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五行学说沿革 “五行学说最早出现在黄老、道家学说中,旨在描述事物的运动形式以及转化关系。五行学说是我国古代的取象比类学说,不是五种元素,而是将万事万物按照润下、炎上、曲直、从革、稼穑的性质归属到水火木金土五个项目中,与西方古代的地、水、火、风四元素学说有区别,是集哲学、占卜、算命、历法、中医学、社会学等诸多学于一身的理论。 五行系指古人把宇宙万物划分为五种性质的事物,也即分成木、火、土、金、水五大类,并叫它们为‘五行’。早见《尚书·洪范》记载:‘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弯曲,舒张),金曰从革(成分致密,善分割),土爰稼穑(意指播种收获)。润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从革作辛,稼穑作甘。’这里不但将宇宙万物进行了分类,而且对每类的性质与特征都做了界定。后人根据对五行的认识,又创造了五行相生相克理论,这个理论主要体现在“五行生克”定律上面。 相生,是指两类属性不同的事物之间存在相互帮助,相互促进的关系;具体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相克,则与相生相反,是指两类不同属五行性事物间之关系是相互克制的;具体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五星古称五纬,是天上五颗行星,木曰岁星,火曰荧惑星,土曰镇星,金曰太白星,水曰辰星。五行运行,以二十八宿舍为区划,由于它的轨道距日道不远,古人用以纪日。五星一般按木火土金水的顺序,相继出现于北极天空,每星各行72天,五星合周天360度。根据五星出没的天象而绘制的河图,也是五行的来源。因在每年的十一月冬至前,水星见于北方,正当冬气交令,万物蛰伏,地面上唯有冰雪和水,水行的概念就是这样形成的。七月夏至后,火星见于南方,正当夏气交令,地面上一片炎热,火行的概念就是这样形成的。三月春分,木星见于东方,正当春气当令,草木萌芽生长,所谓“春到人间草木知”,木行的概念就是这样形成的。九月秋分,金星见于西方,古代多以金属代表兵器,以示秋天杀伐之气当令,万物老成凋谢,金行由此而成。五月土星见于中天,表示长夏湿土之气当令,木火金水皆以此为中点,木火金水引起的四时气候变化,皆从地面上观测出来的,土行的概念就是这样形成的。” 二、五行与《易经》之间的关系 五行上木代表春天,火代表夏天,金代表秋天,水代表冬天的来历。《震》为春,终变为《巽》,阳气生而木生长,所以用木代表春天的自然景象是草木郁郁葱葱的生长现象。《离》为夏。夏至之时,天上之日如同泼火,故以火代表夏季的自然环境,《兑》为秋,为金。秋天水汽凝聚,泽水盈满,为《兑》。《兑》终变为《艮》,《艮》为果实成熟,故而金为藏精。《坎》为水,二阴藏一阳,为阳气秘藏阴中,如同阳气不见,故而以其代表冬天。冬天也是夏天的起点。 周敦颐在《太极图说》中指出:“阳变阴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五气顺布,四时行焉。”这里的五气,就是代表冬季的水,代表春季的木,代表夏季的火,代表秋季的金和代表长夏的土。按此排列,土不动而水木火金周流运行,就是“五气顺布四时行焉”。太极图实际上外围应该配上二十四节气图,就更便于我们理解。太极分为两仪,也就是阳极和阴极。大地是阴极,地上万物,以大地为核心;天空是阳极,天上日、月、无数星辰,以天空为核心。太极图,实际是一个阴阳变化的节气图,也就是因为地球绕日运行时,轨道有倾角,因此地上大气温度有周期性变化。标志各个变化阶段的节点就是春、夏、秋、冬。哥白尼建立日新学说后,太极原理处理节气问题的方法,就落后于西方的数学物理方法了,尤其是牛顿提供的物理定律能定量地描述地球轨道以后。 图1、八卦太极图 在图1八卦太极图中,《坎》水居北方,《离》火居南方。寒极生热,阴极而生阳,是阴生阳退到了极点就会向反方向转化,就是我们常说的物极必反。因为天冷或天寒则降雨与雪,故而水为盛阴所生,所以以《坎》水主太阴。阴极生阳,阴极标志着新的生命开始孕育,故称一元复始或一阳来复,在《易经》为《复》卦。这就是在八卦中《坎》居北方的原因。坎中一阳为阴气所裹挟,非常微弱,意味着新的生命不仅面对三九严寒的环境,而且还要经受住天寒地冻的考验,其可贵之处就是萌发了看似微弱,实则潜力很大的刚阳之气,犹如新的生命孕育于母腹之中,出生、生长、长成、壮大就是时间的问题。《坎》二之初,成《屯》。只有有了水,生命才能诞生。《坎》卦互《颐》,有水就能养人。《坎》终变成《离》,有冬天就必然有夏天。《易经·乾文言》曰:“贞者,事之干也。”“贞”为正,为《坎》,为法。原因和结果相对为正。因果达到至极,为正果。荀爽曰:“阴阳正而位当,则可以干举万事。贞为事干,以配于智。智主冬藏,北方水也。故孔子曰:‘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则智之明证矣。”肾为水。肾气足,则智商高。做事都是从原因开始,如同阳气秘密藏在阴气中。《易经》文言中说“保和太和,以利贞”,就是把握事物的充分原因,与天地合德,需要从从初始开始。节气有春夏秋冬 ,因天道周而复始,人有喜怒哀乐,依礼仪而行中庸。季节若波动,如厄尔尼诺显现,作物就有灾害,故而现在提倡保护自然环境,人若不遵守礼节,就有祸患,故而说极高明而道中庸。阴气密藏,也是夏天的开始。五行之中的《坎》水在四季中代表冬天,在《易传》四象中叫“阴中之阴”的老阴,代表的灵兽就是龟蛇,在星宿上属于玄武。 在图1八卦太极图中,《震》木居于东方。按节气,《震》属于阳春三月。此时阴阳融洽,万物萌发,五行之中的木此时生机勃勃。《震》气生发,春雷布雨,故而草木生发,为大地回春之象。五行中唯有木代表生命和生命力,所以春天以主生之木当值。《周易》中龙表示《震》动,故木在此以苍龙来代表。《震》居东方说明经过严寒的韬光养晦,万物开始竞相成长,一派生机盎然。由于《震》《巽》旁通,所以五行中的《震》木在四季中代表春天。在《易传》中为四象中为少阳,在星宿上是青龙。 在图1八卦太极图中,《离》火居于南方。按照节气,《震》春之后就是《离》夏,也就是五行之中的火当令。火为日,烈日当头表示炎热的夏天到了,万物在阳光的普照下渐趋茁壮。日在天上,状如撒火,故而言苦夏或酷夏。盛夏之时,阴藏阳中,为阴始生,为冬天的开端。换而言之,当盛夏达到顶峰,事情就会发生质的变化,盛阳之中阴气悄然而至。在《易传》中《离》为四象中的少阳,在星宿上是朱雀,也叫玄鸟。 在图1八卦太极图中,《兑》金居于西方。按照节气,《离》夏之后就是《兑》秋。随着夏至阴气暗生,由五行之中的火变为五行之中的金。《离》上阳爻退下,成《兑》,秋天如日落西山,天气变得凉爽。《兑》终变为《艮》,《艮》为果实,为种子。到了秋天,象征万物成熟。有了成熟的果实,人和动物皆喜悦,故而兑为悦。金秋有收获之意,也包含杀伐之机。所谓《兑》主杀,就是随着阴气渐盛,万物开始收缩闭合,犹如人添加衣服,意在保持阳气不至失散。在《易传》中,《兑》为四象中的少阴,在星宿上属于白虎。 最后是代表五行中的土,居于春、夏、秋、冬四气中间,其所代表的是《坤》之大地。《易经·系辞传》曰:“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干宝曰:“发初言‘是故’,总众篇之义也。”虞翻曰:“太极,太一也。分为天地,故‘生两仪’也。”)两仪生四象,(虞翻曰:“四象,四时也。两仪,谓乾坤也。乾二五之坤,成坎、离、震、兑。震春兑秋,坎冬离夏。故‘两仪生四象’。归妹卦备,故《彖》独称天地之大义也。”)四象生八卦,(虞翻曰:“乾二五之坤,则生震坎艮。坤二五之乾,则生巽离兑。故‘四象生八卦’。乾坤生春,艮兑生夏,震巽生秋,坎离生冬者也。”)八卦定吉凶,(虞翻曰:“阳生则吉,阴生则凶。谓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已言于上,故不言生,而独言定吉凶也。”)吉凶生大业。(荀爽曰:“一消一息,万物丰殖,富有之谓大业。”)。 《易经·系辞传》曰:“一阴一阳之谓道。(韩康伯曰:“道者何,无之称也。无不通也。无不由也“”况之曰:“道,寂然无体,不可为象。必有之用极,而无之功显,故至乎。神无方而易无体,而道可见矣。故穷以尽神,因神以明道。阴阳虽殊,无一以待之。在阴为无阴,阴以之生;在阳为无阳,阳以之成。故曰‘一阴一阳’也。”)《素问·六节藏象论》王冰次注云:“长夏者,六月也。土生于火,长在夏中,既长而旺,故云长夏也。”《素问·藏气法时论》王冰次注云:“长夏,谓六月也。夏为土母,土长干中,以长而治,故云长夏。”土中万物,长在夏季,故而称为长夏。而五行中土居中,因为四季是围绕大地展开的,观测天象也是以大地为参照点,故而将土规划居于五行中的核心位置。 三、五行与洛书之间的关系 图2、河图 五行学说同洛书也是分不开的。《易经·系辞上》曰:“"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易学五行理论认为五是万物的基数,一切事物的基本结构都可以用五来表示。1.2.3.4被称为先天生数(可以理解为代表事物的特异性),这样实际具体的一切事物就可以用5加1234中的一个来表示了,这个就是后天成数,代表的是具体事物。就五行而言,水被认为是万物起始,故配1数,它的成数就是1+5=6,六就代表了某个具体事物,而1是这个事物的特性。其他同理可推,火配2数,成数为7,木3,成8,金4成9 土5成10。需要注意的是,5跟10的关系与其他几组不尽相同。10是5的倍数,结构上二者是相同的,其差异体现在规模体量上,可以理解为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型号。比如大小两个球体。而5与6789的区别可能是球与圆柱或方块了。但学术界有各种说法,目前还没有真正搞明白其中的奥秘。” 按照河图和太极图,则能理解“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地二生火,天七成之。天三生木,地八成之。地四生金,天九成之。天五生土,地十成之”的含义。从《河图》构成看,里圈里的天一、天三的阳气为活跃因素,代表主动,是阳逐渐强大,而外面的地六,地八代表被动因素,属于配合,遂着阳气的增长而减退,直到五行中的火也就是离卦当值时,阳极生阴,这时地二,和秋天的地四占据了里圈,由被动变成了主动,而代表阳气的天七和天九却被挤到了外侧。说明自夏至开始,阴气就成了活跃分子,而阳气则居于配合的地位了。和春夏秋冬的木火金水,不论怎么变,居于中间的土却永远不变,所以土在五行中就是《坤》之大地。 将五行与河图联系到一起,就是为了将事物变化过程数字化。比如以前的手机是模拟的,现在的手机是数字的。将五行数字化,就使得其表象的事物,变得更为精确。以《易经》为基础的五行的理论,原则上是象数不分家的,基于的本质为自然现象。 四、五行与自然哲学和自然科学之间的联系 地球围绕太阳的周期运动就是无极(无起点和终点);使得天地一起皆有变化,为太极(天地一统为太极,男女相合为一家);天上的变化和地上的变化又不同,所以将天地分别对待而成两仪,也就是设立《乾》、《坤》二卦为《易经》体系的门户,两仪再分而成四象,为春(《震》)、夏(《离》)、秋(《兑》)、冬(《坎》);四象再分,成八卦,代表节气的8个时间段,8个节气时间段再分,就是我们常说的二十四节气的来历。四季变化,造就万物,决定万物的禀性,恰如周敦颐在《太极图说》中说: “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阳变阴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五气顺布,四时行焉。五行一阴阳也,阴阳一太极也,太极本无极也。 五行之生也,各一其性。无极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凝。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二气交感,化生万物。万物生生而变化无穷焉。 唯人也得其秀而最灵。形既生矣,神发知矣。五性感动而善恶分,万事出矣。圣人定之以中正仁义而主静,立人极焉。 故圣人‘与天地合其德,日月合其明,四时合其序,鬼神合其吉凶’,君子修之吉,小人悖之凶。故曰:‘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又曰:‘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大哉易也,斯其至矣!” 结束语:因此易经五行学说是以科学原理为依据的理论。由此可以确认,以五行建立起来的中国哲学理论,自然也属于社会科学。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