人圈里,武侠小说和功夫电影其实也是一种关于格斗的艺术性体现。既然是艺术性体现,为了观感,当然不免有些夸张,本来一招制敌的事,可能要打上好几分钟甚至十几分钟,这也是可以理解的,而中国古典文学和史学名著里的格斗,又是如何呢?
    史书里的格斗之王:
    项羽不精通剑术却能单兵横扫战场
    翻阅中国正统史书里的二十四史,将战场厮杀和格斗上升到神一般级别的,非“西楚霸王”项羽莫属,“力拔山兮气盖世”既是对他霸王气概的概括,其实也未尝不包含他高超的格斗水平。
    在项羽的成长经历里,有关于他学习技击格斗的记录。他的人生导师,叔叔项梁想把他打造成文武全能的优质学生,好实践楚国人所发的那句誓言:“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然而,项羽似乎很厌学,“学书不成,学剑又不成”,这让项叔叔很失望,当他狠狠地批评项同学的时候,项羽回答的一句话却信息量很丰富:“剑一人敌,不足学。”这句话让很多人产生困惑,在武侠小说里,剑术高超的侠客往往一剑闯江湖,扫平江湖邪恶势力,怎么在霸王的眼中,剑术如此不堪呢?
    在项羽的眼中,剑术或许是类似于现代体育项目击剑,主要讲究单对单,不讲究单对多,胜负在两个选手之间展开,对于他霸王而言似乎威力有限。当然,古今中外的剑术和击剑到底如何?这个要待击剑和体育专家去解释,这里不妄做论断,能够解释的是:项羽应该是从军事角度去看待击剑,军事讲究大面积歼灭敌人,讲究各种军事手段协同发挥作用,而格斗只是其中一个环节而已。
    不过,让人费解的是,项羽虽然不学剑,但是他的击剑实战水准却令人咂舌。项梁带项羽去见会稽的地方官,项羽当场拔剑斩杀会稽守官,然后,这位二十出头的愣小子,单凭一把剑居然镇住了一个衙门,歼灭一支小型部队,“于是籍(项羽)遂拔剑斩守头”,“籍所击杀数十百人,一府中皆慑服,莫敢起”,司马迁老师,不是说好的项羽不精通剑术吗?怎么一把剑就把会稽太守府搞掂了呢?
    在项羽人生的最后阶段,他虽然陷入十面埋伏,彻底失败,然而他却用他神一般的短兵格斗术,为自己的人生添上了华丽的一笔。他和部下放弃马匹,执短兵步行作战,也能够大量杀伤敌军,“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又是单人杀伤几百人的记录。
    项羽所运用的剑术和项梁想要教他的剑术,是不是一回事,这当中有什么区别?应该很有研究价值。
    在项羽之后,关于阵前单人格斗毙敌的记录最有名的莫过于《三国志》中关羽斩颜良的记录,这个本版已有表述,不赘述。
    而历代皇帝当中,赵匡胤也是一位难得的格斗高手,《宋史》里也有他单人击伤敌方主将的记录。公元956年,赵匡胤率军与南唐的十五万大军在清流关交战,南唐主将皇甫晖也是一名武艺高强的骁将,他对自己很有信心,提出来和赵匡胤单兵相对,赵匡胤也不客气,抱着自己战马的脖子,猛冲过去,一刀就把皇甫晖砍下马来并将其俘虏,“晖整阵出,太祖拥马项直入,手刃晖中脑”,没有演义里常见的大战几十回合,而是一招制敌,如果拍成视频,估计没什么看头。
    《三国演义》和《水浒传》的格斗:
    赵云善于单对一 武松是重量级选手
    要说中国古典小说里关于格斗描写最多最精彩的,当然莫过于《水浒传》,《水浒传》其实也可以当成武侠小说来看。《水浒传》当中关于格斗厮杀的描写,似乎很重视、很强调身高和力量对于格斗胜负的影响,除燕青之外,鲁智深、武松、林冲、李逵等格斗厮杀高手,都一个个身躯魁伟,肌肉结实,令人生畏,而这样的身板用在格斗的时候,也很占上风,例如这一段:“武行者赶到门外。那大汉见武松长壮,哪里敢轻敌,便做个门户等着他。武行者抢入去,接住那汉手,那大汉却待用力跌武松,怎禁得他千百斤神力,就手一扯,扯入怀中,只一拨,拨将去,恰似放翻小孩子一般,那里做得半分手脚。”
    从这段描写来看,武松和“独火星”孔亮根本不是一个级别的选手,武松长得“长壮”,是重量级选手,而孔亮是轻量级选手,一见武松的体魄就胆怯了,武松凭借体力身高上的优势,根本不用任何招式,就碾压对手。当然,到底是不是身高和体重、力量占优势,在格斗当中就占优势,这个只能说具体情况千变万化,不能一概而论。
    其实《三国演义》也算是一部格斗色彩很浓的历史小说,只不过是武将们的格斗是战争的延续,将战争的力度凝聚在武将的肌肉上,多少有点神化。武将们的格斗在招式上没有明显的差别,都是真刀真枪,你死我活,没什么回旋余地,但在风格上是有差别的,同样是神勇,关羽和赵子龙就有区别。关羽是来势凶猛,一招秒杀;而赵云呢,来势没有关二哥那么凶悍,不过他耐力强,愈战愈强,来多少打多少,长坂坡之战就是明证,而关二哥似乎不擅长群殴。
    当然,要说明一点:《三国演义》里这些所谓的大战一百回合,都是虚构的,只有关羽斩颜良才是史上真事。
    《儒林外史》里的武侠世界:
    武功再好 也得去找工作
    《儒林外史》中有一位深通易筋经的侠客凤鸣岐,这人的武功举世无双,首先是抗击打能力强,有金钟罩、铁布衫,同时又有很强的破坏能力,凭借一身硬功夫,居然拆掉半边大厅,这里就不赘述了。凤鸣岐其实也不是靠武功吃饭,而是靠着广泛的人脉和交情,到处吃吃喝喝,偶尔行侠仗义。
    而《儒林外史》当中还有一位侠客,是个颜值很高的帅哥,名叫萧云仙,西南地区人,生活在偏僻的深山野岭。萧帅哥跟凤鸣岐不同,凤鸣岐靠的是硬功夫行走江湖,萧云仙靠的是射击技巧,他自小从父亲那里学得神弹术,以这个除恶扶弱。成都郊野一名霸占他人寺庙、杀人如麻的“恶和尚”,就是败于萧云仙的神弹之下,“只听得门外飕的一声。一个弹子飞了进来,飞到恶和尚左眼上。恶和尚大惊,丢了刀,放下酒,将只手捺着左眼,飞跑出来,到了外一层。迦蓝菩萨头上坐着一个人。恶和尚抬起头来,又是一个弹子,把眼打瞎。恶和尚跌倒了。”可见,江湖上的侠客,不一定非得凭拳脚格斗立足,也可以凭借兵器扬名立万,如同《水浒传》里的“赤发鬼”刘唐所说,拿条枪在手里,上千人也不怕。可见兵器能弥补徒手格斗的不足,好汉和侠客们还是倚重武器的,能不徒手尽量不徒手,“武功再高也怕菜刀”是有道理的。
    然而,光有高超的射击格斗功夫,也得吃饭工作啊。萧云仙正在为自己的神技得意之际,一位姓郭的老先生却点醒了他,他说你萧大侠固然威风,但如今已经不是侠客走红的时代,那么出路在哪里?郭先生说:“将来到疆场,一刀一枪,博得个封妻荫子。”去找工作,去从军,才是正道。于是,萧云仙走上从军路,当上了将军。
    可见,格斗功夫再好,也得吃饭,在古代,从军也是侠客的一条出路,其实在《射雕英雄传》里,郭靖夫妇不也去襄阳帮助大宋防御蒙古军了吗?正所谓: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