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全胜,祖籍山东文登,长于济南,国家一级美术师。1986年当选第三届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自1988年连续三届当选山东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深圳大学艺术学院客座教授,1994年起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连续两届被评为山东省技术拔尖人才:2002年获德艺双馨艺术家称号。 在中国现当代花画坛上,陈全胜出名较早,曾以自己独特的人物画为世人所瞩目。前些年,他几乎在热闹的画苑消失。今天,当他把大量的作品特别是水墨山水画呈现给观众时,人们才知道它经受住了喧嚣的市场诱惑,耐住了寂寞,以一颗艺术家的素心倾力于创作,而且勇于创新,不断超越自己,没有辜负这个伟大的时代,取得了令人惊喜的成就。 陈全胜从人物画入手,自小就打下了深厚扎实的造型基础,培养了敏锐观察生活的能力。1971年,他到部队从事文艺工作并开始发表绘画作品,自1973年开始陆续创作了人物画《老兵新课题》、《前方打了大胜仗》、《识字班》等,并全部入选全国美展,在美术界引起很大反响。1974年,二十四岁的他绘制的水墨设色连环画《猎户人家》、《小筏夫》在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此作一发表,就受到当时人物画坛的关注。在“四害”横行的“文革”后期,美术作品大多处在千篇一律的非正常状态,陈全胜的水墨连环画像一股清风掠过画坛,令人振奋。尔后被收入在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大开本《连环画选页》内,成为连环画和美术创作的范本。从此,陈全胜在军队和地方人物画坛上越来越活跃。 陈全胜精善工笔人物画,无论是造型、线条还是设色,均形成了自己独特风格。随着时代的发展,他像同时代的许多人物画家一样,在现实题材的主题创作之后,开始转向了古代题材的人物画创作,最具代表性的工笔重彩人物画如《玄奘归唐》、《洛神赋》……等,均为当今人物画坛之佳作。然而,陈全胜并没有满足于在人物画方面已经取得的成就,又转入到山水画创作的领域,沉浸在中国的山水自然之中,用笔墨抒写胸中的丘壑和逸气,传承了中国绘画的美术思想。在中国文人画的发展中,所谓的文野之别,就是许多批评家论画中的“才气画”和 “功夫画”,前者靠灵气和天分,以巧为胜;后者凭借功力和耐力,以勤补拙。陈全胜则是这两者有机的结合。然而这还不是他与众不同的全部,更重要的是,他善于以平常之心发现不平常之美。 古今的山水画家都有游历的经验,熟悉的名山大川和地域资源往往成为其艺术创作的本源,如北宋的北方画家画太行山,清初的金陵八家画金陵,新安画派画黄山都反映了山水画和生活是密不可分的。乃至现代,刘海粟画黄山,李可染写桂林……,亦表明了画家喜欢的山水自然与作品题材选择之间的关系。陈全胜也曾遍游名山大川,但他并没有画这些眼前即景,而是将焦点聚集在他所熟悉的故乡热土之上。他着力表现泰山山后一代的风光,常以“岱后”冠之,还描绘了泰山以东胶东山区和泰山以南沂蒙山区的自然风情。即便是画泰山,也不是画家常画的十八盘壮丽景色,而是山后的一山一隅、一坡一沟。他从看似极为平常的沟渠坡渚、杂木荒滩里,发现生活中的美-----生动、朴实而自然。 显然,与许多山水画家不同的是,人物画出身的陈全胜并没有完全放弃表现人的兴趣,他在寻找一种人物与山水的结合方式,以使山水画的创作增加人文的色彩,从而将山水画对自然的关注转向了人文与自然的结合。他以传统中国画中的点景人物来丰富山水画的主题内容,不管是孔子周游、六朝雅士,还是胶东山民,所表达的都是对美好生活的礼赞,其中不乏画家对童年生活的感怀。陈全胜的画大多是以小品画的形式传达出自己对生活的感受,自由自在、无忧无虑。他的构图相当简洁,险种求稳,平中见奇,极富于变化,绝不墨守成规如《抚琴图》,横线的树枝打破竖线的树干,又以圆线的巨石加以调和,使画面充满变化而无凌乱之感。陈全胜既擅长在尺幅之中表现天地之宽厚,又擅长在巨幅大画里表现山河的千里奔泻之势,如他的《泰山松云》,流云激荡。虬松苍茫,泰岱之雄,尽收眼底。他的《岱后深处有人家》、《翠秀丹枫图》均是如此。 艺术的关键是用爱心去感受生活、发现美感;用自己的语言去表现生活,传达美感。陈全胜注重线条的理性构成与笔墨的感性抒发,因为他领悟了艺术的法则。他独辟蹊径,专以清水淡墨横涂竖抹,强调一次成型、一气呵成,粗头乱服,点画随意自如,轻松坦然,有风吹云动之感。他也善用宿墨,通过墨法增添墨色的层次感,其中所反映出的画家当年的素描功夫,正有机地转化为丰富、协调的笔墨变化。而层次分明,特别是墨色的鲜活灵动所透露出的自然搏动不休的生命力,为他的画增添了生机。陈全胜的线条变化比较丰富,或粗重、或流畅,天然巧成,契合了所表现自然的形和神。陈全胜的行笔迅捷和灵活,其笔墨以流畅取胜,腕下的笔墨形象如树石桥屋等常常形成一个有机的笔墨整体。他在处理交汇中的画面形象时亦十分老到,如近树与远山重合,杂木与屋宇的累叠,均在杂而不乱的表现中显现出丰富的自然氛围。陈全胜的笔墨造型吸收了八大山人的风格,特别是树形,生拙而富有情趣。而在传统笔墨的丰富性方面,既有明代吴门画派的笔墨功底,又受到黄宾虹墨法的滋润。 陈全胜笔墨的成就来自多年的修炼,尤其是得力于书法的造诣。其书法以李北海《麓山寺碑》和《云麾将军碑》为主,特别是参合了吴昌硕的《临石鼓文》,使书法有了老道的金石韵味。而当他们作用于画面上的时候,一方面化为笔墨的深厚积淀,另一方面是能够服务于他的题画,使画面充满了文人气息。 艺术与人生相伴,人生必定升华。钟爱自己事业的人、热爱自己故土的人,继承自己民族传统的人,终将会从中得到艺术创新的动力和灵机。天道酬勤,陈全胜的艺术将会有不可限量的发展,我们也将充满期待。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