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儒学 > 儒学研究 > 其它 >

论儒家文化与社会主义文化

http://www.newdu.com 2017-12-14 未知 newdu 参加讨论

    儒家文化产生于两千年前的春秋时代,中国社会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经过了漫长的封建社会和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社会性质虽然变化很大,其民族性却有着割不断的联系。因此,两千多年来的儒家思想文化与现代的社会主义新文化也有着割不断的联系。从理论上说,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应该包含儒家文化,从事实上看,儒家文化已经融入中国社会主义文化。
    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理应包含儒家文化
    社会主义只能在旧社会的基础上建设,社会主义新文化也只能在传统的基础上建设。历史上许多思想家企图全盘否定过去,彻底清理旧物,在完全干净的基础上建设崭新的文化,都只能是幻想。很简单的事实是全体人民是从旧社会过来的,其中有男女老幼,他们的思想早已受到旧社会的深刻影响。这种影响不是一个早晨就能去掉的。而且旧文化中也有许多是优秀的内容,可以吸收利用的。如果把旧文化都抛弃掉,那么将出现什么样的情况呢?我们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不要资产阶级的文化,也不要封建主义的文化,更不要奴隶主义的文化,那么,社会主义文化在什么基础建设呢?要知道,社会主义文化不可能从天上掉下来,也不会从地下长出来。如果把几千年来人类努力建设的所有文化都抛弃掉,那么,社会主义文化就无从建设,就会倒退到原始社会去。社会文化是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积累、不断进步的。我们只有在全人类几千年文化积累的基础上才能建设最新、最好的文化,最文明、最进步的文化。
    各国建设社会主义都有自己的民族特色,各国建设社会主义文化也都有自己的特色,这是由于在本国的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建设社会主义文化,这个社会主义文化就带有明显的民族性。中国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当然也就有了中华民族的特色,因为要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来建设社会主义文化。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极其丰富的,复杂多样的文化,是各民族文化的综合体。在这个文化综合体中,有三大思潮:儒家文化、佛教文化与道家道教文化。在这三者中,影响最大的是儒家文化。因此,儒家文化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思想的主干和基础,是传统文化的核心。
    儒家思想产生于先秦,独尊于汉代。处于独尊地位的儒家思想作为统治者的意识形态,长期不断地向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进行渗透,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主干和基础。从汉代以来的两千多年中,中国传统文化可以大体分为三个层次:精英文化、市民文化、俗文化。精英文化是指那些思想家、政治理论家和哲学家研究、著述的高深理论典籍,主要是研究经学的那些理论著作。市民文化是指高深的理论通过通俗的文化形式来向普通群众宣传的文化,如戏剧、小说、评书等。俗文化指不形成文字的、在生活中贯穿着的一种习惯、风俗、精神。儒家精神所形成的经学传统在精英文化中占统治地位,说明儒家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精神的主干。儒家思想渗透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在三个层次的文化中都有深刻的影响,因此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儒家文化广泛传播到中国以外的地方去,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也成为世界上东方文化的杰出代表。
    我们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就是要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来建设。中国传统文化又是以儒家文化为主干、基础、核心的,因此,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文化应该有中国的特色,这个“特色”,其中就包含儒家思想文化的内容或因素。
    儒家文化在产生以后的几千年中,不断地改造,进步。不改造,就不能适应新社会的需要;不能随着时代的进步而进步,就要被社会历史所淘汰。儒家文化之所以能流传到现在,说明在几千年中有过很多的发展变化,因此有较多的合理性。但它毕竟是为封建社会的中央集权制度服务的,也有一些不能适应现代的民主制度的内容,这就是所谓糟粕。这是需要加以区分的,需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二十世纪的一百年中,许多激进的改革者和革命者在批判封建制度的时候,往往把儒家文化作为封建文化加以全盘否定。这就象倒污水的时候也把小孩倒掉了。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主要都是在封建时代创造的,即使是最革命的内容也都带有封建时代的印迹。例如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的领袖陈胜就说过非常革命的豪言壮语:“将相宁有种乎?”这个“将相”是不是封建时代的印迹呢?取得一些胜利,他就自称王,封建印迹就显示出来了。以后的多次农民起义也是这样,就是最后一次大规模的太平天国农民起义,有了半壁江山,就在南京建都,改名“天京”,起义领袖洪秀全自称“天王”,过起封建皇帝的生活。封建性就更加明显了。过去有些人说封建哲学、封建伦理道德、封建文化都是不能继承的,那么,古代还有什么呢?最后只好落入历史虚无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的泥坑中。从极左的否定一切会走到极右的历史虚无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是有深刻教训的,也是我们所始料未及的。
    二·儒家文化已经融入中国社会主义文化之中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中已经包含儒家文化。中国人没有割断历史,也不可能割断历史。中国共产党人在建设社会主义新文化时已经把儒家文化融合到新文化中了。过去有一些人总想割断历史,好象今天的社会主义文化与过去的文化毫无关系,是与过去文化截然不同的东西。因为过去是剥削阶级的文化,现在是无产阶级的文化。实际上,无产阶级文化不能没有继承前人的文化。列宁认为,如果没有继承全人类所创造的全部文化,那么就不可能产生共产主义新文化。那种认为共产主义新文化可以在抛弃旧文化的情况下产生的观点是得了“左”派幼稚病。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得了“左派”幼稚病的领导人很多,列宁的说法是有针对性的。为什么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左派”幼稚病的人特别多,这是一个奇怪的现象,值得作为一个重大课题来研究。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在社会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中都一再强调马克思主义理论要与中国具体革命实践相结合。参加革命实践的多是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的工农群众。实际上马克思主义理论要与中国具体革命实践相结合,其中就包含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结合,也包含与儒家文化的结合,尽管他们都在口头上批判儒家思想。这种情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得到证实:
    一·在毛泽东、刘少奇、邓小平等革命领导人的著作中,可以看到他们大量引用孔子、孟子等儒家的言论和思想,而且主要是在正面意义上引用的。即使在反对或批判意义上引用,也说明他们受到儒家思想的启发与影响。
    二·在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中,中国共产党所实施的方针政策中,有些内容也在一定意义上体现了儒家文化精神。例如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制订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就有包含儒家的一些基本思想。不拿群众一针一线,说话和气,不打人骂人,不损害庄稼,不调戏妇女,不虐待俘虏等。特别是不虐待俘虏,这是世界上许多军队都做不到的。中国的工农红军为什么能提出这样的口号?这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是儒家的仁爱思想在现代的新体现。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又提出“优待俘虏”的口号,更加体现了中国传统中最伟大的仁爱精神。这一支革命的军队到处受到欢迎,因为他们所提倡的正是群众所希望的,军队与群众在中国传统文化上非常一致,心心相印,息息相通,感情融洽。“以民为本”的思想得到人民的拥护,赢得人民,就赢得胜利。这就是儒家亚圣孟子讲的“得民心者得天下”。相反,当时的国民党有很强的军事实力,却打了败仗,再一次证明了“人和”的重要性。在改造个体工商业、改造民族资产阶级的过程中,采取赎买政策,也是一种“仁政”。办公社时实行“五保”,也体现了中国古代儒家的“大同理想”所谓“矜、寡、孤、独、废疾者皆得所养”的仁爱精神。毛泽东领导的中国共产党所实行的很多政策都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特色。有些人不了解这种情况,却以为这些政策是特殊的、是别出心裁的,或者以为都是从马克思主义那里搬来的。
    邓小平时代也是这样。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正确处理了香港回归的难题,使香港得以和平、顺利回归。“一国两制”是怎么提出来的呢?我们不能从马克思主义著作中找到直接的根据。但是,但它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提供的基本精神即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针对香港的特殊情况作出的正确决策。而 “一国两制”是中国传统中有事实先例,也有理论根据的。中国三千年前的周代,实行的是封建制,把一块土地及这块土地上生活生产的人民分给亲属与功臣,形成大小不同的相对独立的政治实体——诸侯国。诸侯王有人权、财权、军权,王位还可以传给自己的子孙。两千多年前,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建立了郡县制度。全国分为三十六郡,郡下设若干个县。郡的行政长官太守和县的行政长官县令都由皇帝直接任命。这些郡太守和县令一切都向皇帝负责,没有自己的财政、军队,这些官职都不是终身的,随时可能调动。他们的子孙也没有继承权。郡县制与封建制差别很大。秦亡之后,思想家们反复讨论这两种制度的优劣。汉代统治者基本实行郡县制,也封一些亲戚和功臣为诸侯王。过了几十年,暴发吴楚七国之乱。当时有乱国,没有叛郡。又经过几百年的讨论,到了唐代,柳宗元写了《封建论》,才结束了这场争论,确定郡县制比封建制进步。从此可见,汉代实行的就是“一国两制”。国民党初期,在全国实行民主共和制,在故宫里还保留一个封建小王朝。在解放初期,和平解放西藏后,在全国实行社会主义的同时,西藏仍然保留农奴制,实际上也“一国两制”。这说明“一国两制”,古已有之。邓小平的贡献在于在建设现代的社会主义时,保留个别地区的资本主义制度。理论根据应该是儒家的“和而不同”。儒家主张和而不同。和,指不同性质的东西和平共处。以菜汤为例,各种不同的味合理搭配,使汤成为可口的高汤。以音乐为例,不同频率的声音互相配合,成为美妙的音乐,十分悦耳。这些都是和。只有一种味道的汤,只有一个频率的声音,都是同。这种汤不可口,这种声音成为有害健康的噪音。人与人的关系,国与国的关系,也是这样,如果只有一种模式,只有一个价值取向,那就是同。有各种不同的模式和取向,又能和谐相处,那就是和。和而不同,其大意就是多样化的统一。对于人来说,就必须有自己的独立人格,有自己的独立思考,不盲从,对于别人,也不能要求盲从自己,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对于国家来说,各国都应该独立自主,不能跟着别国跑。反对霸权主义。同样对于大国来说,也不能侵犯他国的利益和主权,要尊重各国的利益与主权。这就是和。霸权主义以及跟着霸权跑的国家都是同。儒家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和的传统,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周恩来提出和平代处五项原则,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大同,存小异”,中国共产党提出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永远不称霸,都是“和而不同”这个优秀传统在新时代的新发展。 是新中国的内政外交的一贯主张。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是这种一贯方针的再一次体现。
    在中国革命史上,只要领导者企图照搬外国的经验,或者把理论当作教条,不研究中国的特殊国情,不考虑实际情况,总是要做出错误决策,给革命造成严重损失。相反,认真研究实际,从中国的国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就取得成功。中国的特殊国情,在物质方面有地大人多等实际情况,在思想方面主要是以儒家文化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思想。
    三、我们能够做点什么
    一个伟大的事业,需要许多人参预。人文社会科学工作者的历史使命就是要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思想。这个弘扬包括继承,也包括批判,还应该包括吸收外来的优秀思想文化以及综合创新的过程。如果拘泥于过去的所有东西,而抵制外来的所有东西,那么弘扬就成为不可能的,或者是保守的。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