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现代中国为什么亟需重建文化自信?重建文化自信的基础是什么?出路又在哪里?10月28日上午,年届九旬的著名思想史家、教育家张岂之先生登上岳麓书院讲坛,主讲《文化自信的历史纪实与时代意义》,湖南大学岳麓书院院长肖永明教授担任主持,这是“致敬国学:第二届全球华人国学大典”颁奖盛典系列活动的第二场重磅活动,以下为讲坛实录第三部分: 讲座现场 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与中华优秀传统。这也是值得我们思考的一个问题。2014年中国国家主席在上述中国特色外交理念的时候提出来,打造人类命运的共同体。2015年9月28日,在纽约第七十届联合国大会的一般性的辩论时,他对这个理念做了系统的论述。“打造人类的命运共同体”,习近平主席说,“在联合国迎来了一个十年之际,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携手构建合作共赢新伙伴,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历史唤起人们的联想,我一提到这个问题,在座的老师和同学们,我想都会想到这个问题。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对科学社会主义做了系统的论述,他们期待在西欧,特别是法国和英国的无产阶级,践行推翻资本主义统治,建立社会主义新的社会制度的大革命。马克思、恩格斯把无产阶级的奋斗目标称之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并且说这是一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新社会。提到这里,我想说这样一句,中国人对这一点并不生疏,早在秦汉之际的《礼记》这本书里头就记载了前人理想的大同社会,并认为只有从衣食不愁的小康才能进到天下为公的大同世界,所以我们对这个并不生疏。历史告诉我们,在19世纪,英法并没有像马克思、恩格斯设想的那样发生无产阶级革命,也没有进入社会主义,1917年俄罗斯发生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这是历史。从1848年《共产党宣言》出版,到2015年习近平同志提出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中间经过了多长时间呢?总共经过了167年的时间,一个半世纪多一些。打造人类命运的共同体,主要抓什么?2015年10月16日,在世界减贫与发展论坛上,不是消灭贫困,减少贫困,减贫与发展论坛上,习近平同志发表主旨演讲,主张消除贫困是人类共同的使命。他向世界各国呼吁,应凝聚共识,同舟共济,不断深化减贫的工作,减少贫困工作,携手合作,共建没有贫困,共同发展的人类的命运共同体。我们对这个怎么看?我们不能老停留在历史上的儒学。儒学它有很重要的一点,儒学是最关注现实问题的,儒家历代的大师都是如此,我们谈国学,一谈国学,都是pass,都是过去的事情,我们不但要考虑现实,还要考虑到未来,我个人是这样的看法。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其基本精神和伟大目标都没有过时,因为它符合全人类的共同的发展要求。但是如何实现这个理想,必须与时俱进,期待像马克思、恩格斯那样,欧洲发生无产阶级革命,建立无产阶级专政,不可能,难以实现,所以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就提出重新打造人类命运的共同体,认为这才是实现世界和平、发展、繁荣、公平、正义的康庄大道。我们中国人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能离开对于全人类命运的关怀和思考,因此重新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我们中国人应当贡献更大的力量,使之实现。我们当然也不会再重复《共产党宣言》里头提的全世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我们要提全世界的人民团结起来,来共建我们全球的幸福社会,这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发展到21世纪当前的情况,做出应有的结论,这个问题很重要的。我们研究儒学,很容易往过去设想,必然的,你没有历史的回顾,那你要了解儒学发展很困难。但是儒学有一条根本的原则,叫做经世致用,我们还要研究今天的世界以及未来的世界,来推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这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我们专门研究儒学学者的责任。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