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在自然界,强者胜,也是相对的。在人类社会,强者胜不符合历史规律,也不符合道义。强与弱是相对的、变动的、转化的。当今世界,强者侍强凌弱,搞霸权主义,逼得弱者强烈反抗,逼出恐怖主义。强者自己也不得安宁。强者更需要学习儒学的仁义中和,才能保持强者的优势,才能过安宁的生活,予人予己,都是有利的。 关键词: 强者胜 物极必反 红楼梦 淮南子 儒学 和而不同 一、自然界质疑“强者胜” 一般人都认为强者胜,中国有所谓“胜者为王,败者为寇”,西方有所谓“优胜劣汰”。在这种观念下,整个社会都兴起了竞争,都强调竞争意识。大家都很忙,紧紧张张地过日子,生活有什么意义,人生有什么享受,都不清楚,人生价值全都转化为金钱货币。而高尚的品德,崇高的理想,生活的情趣,艺术的品位,全都让位于货币,全都被货币挤到旮旯里去,成为不受重视的边缘化的东西。这不但是人际关系的问题,也是宗教之间、党派之间、国际关系、生态平衡等关系人类生存的重大问题。因此有必要对此进行一番研究,提出适当的处理方案,解决矛盾,获得共存。本文对此作初步探讨,以求引起关注。 在自然界,并不都是强者胜。如果我们看到老虎吃羊,就知道老虎是强者,羊是弱者,那么,我们就知道老虎吃羊是强者胜。但是,情况是复杂的,是不断转化的,祸福吉凶可以转化,强弱胜负也可以转化。因此过去有一句老话:“胜败乃兵家常事。”老虎在山中,是百兽之王。因此有“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的说法。武松因为打虎,而被称为“打虎英雄”。老虎在自然界是强者,没有疑问。但是,现在老虎可是濒危动物,需要人类保护,否则很快就会灭绝。据新华社哈尔滨7月8日电:“黑龙江省东宁县两农民在捕猎时,误套了一只东北虎,二人竟将其偷运回家吃掉。结果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九年和五年。”这两个农民叫张立臣和公维胜。(见《京华时报》2004年7月9日A27版)有的人可能会说,老虎的濒危,是因为人类的出击。人类是地球上的最强者,老虎与人类相比,仍然是弱者,还只能证明强者胜。但是,老鼠不算强者,猫是强者,猫可以吃老鼠。形容害怕,可以说“象老鼠见了猫”。但是,现在的猫成为人类豢养的宠物,没有独立生活能力,可怜巴巴的靠人类提倡食品过日子。而老鼠,虽然被人类所讨厌,它们还顽强地生活着。“老鼠过街,人人喊打”,打了几百年,也打不完,现在的个数未必比人类少。猫是老鼠的天敌,也在发生变化。据《华西都市报》2004年3月13日报道,12日上午住在成都市十二桥路34号成都中医药大学家属区内的退休老师周裕隆家发生一件惨事:两只刚出生几天的小猫咪被发现惨死在猫妈妈身边,其中一只小猫的尸体还只剩下了一半。在学生物的曾万章教授帮助下,解剖了老鼠的肚子,找出小猫的毛与肉。老鼠咬死小猫,小猫竟死在猫妈妈的监护之下,老鼠吃了小猫,还跑到母猫身体下寻求庇护,那母猫为什么不恨老鼠呢?(见上海《报刊文摘》2004年3月24日第三版《老鼠咬死猫》)从历史上看,地球上最强的生物可能曾经是恐龙,它们占据海陆空,独霸天下。但是,它们早就灭绝了。而远古生物如蜜蜂、蚂蚁、蜻蜓等还生存着,可能还有更低等的生物也仍然生存着。蜻蜓之类大概算不上强者。大量事实证明,在自然界,不一定都是强者胜。强者是变动的,相对的,强者胜是有条件的。 二、从“好了歌”注看“强者胜” 将“强者胜”理论引入人类社会,那就更有问题了。我认为主要有两方面的问题:一是不符合历史事实,二是不符合社会道义。 “强者胜”,一个大人打一个小孩,一群强盗抢劫一个过路客商,一伙官官相护的贪官污吏给一户贫民百姓制造一起冤案,诸如此类,都可以说“强者胜”,弱者败。因此,历史也出现过以众暴寡,以强压弱,以富欺贫,以智骗愚等现象。强者胜是强盗逻辑,没有公正可言,没有道义可说!使弱者从实际教训中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这哪还有什么人权?正义?那些强者对弱者乱加干涉,压迫,剥削,稍不如意,不是经济制裁,就是武装侵略。国家都没有权,个人还能有什么权? 但是,强者并不是都能胜的,例如春秋时代的秦国,原是一个小诸侯,后来却能并吞原先比它大得多的诸侯,统一天下。秦国如此强大,后来却被陈胜、吴广领导的手无寸铁的农民起义所推翻。再看历史上所有的强者——天子,如夏桀、商纣等没有不被推翻的,虽然贵为天子,富有天下,他们却象走马灯似的,上上下下。魏晋南北朝时代,皇帝更换频繁,甚至朝不保夕,几年或者十几年就大换班一次。高官富贾更是如过眼云烟,刹那间物改人非。五代十国时代,君臣混乱,此起彼伏,唐明宗“在位七年,于五代之君,最为长世。”(《新五代史·唐本纪第六》)当七年皇帝是最长的,可见其他皇帝在位时间都很短,而且不断发生诛杀、篡位,可谓“乱世”。欧阳修在《新五代史·唐本纪》中说:“自古治世少而乱世多!”在乱世,皇帝轮流做,贫富贵贱急剧转化,正如《红楼梦》第一回“好了歌”注所说: 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蛛丝儿结满雕梁,绿纱今又在蓬窗上。说甚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鬓又成霜?昨日黄土陇头埋白骨,今宵红绡帐底卧鸳鸯。金满箱,银满箱,转眼乞丐人皆谤;正叹他人命不长,那知自己归来丧?训有方,保不定日后作强梁。择膏粱,谁承望流落在烟花巷!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扛;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反认他乡是故乡;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 这里讲的是富贵人家不长久。富贵人家就是社会上的强者,而贫穷人家则是相对的弱者。富贵人家不长久,常常衰败,所谓“富不过三代”,也是“强者胜”理论的反例。相反,许多新贵却都是弱者群中冒出来的。正所谓“城头变换大王旗”,俗话说:“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为什么变换?为什么轮流?都是弱者战胜强者,弱者取代强者。中国“二十四史”记载历史上那么多的改朝换代,都是弱者战胜强者的实例。还有一些权倾朝野的权臣,在一夜之间,彻底毁灭,朝廷为空。西汉时代,刘邦死后,吕后掌权,吕氏垄断朝政。陈平与周勃等老臣联合起来,摧垮吕氏。后来,霍光在昭帝宣帝时代,权倾朝野,霍光死后,霍氏奢侈,有茂陵徐生预见“霍氏必亡”。不久,霍氏浩劫,霍家重要人物,有的自杀,有的要斩,有的弃市,“与霍氏相连坐诛灭者数千家”(《汉书·霍光传》)。诛灭数千家!明朝熹宗时代的魏忠贤,也曾经“内外大权一归忠贤”,立生祠,甚至有人建议“以忠贤配孔子”。一贡生劾忠贤十大罪,所谓“五虎”、“五彪”、“十狗”、“十孩儿”、“四十孙”,马上土崩瓦解,树倒猢狲散。(《明史》卷三百五《宦官二》)从历史上的大量事实来看,所谓强者,虽然曾经是真老虎、铁老虎,一旦背离公道正义,冒天下之大不韪,不得人心,就会变成外强中干的纸老虎。所有不得民心的反动派也都不过是看样子可怕,实在不堪一击的纸老虎。 贾谊在《新书·先醒》中说先生是“先醒”,就是先觉悟,提前认识到事情的盛衰兴亡的道理。“故未治者知所以治,未乱也知所以乱,未安也知所以安,未危也知所以危,故昭然先初速悟乎所以存亡矣。故曰先醒。辟犹俱醉而独先发也。”就象都是醉了的人,有的人先醒过来。同时还有“后醒者”和“不醒者”。贾谊说的“不醒者”,举的例子就是虢国的国君。虢君骄傲自满,喜欢别人歌颂他,把所有敢提意见的人都赶走。国内大乱,晋国军队来攻伐,没有守城。虢君只好逃走。逃到泽地,虢君说渴了,驾车的御者就送上清酒。虢君说饿了,御者送上肉脯。虢君高兴地说:“怎么供应这么好?”御者说:“我储存很长时间了。” 虢君问:“你为什么储存这些东西?”御者说:“就是为了您出逃的时候在路上饥渴准备的。”虢君问:“你知道我会逃亡吗?”御者说:“知道。”虢君问:“知道为什么不给我进谏(提意见)?”御者说:“您喜欢听歌颂的话,不愿意听真话。我很想说,但怕还没有说完,就被杀了。”虢君勃然大怒。御者赶紧说:“我说错了。”等一会儿,虢君问:“我亡国到底是什么原因?”御者说:“是因为您太贤了。”虢君说:“贤者当政就会存在,怎么会亡呢?”御者回答:“天下各个国君都不贤,只有您贤。他们都嫉妒您,所以亡了。” 虢君一听挺高兴的,感叹道:“贤者本来也这么苦!”他们走到山中,虢君疲倦,枕在御者的膝盖睡觉。御者用一个东西垫上,自己抽身出来逃走。虢君就饿死在山中,被禽兽吃掉。贾谊说:“不醒者枕土而死,为虎狼食。呜呼,戒之哉!”贾谊告诫当政者千万不要当不醒者,惨遭那样的下场。那个“不醒者”,就是彻底的失败者。放眼中国历史,夏桀、殷纣、秦王以及后代的许多末代皇帝,都是不醒者。即使到了二十一世纪,世界上仍然有未醒的人!贾谊认为先醒、后醒、不醒,除了人主,也包括卿大夫和布衣之士。也就是说,所有的人都存在是否知道的问题,即醒与不醒、先醒与后醒的问题。推而广之,所有前腐后继的腐败分子都是不醒者或后醒者。后醒者,悔之晚矣。不过,他们中有些人悔的不是腐败,而是疏忽。某些具体做法不严密,最后被查出来。这种后悔者还不能说是后醒者。实际上他们仍在说胡话,还没有真正醒过来。现在还在台上的某些当政者、仍然那样腐败,仍然不醒。叫别人有什么办法呢?因为他们在倒台之前,都不相信自己会有倒台的一天,还天天向群众做报告,一再强调改造世界观的重要性。他们不能说服自己,怎么能说服别人?他们连自己都不信的东西,怎么能让别人相信呢?虽然讲起来总是一套一套的,哪一套也不管用!正如《淮南子·主术篇》所说:“有诸己不非诸人,无诸己不求诸人。”这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一样,可以做为座右铭。自己有的毛病,不能批评别人有这种毛病。自己做不到的,不能要求别人做到。这叫将心比心,推己及人。这是历来儒家的修身原则,也是当领导的带头作用。这也叫做“以身作则”。 五、儒学治病之方 强者要想避免祸患争取幸福,就需要接受儒学教育。儒家所讲的仁义中和:仁者爱人,对天下人要有爱心,不能只爱自己和与自己亲近的一伙人。爱别人,才会得到别人的爱。爱的人越多,得到的爱也会越多。真正的爱应该是适当的,这就是义。义者宜也,适宜,就是要合理地爱。如何才算合理呢?就是中。中就是中庸,就是合理、公正、道义,就是最正确、最适当的原则。这是很高的道德,一般人不容易做到,但却是人人可以追求的目标。它引导人们提高水平,走上正路。中,就是不走邪路,不左不右,不走极端,过犹不及。和,就是和而不同。实行和而不同,要坚持三项原则:一是有独立自主的精神,不当奴隶,不随波逐流。二是平等待人,不称霸,不以自己的实力欺侮弱小国家,不强迫别国服从自己,不将自己的价值观念强加于别人。三是善于与别国共事,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友好合作,为公共的事业,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为人类幸福做出应有的贡献。《韩诗外传》卷一·第十四章: 聪者耳闻,明者目见。聪明则仁爱著而廉耻分矣。故非其道而行之,虽劳不至;非其有而求之,虽强不得。故智者不为非其事,廉者不求非其有,是以害远而名彰也。《诗》云:“不忮不求,何用不臧。” 聪明人应该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事,不应该做什么事。所作的事不符合道,虽然很辛苦劳累,也达不到目的;不属于自己的东西要想得到,即使自己强大也得不到。因此,聪明人不做不符合道的事情,廉洁的人不追求不属于自己的东西,所以他们远离祸害,又有好名声。“不忮不求,何用不臧。”这是《诗经·邶风·雄雉》上的两句诗。《论语·子罕》引了这两句诗。忮,疾害,嫉妒;求,求备,贪求;臧,善,好。大意是:不嫉妒,不贪求,怎么会不好呢?古今中外的强者,经常以为依仗自己的强大实力,没有办不到的事情。看谁不顺眼,就视为眼中钉,一定要除掉。先是进行威胁,威胁无效,就诉诸武力,公然武装侵略。随便找一个借口,找不着就造一个借口,就发动侵略战争。“多行不义,必自毙。”那些打了很多胜仗以后的强者,一夜之间,国破家亡,身败名裂。为什么呢?在《新序·杂事》中记载战国时代魏文侯与李克的对话: 魏文侯问李克曰:“吴之所以亡者,何也?”李克对曰:“数战数胜。”文侯曰:“数战数胜,国之福也。其所以亡,何也?”李克曰:“数战则民疲,数胜则主骄。以骄主治疲民,此其所以亡也。是故好战穷兵,未有不亡者也。” 好战必然自取灭亡。这些教训多得很,但是,一代又一代的强者,前赴后继,都不会聪明一点,仍然要不断地重蹈覆辙。因此,我的结论,强者更需要学习儒学,更需要接受儒学教育,正确认识自己。如果能够坚持儒学中的仁义中和,那么,祸害就会远离,幸福自然到来。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