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晋(1764—1819)是清乾隆嘉庆年间享誉三晋的布衣诗人,原名张光晋,字隽三,山西阳城人。其父系清代著名数学家、藏书家张敦仁的族叔张树佳,张树佳为乾隆年间拔贡,曾任夏县、榆社教谕和潞安府教授,是一个岁俸不足以生活、身后不余一钱的学官。张晋出生于贫寒读书人家庭,弱冠应童子试,府院县皆第一,时有“小三元”之美誉。中秀才后不求仕进,外出当幕僚二十余年,浪迹山水,周游梁、闽越、吴楚、燕齐间,足迹遍天下。40多岁归乡后与“樊南诗社”众诗友徜徉诗酒,抒写性灵,终日唱和。一生酷爱诗歌而淡泊名利,儒雅清高,仅以诸生终。其诗工于言情,虽困顿落拓,“绝无抑郁牢愁之意”(周石芳《艳雪堂诗集》序)。长于论古,擅长七言歌行、五言绝句。著有《艳雪堂诗集》四卷,一时风行。还有《续尤西堂拟明史乐府》《戒奄诗抄》《艳雪堂论诗绝句》刊行于世。 嘉庆年间,周石芳学使来到山西督学。在泽州童子试卷中发现阳城考生李毅各体诗无不工妙,极为赞赏,询问方知是张晋弟子。李毅返乡向尊师提及此事,张晋便携所著《艳雪堂诗集》到泽州书院谒见周石芳。周读之击节赞赏,吟诵再三,并协助刊印。即聘张晋为随员,两人朝夕相处谈诗论艺。张晋的诗有一种得心应手、运用自如的仙风,周石芳《艳雪堂诗集》序说张晋“意气和平,形神萧散,无名士骄矜之气”,“若隽三者,岂独雄视三晋?即以诗名天下可也”,“可与午亭(陈廷敬)、莲洋(吴雯)鼎立”。张晋生前诗名远播,海内驰名。当时的诗人刘松岚、法悟门、李宰同、杨蓉裳等常与他有文字、书信往来,与法式善、孙星衍、张问陶等也有交往。即使是太子太傅阮元、尚书陶澍等朝中大臣也因未曾与张晋谋面而颇为遗憾,阮元为张晋题《明史乐府》跋。山西巡抚张芷称赞张晋的诗大有元代郭林宗之风。张晋一生淡泊名利,傲岸不羁,颇有诗名。其志趣之笃诚,创作之勤奋,令时人钦佩。 张晋是一位颇有功力的诗论家,所写《仿元遗山论诗绝句》六十首,是对秦汉以至清朝历代著名诗人诗作的评论,独到精妙。嘉庆十七年(1812),周石芳学使到平阳府(治所为今山西省临汾市),以《论诗绝句》这一体裁向当地文人学士出题征诗,竟无一人动笔。次年,周石芳偶然向张晋谈及此事,张便欣然命笔,写成《仿元遗山论诗绝句》六十首。可“摩遗山之垒而拔渔洋之帜”(刘汲《跋》),当时《续尤西堂拟明史乐府》已刻完毕,周石芳吩咐将《仿元遗山论诗绝句》六十首一并刊行。《艳雪堂仿元遗山论诗绝句附太行考》以诗论诗,或褒或贬,并加精练的注释,形式模仿前人,内容启发后人,表现其诗学主张,在文学批评史上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王发越《重校张隽三先生诗集叙》赞扬说:“品骘精当,冲融和婉中仍具跌宕浚厉之概。几疑此为古人之遗韵。” 张晋还是一位学识过人的史论家,有《读史记》四十首、《读后汉书作小乐府》三十八章、读《新唐书》《旧唐书》二十七首、《读五代史杂咏》三十九首等,特别是《续尤西堂拟明史乐府》百章,堪称明代历史的浓缩。卷前张晋自序叙述其写作缘由:“尝读尤西堂(侗)先生拟明史乐府,爱其述事遣词才识兼到,嘉庆庚午(1810)夏日里居无事,因续作一百首,凡西堂已作者不更作,其中或意见不同,或情辞未尽亦间有重复,非必与西堂争胜也。”表明是尤侗《尤西堂拟明史乐府》的补充与商榷。徐宗干《艳雪堂诗集序》认为张晋诗“才识兼长,默寓褒讥之旨”,“且如呼豨之隐僻,折刀之巧寓,急索解人不得,曷若兹编澄思妙虑,慷慨流连,合十七朝之事实,赅举于一百首之中,令人欲歌欲泣。其事在人目前,而其旨出人意外,以为咏明史可,以为论明史亦可。嗟夫!有明享国二百七十余年,君庸政庞,三大案三小案而外,尤多汉唐以来所未有之事。今复于西堂先生所未备者补足之,间有复见而持论不同。音节之古,古于其调;衮钺之严,严于其笔。为读史者辟开门径,又为读明史者推波助澜也”。对尤侗的《尤西堂拟明史乐府》补充增益,可谓双璧,亦不失为研究明史的重要参考资料。张晋《艳雪堂诗集》四卷有关历史的诗歌占十分之七,充分显示出作者深厚的史学兴趣,也体现出其思想情感的深刻性与复杂性。 张晋中秀才后,离开家乡,足迹遍天下,诗意地行走在大地上,写了大量的游历诗篇。延君寿《长歌行,挽张隽三》诗云:“南游闽越北幽并,诗才利剧崩霜刀。”(《六砚草堂诗集》卷三)张晋遍览名山大川,《下滩》描绘闽江水流湍急,地势险峻:“闽滩三百六,一滩一变态。或曲如虵盘,或激如鼎沸。奋张如马鬣,起伏似龙背。两岸山回旋,中流石破碎。”《登金山》描绘吴越山水之秀美:“天遣神山作砥柱,中流涌出金芙蓉。”古代金山原是屹立于长江中流的一个岛屿,有“江心一朵美芙蓉”之称誉。金山风景幽绝,形胜天然,自古为览胜之地。如《仙霞岭》:“晨发指仙霞,闽浙从兹判。”游走在闽浙交界地。刘大观《赠诗叟张隽三》诗云:“东访大劳之嵚崎,南走仙霞问武夷。”(《玉磬山房诗集》卷八《怀州集》)《大梁道中》凭吊历史古迹:“秋云散马首,隐隐大梁城。侠客今谁在,夷门旧有名。郊原尽禾黍,冠盖想纵橫。欲上吹台望,长歌遣旅情。”《太原秋夜》抒发羁旅之愁:“孤身作客倍凄清,长夜迢迢又四更。雁阵拖云来绝塞,角声吹月下秋城。青山速道愁难寄,黄叶空堂梦不成。欲问葛疆同赌醉,狂歌遥指酒星明。”得江山之助,眼界开阔,胸襟浑拓,诗词益工。 张晋以歌行体的长诗寄情山水,叙写民生。家乡山川风物、民俗风情都有所表现。如《登析城南峰放歌》《鳌背峰》《王屋山》等,抒发了对家乡山川景物的赞美之情和审美感受。《登析城南峰放歌》等山水写得大气磅礴,雄浑壮观。《放河灯行》《铁花行》《祈雨行》等,记录了故乡民俗事象和民间信仰。《铁花行》记录了一种古老的铁礼花传统节俗:“烘炉入夜熔并铁,飞焰照山光明来。”上元夜打铁花,即将生铁熔化成铁汁,然后将铁汁抛起,以击打技法,撒向空中,如天女散花一般,形状千变万化,形如今天我们观赏的节日焰火礼花,璀璨夺目,甚是美丽壮观。《养蚕行》《灌园行》《刈麦行》等,表现农事劳作。张晋受当时著名诗人袁枚的影响,记录生活,直抒胸臆,清新自然,韵味悠长。《渗菜词》写家乡人冬日以渗菜即豆叶度日的清苦生活,反映民生疾苦。桑梓之情生动感人。此外,张晋还有大量的文人交往唱和诗、题画诗、续作等,表现文人琴书相伴、诗酒相酬儒雅生活。张晋的诗歌工于言情,长于论古,怀人则情深义重,赋物则质秀神清。山水之音每得之弦外,风月之景时遇于目前。布衣诗人生活贫穷落拓,诗以穷而愈工,张晋的人生就是诗歌的人生。 (作者单位:山西大学学术期刊社)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