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 一、《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一)》中的《孔子诗论》(以下简称“整理本”),笔者以“古《诗序》”称之。 二、古《诗序》共有完、残简二十九支,简号按照整理本称之。其中第二至第七号简为留白简;第一号简上下端残,根据上下文关系,也以留白简视之。 三、以笔者所解释,留白简的意含是此竹书在抄写时,所据底本之篇首篇末有残简。根据此简本书写情况分析,其底本篇首至少有三支简、篇末至少有四支简于两头编绳处断折,只剩中间一段。此竹书当照原样抄写,原底本残缺处,抄写时作留白处理。 四、笔者曾以李学勤先生《上海博物馆藏楚竹书〈诗论〉分章释文》(载于《国际简帛研究通讯》第二卷第二期)为底本,调整简文编连,重新确定章次,而成《古〈诗序〉章次》这一阶段性成果(此文已在网上公布)。本文是以此为基础的细化研究。 五、笔者作古《诗序》复原尝试,依据学者现有研究成果,集众贤之智,成此方案。其具体作法是:(一)、李零先生参加简文最初的整理工作,曾对每支残简的编绳位置作过测量,并据此估算两端缺字字数,缺字以“□”表示之,其数据可作重要参考。惟其测量每支残简时,比照一支整简估算其缺字,而若此后有两支或三支残简可以拼连为一支简时,则此数据应当另作考虑。(二)、根据周凤五教授的意见,留白简两端约各缺八字,也以“□”表示之,笔者以留白简缺字为原缺字,改以“□”表示之,以区别于此竹书下葬后残损之缺字。(三)、不知缺字具体字数,而知缺字不多者,以“…”表示之;不知缺字具体字数,而知缺字可能较多者,则以“……”表示之。(四)、缺字处,若能据前后文之义补出者,辄试补之。(五)、释读方面,在《古〈诗序〉章次》的基础上,吸收了周凤武、何琳仪、刘乐贤、陈剑、许全胜等学者的新见解。 六、从此《复原方案》看,古《诗序》若不计可能有的缺简,残缺字数约为二百七十至三百字,已试补出九十字。以笔者看来,经过这种复原的尝试工作,可以看出古《诗序》结构与文字大体完整,即使有缺简,为数也不会很多。 第一章 □□□□□□【孔子】[i]曰:诗,其犹平门[ii]欤?贱民而〖〗[iii](冤)之,其用心也将何如?曰:《邦风》是也。民之有戚患也,上下之不和者,其用心也将何如?【曰:《小夏(雅)》是也。】□□□[iv] (四)□□□【何如?曰:《大夏(雅)》】[v]是也。有成功者何如?曰:《颂》是也。原简文于此有分章号 第二章 《清庙》,王德也,至矣!敬宗庙之礼,以为其本;“秉文之德”,以为其业;“肃雍【显相】□□□□□□[vi] (五)□□□□□□□□□□□[vii] 行此者,其有不王乎?原简文于此有分章号 第三章 孔子曰:诗亡〖〗志,乐亡〖〗情,文亡〖〗言。□□□□□□□□□□□□□□□□□□□□□□□[viii](一) 第四章 《关雎》之改(妃)[ix] 《求木》之时(持),《汉广》之知,《鹊巢》之归,《甘棠》之保,《绿衣》之思,《燕燕》之情,曷?曰:动而皆贤于其初者也。 《关雎》以色俞(喻)于礼,□□□□□□□□□[x](十)两矣,其四章则俞矣,以琴瑟之悦,拟好色之愿,以钟鼓之乐,(十四)【成两姓之】[xi] 好,反内(入)于礼,不亦能改(妃)乎?《求木》福斯在君子,不□□□□,□□□□□[xii](十二)【不亦能持乎?《汉广》不求不】[xiii]可得,不攻不可能,不亦知恒乎?《鹊巢》出以百两,不亦有御乎?《甘【棠》】[xiv](十三)…【思】[xv]及其人,敬其树,其保厚矣。甘棠之爱,以邵公。…(十五)□□□□□□□□□□□□□□□□□□[xvi]情爱也。《关雎》之妃,则其思益矣。《求木》之持,则以其禄也。《汉广》之知,则知不可得也。《鹊巢》之归,则御者(十一)【百两矣。《甘棠》之保,美】[xvii]邵公也。《绿衣》之忧,思古人也。《燕燕》之情,以其蜀(笃)也。 第五章 孔子曰:吾以《葛覃》得祗[xviii] 初之诗,民性固然,见其美,必欲反其本,夫葛之见歌也,则(十六)以絺綌[xix]之故也,后稷之见贵也,则以文、武之德也。吾以《甘棠》得宗庙之敬,民性固然,甚贵其人,必敬其位,悦其人,必好其所为,恶其人者亦然。【吾以】[xx](二十四)〖《木瓜》[xxi] 〗【得】[xxii]币帛之不可去也,民性固然,其〖隐〗志必有以俞(揄)[xxiii]也。其言有所载而后内(入),或前之而后,交人不可干也。吾以《杕杜》得雀(爵)【之不可无也,民性固然,】[xxiv](二十)□□□□[xxv]如此可,斯雀(爵)之矣,御其所爱,必曰:吾悉舍之,宾赠是也。 孔子曰:《蟋蟀》知难。《中氏》君子。《北风》不绝人之怨。《子立(衿)》不□□□□□□□□□[xxvi](二十七)□□□□□□□□□□□□□□□□□□□□□□□□□□□□[xxvii]《鹿鸣》以乐始而会,以道交,见善而效,终乎不厌人。《兔罝》其用人,则吾取。(二十三)□□□□□□□□□□□□□□□□[xxviii]〖 〗志,既曰天也,犹有怨言。《木瓜》有藏愿而未得达也,(十九)因《木瓜》之报,以俞(揄)[xxix]其怨者也。《杕杜》则情,喜其志也。(十八)原简文于此有分章号 第六章 《东方未明》有利词。《将仲》之言,不可不韦(畏)也。《扬之水》其爱妇烈。《采葛》之爱妇〖〗。【《君子】[xxx](十七)阳阳》小人。《有兔》不逢时。《大田》之卒章,知言而有礼。《小明》不…(二十五)…忠。《邶·柏舟》闷。《谷风》悲。《蓼莪》有孝志。《隰有苌楚》得而悔之也。(二十六)…恶而不悯。《墙有茨》慎密而不知言。《青蝇》知…(二十八)…《卷耳》不知人。《涉溱》其绝。《〖〗(?)而》士。《角枕》妇。《河水》知…(二十九) 第七章 《十月》善訁卑(譬)言。《雨无正》、《节南山》皆言上之衰也,王公耻之。《小旻》多疑矣,言不中志者也。《小〖〗(宛)》其言不恶,少有危[xxxi]焉。《小弁》、《巧言》则言谗人之害也,伐木【扌奇矣,】[xxxii](八)实咎于其也。《天保》得其禄蔑疆矣,巽寡德故也。《祈父》之责亦有以也。《黄鸟》则困而欲反(返)其故也,多耻者其方心之乎?《菁菁者莪》则以人益也。《裳裳者华》则【以人】[xxxiii](九)贵也。《将大车》之嚣也,则以为不可如何也。《湛露》之益也,其犹酡欤? 第八章 孔子曰:《宛丘》吾善之,《猗嗟》吾喜之,《鸤鸠》吾信之,《文王》吾美之,《清【庙】吾敬之,《烈文》吾悦之,[xxxiv](二十一)《昊天有成命》吾[xxxv]】〖〗之。《宛丘》曰:“洵有情”,“而亡望”,吾善之。《猗嗟》曰:“四矢反”,“以御乱”,吾喜之。《鸤鸠》曰:“其仪一”,是“心如结”也,吾信之。《文王》曰:“文王在上,於昭于天”,吾美之。(二十二)【《清庙》曰:“肃雍显相,济济】[xxxvi]多士,秉文之德”,吾敬之。《烈文》曰:“乍(无)敬唯人”,“丕显唯德”,“於乎前王不忘”,吾悦之。“昊天有成命,二后受之”,贵且显矣,《颂》□□□□□□□□(六) 第九章 …【“帝谓文王,予】[xxxvii]怀尔明德”,曷?诚谓之也;“有命自天,命此文王”,诚命之也。信矣。孔子曰:此命也夫!文王虽欲已[xxxviii],得乎?此命也。□□□□□□□□[xxxix](七)□□□□□□□□ [xl]寺(时)也,文王受命矣。 第十章 《颂》,平德也,多言後,其乐安而迟,其歌绅而〖〗(藐)[xli],其思深而远,至矣!《大夏(雅)》,盛德也,多言□□□□□□□□[xlii](二)□□,【〖〗矣!《小夏(雅)》,〖〗德】[xliii]也,多言难而怨怼者也,衰矣!小矣!《邦风》,其内(入)物也博,观人俗焉,大佥(验)材(在)焉。其言文,其声善。孔子曰:惟能夫□□□□□□□□[xliv](三)…… ------------------------------------------------- [i] 原缺约八字,李学勤先生补二字。 [ii] 学者或释读为“旁门”,谓“四通之门”,或释读为“坊门”,取防害之意。愚谓:门之设置,其义有二:一为通道,二为防害。东汉李尤《门铭》曰:“门之设张,为宅表会,纳善闭邪,击柝防害。”(《艺文类聚》卷六十三)周代建立采诗观俗及以诗立教的制度,亦有“纳善闭邪,击柝防害”的政治用意。 [iii] 谷兔字,右“兔”为“冤”省,左旁为沿省,二者为叠加声符,当读为“冤”。又,笔者请教郑张尚芳先生,先生以为,“〖〗”《说文》:山间陷泥地。兔入其中,不得走,与从〖〗同,亦可视为会意字。《一切经音义》引《广雅》:“冤,抑也。”《广雅·释诂》:“冤,曲也,四诎也。” [iv] 原缺约八字,周凤五教授据文义补五字。 [v] 原缺约八字,周凤五教授据文义补三字。笔者补至五字。 [vi] 原缺约八字,笔者据文义试补二字。 [vii] 据李零先生测量估算,此残简前约缺十一字。 [viii] 据李零先生测量估算,此残简后约缺二十三字。 [ix] 竹书整理者说:改从攵从巳,或从又从巳,与“改”非一字,“改”在简文中无义可应,当是从“已”声的假借字。《关雎》是贺新婚之诗,当读为“怡”。“怡”、“改”双声叠韵。笔者的意见是:从文义看,“改”字若读为“妃”,可能更顺。“改”从巳从攵,或可视为双声符字。“巳”从妃省,读音为“配”,《左传·昭公三十二年》“各有妃耦。”《释文》:“妃音配。”(《说文》:“配,从酉,巳声。” 徐铉曰:“巳,非声,当从妃省。”)“妃”与“配”,古音皆滂母微部。虽然《说文解字》中“妃”和“配”皆从己,但在甲骨文、金文中,两字皆有从“巳”者,如:见“妃”从巳从女者,有《铁云藏龟拾遗》三·七;《殷墟文字乙编》四五三;《殷墟书契续编》五·三四·四和陈侯午镦。见“配”从酉从巳者,则有毛公鼎。因此可知,“巳”可为“妃省声”之偏旁。而“改”字的另一偏旁攵,或者可以作为“枚”省声,“枚”在先秦文献中多见,如“枚卜”、“枚占”、《诗·周南·汝坟》:“伐其条枚”、《诗·大雅·旱麓》:“施于条枚”等。《广韵》:“枚,莫杯切。”《集韵》、《韵会》、《正韵》皆作“谟杯切。”“枚”字古音属明母微部。由上所言,“改”字的两个声符,“巳”为滂母微部,“攵”为明母微部,明、滂旁纽,叠韵。此篇竹书中已见有双声符字,如“虖”从虍从乎,即是双声符字。我认为“改”字或者也是一个双声符字,是“妃”(或“配”)的异体字。我们再来看“妃”字的古义,《左传·桓公二年》:“嘉耦曰妃。”《左传·昭公九年》:“妃以五成”注:“妃,合也。”《白虎通》:“妃者,匹也。妃匹者何谓?相与为耦也。” 另外,周凤五教授将“改”释读为“媐”,其说亦颇可取。媐,音熙,晓母之部。扬雄《太玄· 内》“谨于媐朹”,司马光集注:媐,古“妃”字。 [x] 据李零先生测量估算,此简后残缺约九字。 [xi] 李学勤先生《分章释文》于此处缺四字,今据文义补四字。 [xii] 此处约残缺九字。 [xiii] 此简上下端残,笔者据文义于此补十字。 [xiv] 李学勤先生依文义补一字。 [xv] 笔者参照《孔子家语》,补一“思”字。 [xvi] 据李零先生测量估算,此残简前约缺十八字。 [xvii] 李零先生据文义补七字,笔者局部改补至八字。 [xviii] 此从陈剑释读。 [xix] 同上。 [xx] 李学勤先生补二字。 [xxi] 笔者依此后文义补二字。 [xxii] 李学勤先生补一字。 [xxiii] 郑张尚芳先生意见,“俞”当读为“揄”。《淮南子·主术训》:“揄策”高诱注:“揄,出”,义与“抒”同。 [xxiv] 笔者据文义试补九字。 [xxv] 据李零先生测量估算,此处约残缺四字。 [xxvi] 据李零先生测量估算,此处约残缺九字。 [xxvii] 据李零先生测量估算,此处约残缺二十八字。 [xxviii] 李学勤先生将第十九号简与第十八号简拼合为一简,因而第十九号简前约残缺十六字。 [xxix] 参见注23。 [xxx] 李学勤先生补二字。 [xxxi] 此从周凤武、何琳仪释读。 [xxxii] 笔者据文义试补二字。 [xxxiii] 笔者据文义试补二字。 [xxxiv] 李学勤先生于第二十一号简末段残断处补九字。笔者将简号向后移一字。 [xxxv] 李学勤先生于第二十二号简前段残断处补六字。 [xxxvi] 李学勤先生于第六号简前段留白处补九字,其中“济济”二字在简文中为重文。 [xxxvii] 李学勤先生补五字。 [xxxviii] 此从刘乐贤释读。 [xxxix] 此为第七号留白简末,约缺八字。 [xl] 此为第二号留白简前,约缺八字。 [xli]“其歌绅而〖豸〗”,应读为“其歌绅而藐”。“绅”本义为大带,是贵族标志性的装饰,先秦之“缙绅先生”、後世的“绅士”皆从此义转来。这里取义为“高贵”或“华贵”,第八章中有“贵且显矣,颂”字样,即是其意。〖豸〗为藐的省文。“藐”从艹,貌声。《说文通训定声》:“貌:豹省声。”,正因为如此,“貌”可以省去“兒”而以“豸”为声符,因而〖豸〗可以视为藐的省文。古音“藐”明母药部,“貌”明母宵部,“豹”帮母药部,三者音近可以通转。再来看“藐”的字义,《诗·大雅·瞻卯》“藐藐昊天”郑玄笺:“藐藐,美也。”《楚辞·九章·悲回风》“藐漫漫之不可量兮”、张衡《思玄赋》“藐以迭荡”中的“藐”皆训为“远”。“藐”亦变为“邈”,《广雅·释诂》:“邈,远也。”因此“其歌绅而藐”一句,可以理解为“其歌华贵而悠远”,这正是《颂》的音声特点,所以古《诗序》赞叹“至矣”! [xlii] 此为第二号留白简末,约缺八字。 [xliii] 此为第三号留白简前,约缺八字,周凤五教授据文义补四字。 [xliv] 此为第三号留白简末,约缺八字。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