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

对话:大陆新儒家的变异与虚幻

http://www.newdu.com 2017-12-14 中国社会科学报 newdu 参加讨论

    对话人
    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所长 谢青松
    西北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张师伟
    陕西师范大学政治经济学院教授 宋宽锋
    黑龙江大学哲学学院教授 柴文华
    自2004年贵阳儒学会讲算起,大陆新儒家正式成为中国社会的一股思潮已有十余年时间。十余年来,大陆新儒家的宗教化倾向和试图介入现实政治的意识日益明显。随着2015年11月“中华孔圣会”的成立,大陆新儒家的团体化程度显著提升,他们力图“儒化”社会大众并影响现实政治。究竟该怎样看待大陆新儒家?记者与相关专家学者进行了对话。
    名义上是儒而实质上非儒
    《中国社会科学报》:当前思想界活跃的大陆新儒家,与传统儒家以及20世纪20年代以来的现代新儒家相比,区别何在?
    张师伟:大陆新儒家本身是西方学理影响与本土文化保守倾向相结合的产物。它产生的背景有两个方面,一是西方话语在中国的政治、法律及宗教等领域逐步扩大的学理影响,中国学者对西方理论资源的获取日益深入、系统;二是中国国力的提升,从某个方面唤起了文化保守主义者复古的热情。蒋庆于1989年在《鹅湖》发表的长文《中国大陆复兴儒学的现实意义及其面临的问题》,可以看作是大陆新儒家自觉建构其理论体系的开始。从那时起直到今天,大陆新儒家始终表现出一种“寻根意识”,即到中国的传统儒家思想中去寻找某些西方概念的源头,并努力将儒家传统的思想资源解释成具有“普世性”的理论。他们或以宗教学的理论来解读传统儒学,或将传统儒学解释成西方国家历史上的国教,或将传统儒学解释成西方宗教理论家所说的公民宗教,或以政治学、法学的理论来解读传统儒学,试图在传统儒学中找到所谓普遍的自由、民主、宪政、共和等。大陆新儒家所表现出的这种无中生有的“寻根意识”,传统儒家不可能具备,此前的现代新儒家也未曾达到。因此,虽然大陆新儒家自认为是儒家,钟情于儒家,并执着于从儒家寻找“普世”理论命题,却终究难以摆脱名义上是儒而实质上并不是儒的尴尬。学界已经有人直言不讳地指出大陆新儒学并非真儒学,大陆新儒家也并非真儒家。
    《中国社会科学报》:除了从传统儒家思想中探寻西方概念之外,大陆新儒家在其理论上还有哪些“新”的地方?
    柴文华:大陆新儒家自认为其“新”,不仅是自以为从传统儒家中发现了“普世性”的命题,也表现为问题意识的转换,即站在儒家的立场重新审视中国近代以来的社会和文化发展,对过去的革命叙事和自由主义叙事进行反省。在同时拒斥马克思主义与自由主义的基础上,他们提出了重新回到康有为思考的“国家”、“国族”、“国教”问题的主张。但是,他们口号多于建构,理论姿态超过了实质内容。与传统儒家以及他们要超越的熊十力、牟宗三等人相比,大陆新儒家缺乏成熟的、系统化的理论形态,其理论形态还是青涩的。他们所提出的,只是“政治儒学”、“重建儒教”、“回到康有为”等观点,并没有令人信服的充分论证,理论上远未形成系统,这是他们先天不足之处。
    宋宽锋:一些大陆新儒家虽然热衷于凸显康有为的致思框架与现代新儒家的思想理路之间的本质差异,但想象和主观投射的成分多于事实。其代表人物蒋庆提出了“政治儒学”与“心性儒学”的区分,认为“政治儒学”能扭转“心性儒学”过于内向自省的倾向,并推动现实政治的变革。他把牟宗三等归为“心性儒学”的代表,把康有为作为“政治儒学”的代表。其实,蒋庆的这一区分,既缺乏儒学史上的有力根据,也与儒学的基本特质不相契合。我们看到,在《论语》里,孔子说过“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这样的话,但他从来没有把“修己”与“安人”、“安百姓”割裂开来;相反,强调“修己”与“安人”、“修身”与齐家治国平天下、内圣与外王之间的统一,正是儒学之为儒学的主要特征之一,这种统一的完美境界,也是儒学始终追求的理想。不仅如此,“心性儒学”与“政治儒学”的区分也引起了一些无谓的争辩和思想的混乱。
    《中国社会科学报》:“政治儒学”的提法虽无充足的学理支持,但体现了大陆新儒家的政治态度和学术视野。在这两个问题上,大陆新儒家还有什么独特之处?
    谢青松:相比于传统儒家,大陆新儒家还有两大特点:一是政治诉求更加明确。大陆新儒家热衷于“进入到政治权力中心”,为当代中国重新规划政治蓝图。以蒋庆为代表的大陆新儒家在“政治儒学”的义理框架下,提出了“儒教宪政”的政治构想,甚至提出了明确的制度设计(如用“议会三院制”取代现行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等)和具体的行动计划(重建儒教的“上行路线”与“下行路线”)。显然,大陆新儒家比传统儒家有着更为清晰的政治诉求。二是大陆新儒家关注的视域更广,内部的分歧更大。由于大陆新儒家的职业分布和学科背景十分复杂,这就使得他们的视域更加广阔、学术方法更加多元,论域也由哲学及伦理学向政治学、法学、经济学、社会学甚至民族学等领域开拓延展。正因如此,与港台新儒家相比,他们内部在学术范式和思想观点上的具体分歧也更大,有的甚至明确否定自己是“大陆新儒家”,故而对他们的界定和分析也更加困难。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