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桥织机(资料图) 蜀锦的工艺水平被认为位居我国四大名锦之首,兴于战国盛于汉唐,因产于蜀地而得名,古代称其为“寸锦寸金”。据《华阳县志》等文献记载,三国时期,诸葛亮曾将蜀锦看作蜀汉军事实力发展的后盾。在历史文献记载中,蜀锦的辉煌,丁桥织机可谓功不可没。但丁桥织机究竟是什么形状、有何功用、怎样操作等多个谜团一直未被破解。 近日,丁桥织机在四川成都市郊的华阳镇被蜀锦传承人和蜀锦专家联合修复完成,并于8月25日成功仿造出一小段精美蜀锦。至此,失传已久的古蜀锦传统技法工艺重新与世人见面。 20世纪70年代末期,四川省丝绸工业研究所专家胡玉端在收集和分析研究汉唐经锦时,一个偶然的机会,在当时位于成都附近的双流县中兴公社(原华阳县旧址)找到了一种仍在继续生产的多综多蹑手工织机,传统的古蜀锦制作传统技法工艺得以被人了解。 蜀锦作品(资料图) 随着时间的推移,古蜀锦的生产制作技法和设备在近30年内,几乎全部消失,而能熟练掌握丁桥织机传统技法工艺的民间技人也寥寥无几,古蜀锦的生产制作工艺面临再次消失的危险。 “经过调查,分散于当时中兴公社的村民家中的丁桥织机有397台,停产的就有200多台。村民把这种生产方式作为副业,主要为国内民族地区生产花绫(花边),其花形有十多种,根据生产的花形不同,所使用的综片也随之变化。”胡玉端介绍,操作丁桥织机主要分为送经、卷取、打维、投梭等工序,结构与其他流传于民间的手工织机相似,唯有开口部分不同,有其独到巧妙之处。 “虽然蜀锦保留下来的很多,但制作这些珍品的纺织工具就不见得能保留下来了。”四川省嫘祖蜀锦蜀绣研究开发中心主任王君平介绍,文献资料里有很多关于多综多蹑织机的记载,但一直不知道实物是什么样子。在丝绸之路沿途的汉唐墓葬中,先后发掘出大批“经锦”,考古专家认定这些文物的产地在川蜀地区。“经锦”纬线只用一色,经线用多种色,花纹由经线织出,这种锦的图案是同一纹同一色彩,形成直线排列。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