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学资源 >

《红楼梦》里元宵夜宴用的荷叶灯是什么样子

http://www.newdu.com 2017-12-13 澎湃新闻网 孟晖 参加讨论

    《红楼梦》第五十三回贾府元宵夜宴上使用了一种“荷叶灯”:“每一席前竖一柄漆干倒垂荷叶,叶上有烛信,插着彩烛。这荷叶乃是錾珐琅的活信,可以扭转。如今皆将荷叶扭转向外,将灯影逼住全向外照,看戏分外真切。”今日的读者初次读到这一情节时,大约都会惊讶:“咦,原来古时也有如此接近现代设计的东东!”殊不知通过活动灯挡控制光照方向,早在汉代便已不算新鲜事。
     
    德国收藏家费迪南·伯特莱(Ferdinand Bertholet)收藏的《待浴美人图》 
    明清时期绘制精美的春宫画往往注意细节的写实,因此在今日倒是可以作为研究服饰、器物、家具等的参考。如德国收藏家费迪南·伯特莱(Ferdinand Bertholet)的藏品中有一帧《待浴美人图》,背景中的落地灯便展示了往昔中国曾经长期存在的一种灯具形式,即装有挡光板的烛台或油灯。
     
    西汉“长信宫灯” 
    为灯具配备侧向的挡板,一来挡风,二来调节光线投射的方向,三来让照明更为集中,如此的设计思路在汉代灯具上即已成熟。著名的西汉“长信宫灯”,就是上有覆盖式灯罩,下有灯盘,灯罩与灯盘的边沿都有里外两道嵌槽,分别插入两片弧式挡光板,宽度各占半个圆周。滑动这两片挡光板,便可以随意设定光射的角度。迄今出土的类似结构的历代灯具非止一件,江苏邗县刘荆墓出土的汉代牛形错银铜灯还在其中一片挡光板上做出镂空花纹,凭之控制灯光的亮度,并在室中形成奇妙的投影。
     
    辽代韩师训墓《荷叶灯图》 
    大约自宋代始,带有挡光板的灯具普遍采用一种更为简洁的形式,即取消灯罩,仅在油灯台或烛台的一侧安设一片竖向的挡板。河北宣化辽墓壁画中便一再出现如此形式的落地灯,灯台一侧的挡光板呈现为桃形等优美轮廓。明人高濂所辑《长物志》提到:“宋人制有方玉、圆玉花板,内中做法肖生山树禽鸟人物,种种精绝。此皆古人带板灯板,存无可用,以之镶屏插笔,觉甚相宜。大者长可四寸、高三寸。”(“笔屏”)“有古人玉带板灯板镶匣面者。”(“图书匣”)依其说法,前代——包括宋代——有一种“带板灯”,会以玉料制作“灯板”,板面雕有直接移自彼时绘画作品的山水、花鸟或人物图案,是上乘的玉雕珍物。到了明代,过去年代里的灯具已毁,唯有玉灯板流传下来,被镶到笔屏或图书匣的匣盖上,开发出新的装饰用途。参考辽墓壁画便不难理解,“带板灯”乃是指带有挡光板的油灯或烛台,由此,我们得知,宋时的高档灯具竟会以精美玉雕镶饰在灯台一侧的挡光板上。
     
    故宫博物院藏清初“掐丝珐琅胡人捧瓶座落地灯” 
    故宫博物院所藏的一件清初“掐丝珐琅胡人捧瓶座落地灯”无疑是传统“带板灯”的实物精品。此灯高131厘米,以胡人擎瓶为灯座,瓶中升起插烛盘,盘一侧立有一片莲瓣造型的弧形挡光板——清人称之为“灯挡”。不可忽略的是,将灯挡设计成可调节的形式,这一传统也在部分灯具上始终得以沿袭。例如雍正便曾传旨“仿自鸣钟内轮子做法,照朕指示做转盘遮灯几件”,搬用钟表内部齿轮联动的方法,让灯挡可以通过手控沿着烛盘边缘转动,由此而调节烛光的射向。另外,故宫博物院所藏的一件乾隆“旅行文具箱”,在一个小小的箱子里巧妙地收藏进各种文具,其中配有书灯一件,是由Z可以分拆开的烛台与灯挡两部分组成。烛台以染绿象牙为独脚座,上托铜镀金烛盘;灯挡呈弧形,饰有彩绘婴戏图,下装有一“L”形金属撑,撑脚的端头配有金属环,能够随时套在烛盘里的烛插短柱上。因此,灯挡与烛台可以分开装入箱中,使用的时候,把撑架上的圆环套在烛插上,灯挡就形成了一个竖向的挡光板,让蜡烛的光更集中地投向夜色中读书人的眼前。
     
    电视剧《红楼梦》中的元宵荷叶灯就是盏荷叶外形的大灯笼
    因此,《红楼梦》第五十三回贾府元宵夜宴竟会使用“荷叶灯”,其实并无可惊奇之处:
    每一席前竖一柄漆干倒垂荷叶,叶上有烛信,插着彩烛。这荷叶乃是錾珐琅的活信,可以扭转。如今皆将荷叶扭转向外,将灯影逼住全向外照,看戏分外真切。
    从“将灯影逼住全向外照”的语意来看,“荷叶”正是挡光板——灯挡,呈现为垂直竖向而立的状态,而从其叶面上横伸出一个短梁,上承烛钎(“烛信”),用来安插蜡烛。小说中没有说明荷叶形灯挡的材质,但应该为不透明状态,把蜡烛散发的光在一个方向上加以阻拦,从而让光线更集中地投向另一个方向。这座落地照明灯上最重要的一处设计在于,荷叶灯挡的背后接有一个“几”字形曲柄(“倒垂”),而曲柄的柄头是以活轴(“錾珐琅的活信”)的形式插入灯杆的顶端。荷叶的柄头既是活轴,便可以在不挪动灯座的情况下,随时在水平方向上调整荷叶的角度,也就调整了灯光投射的方向。在小说中,出于看戏的需要,把所有的灯一齐调成照向舞台的角度,如同打光一般,所以,坐在灯下的人对舞台上的表演就能“看得真切”。贾府的元宵家宴上,每一桌酒席旁,都竖有如此一架可以调光的落地灯!今日的读者初次读到这一情节时,大约都会惊讶:“咦,原来古时也有如此接近现代设计的东东!”殊不知通过活动灯挡控制光照方向,早在汉代便已不算新鲜事。
    绘成于19世纪的《待浴美人图》最惹人兴趣的一点,便是其中的落地灯在形式上与《红楼梦》中的“荷叶灯”约略有相似之处。这座灯在灯杆的顶端设有椭圆形灯挡,稍下处则斜伸出一条弯柄,柄头撑一片圆叶,圆叶上是一朵莲花形的烛盘,盘内红烛明燃。尽管画面上并没有描绘,但我们可以设想,假如带有灯挡与莲形烛台的灯杆部分与更下方的灯杆部分之间安装活轴,那么,把莲形烛台的弯柄当做把手,握住它加以推动,就能让灯挡与烛台同时做圆周移动,从而调节光照的方向。
    当然,抛开我们的假设,即使这座灯上并没有安装活轴,它也仍然是一件典型的传统灯具。如今说起古代的灯,一般人会立刻想到“灯笼”。“带板灯”其实比灯笼的历史更为久远,而生命力则与灯笼一样持久。奇怪的是,随着从西方引进现代灯具以来,聚光、调节光照方向等一律倚靠“灯罩”,似乎除此之外就再没有任何其他手段。看看“带板灯”的种种实物与图像资料,设计师们是否能够意识到,灯罩一统天下的局面有些乏味?
    (作者系自由撰稿人,本文原载东方早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