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儒学 > 儒学研究 > 其它 >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

http://www.newdu.com 2017-12-14 未知 涂可国 参加讨论

     [内容提要] 对中国传统文化,毛泽东采取的是辩证的、客观的、历史的科学态度。一方面,作为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主张要破除封建旧文化,建立新文化。另一方面,他认为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包含民主性精华,必须继承从孔夫子到孙中山以来的珍贵的文化遗产。在新的历史时期,毛泽东这种对传统文化既批判又继承的文化观,仍然是我们反对文化保守主义和文化虚无主义的有力思想武器,是建设社会主义新文化的基本原则。
    [关键词] 传统文化 毛泽东思想
    对中国传统文化,毛泽东采取的是辩证的、客观的、历史的科学态度。一方面,作为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主张要破除封建旧文化,建立新文化。另一方面,他认为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包含民主性精华,必须继承从孔夫子到孙中山以来的珍贵的文化遗产。在新的历史时期,毛泽东这种对传统文化既批判又继承的文化观,仍然是我们反对文化保守主义和文化虚无主义的有力思想武器,是建设社会主义新文化的基本原则。
    一、对中国传统文化既要继承又要加以批判
    批判地继承中国传统文化,这是毛泽东文化建设思想的核心,也是他一贯的文化态度。这种态度建立在对中国传统文化一分为二的分析基础上。    首先,从传统文化总体来说,毛泽东主张批判地继承。       早在1938年10月,毛泽东就明确指出:“我们这个民族有数千年的历史,有它的特点,有它的许多珍贵品。对于这些,我们还是小学生。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这对于指导当前的伟大的运动,是有重要的帮助的。” 1940年1月,毛泽东又强调,在当前的中国,有帝国主义文化和半封建文化,不把这两种反动东西打倒,什么新文化都建立不起来,“不破不立,不塞不流,不止不行,它们之间的斗争是生死斗争。” 还指出:“中国的长期封建社会中,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清理古代文化的发展过程,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的精华,是发展民族新文化提高民族自信心的必要条件;但是决不能无批判地兼收并蓄。必须将古代封建统治阶级的一切腐朽的东西和古代优秀的人民文化即多少带有民主性和革命性的东西区别开来。中国现时的新政治新经济是从古代的旧政治旧经济发展而来的,中国现时的新文化也是从古代的旧文化发展而来,因此,我们必须尊重自己的历史,决不能割裂历史,但是这种尊重,是给历史以一定的科学的地位,是尊重历史的辩证法的发展,而不是颂古非今,不是赞扬任何封建的毒素。” 
    由此可见,毛泽东不仅科学阐明了对中国古代文化遗产既要继承又要加以批判的正确态度,同时深刻揭示了这一文化态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概括起来就是: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包含许多珍品或精华;马克思主义者作为历史主义者不能割断历史;剔除传统的糟粕吸收其精华是发展新文化提高民族自信心的必要条件;不破不立,只有破除旧文化,才能建立新文化;新文化是在旧文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等等。
    其次,从传统文化的学科维度说,毛泽东也是主张批判地吸收。
    在谈到如何对待中国文学艺术遗产时,毛泽东指出:“我们必须继承一切优秀的文学艺术遗产,批判地吸收其中一切有益的东西,作为我们从此时此地的人民生活中的文学艺术原料创造作品时候的借鉴。有这个借鉴和没有这个借鉴是不同的,这里有文野之分,粗细之分,高低之分,快慢之分。所以我们决不可拒绝继承和借鉴古人和外国人,哪怕是封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东西。” 这里尽管只是讲对古代文学艺术要批判地吸收,但联系毛泽东其它地方的相关论述,可以看出他从总体上也是主张对传统的文艺、体育、哲学、道德、法律等不同类型的民族文化应进行辩证的扬弃,以达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扬长避短的目的。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