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国学资源 >

“朋比”:大山深处的天籁之音

http://www.newdu.com 2017-12-13 中国文化报 郭凯倩 参加讨论

    音乐是奇妙的语言,一片叶子的震动,一管竹子的共鸣,一根琴弦的拨动,就能演奏出动人的天籁之音。在广西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县境内延绵起伏的大苗山深处,居住着一群质朴的壮家人,他们用两支随处可见的竹竿制作乐器“朋比”。虽然结构简单,却音色清越,若多人齐奏,能响彻天际。近日,记者驱车前往融水大浪镇桐里村桐楼屯,追寻大山深处的神秘之音。
    音乐之美 
    在桐楼屯,记者碰到了一位名叫韦日运的老人,他正招呼伙伴们吹奏朋比。只见10多个老人围成圆圈,手持各式朋比乐器,身体左右摇摆,吹起至今仍在流传的曲调《庆丰收》。虽然调子非常简单,但各声部间配合默契,音色协调,声音洪亮,气势宏远,令人十分震撼。
     
    桐楼屯村民正在吹奏朋比 
    吹奏完毕,韦日运向记者展示了乐器“朋比”。只见“朋比”由一长一短两根单竹削制而成,分别称为母管和子管。吹奏人以气流震动簧片奏出旋律,声音清脆。
    据韦日运介绍,朋比只能吹奏“哆”“瑞”“啦”3个音,按照型号分大、中、小号,顺序摆放起来犹如鹏鸟展开的单翼。此外,还有一种“牛角朋比”,是把竹管插入牛角尾部吹奏使声音更加洪亮,同样分为大、中、小号。配上不同型号的地筒和长短箫,即构成一堂朋比队。完整的朋比队由20至30人组成。
    如今已无人能说清朋比的起源,仅仅流传着两个传说:一是说放牛娃闲暇之时取禾秆吹着玩,其后在秆上挖孔吹奏,于是流传开来。另一种说法是说一对夫妇带小孩下田劳动,把小孩放在田边用禾秆围住。后来小孩啼哭,于是取禾秆吹奏哄逗,小孩破涕为笑,引来大家效仿,于是发展为朋比。
    朋比至今仍流传于大浪镇为数不多的几个壮族村落中,其中以桐楼屯为主。“桐楼屯人都姓韦,清朝时期,他们的祖先也是吹芦笙的,但每年制作芦笙都要从贵州请师傅,花费很大,于是便改吹‘朋比’。”柳州市民俗文化专家、柳州群众艺术馆原副馆长黄晓平告诉记者。1994年时,泰国曾派出访问团遍寻到此,发现桐楼屯的“朋比”与泰国的“朋比”非常相似,十分兴奋,认为双方同祖同宗。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