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园国学 > 品读经典 >

《长亭怨慢》:诉说离愁的一往情深

http://www.newdu.com 2017-12-14 光明日报 佚名 参加讨论

    【长亭怨慢】
    予颇喜自制曲,初率意为长短句,然后协以律,故前后阕多不同。桓大司马温云“昔年种柳,依依汉南。今看摇落,凄怆江潭。树犹如此,人何以堪!”此语予深爱之。
    渐吹尽、枝头香絮,是处人家,绿深门户。远浦萦回,暮帆零乱,向何许?阅人多矣,谁得似、长亭树?树若有情时,不会得、青青如此!
    望高城不见,只见乱山无数。韦郎去也,怎忘得、玉环分付?第一是、早早归来,怕红萼、无人为主。算只有并刀,难剪离愁千缕。
    《凄凉犯》小序中有“合肥巷陌皆种柳,秋风夕起骚骚然”之句,合肥之柳在姜夔心中有很深刻的印象,因此写合肥记忆的词通常以柳起兴。这首《长亭怨慢》小序中写到柳:“……桓大司马温云‘昔年种柳,依依汉南。今看摇落,凄怆江潭。树犹如此,人何以堪!’此语予深爱之。”由小序提到柳及词牌名“长亭怨慢”取王昭君离别典故,可知这首词当为写与合肥女子离别之苦。
    “阅人多矣,谁得似长亭树。树若有情时,不会得青青如此。”我觉得这四句与其说羡慕树之无情,阅人多矣依旧得以青青如此,不如说是怜悯长亭树即便看过离别无数,也仍旧无情,无法体会到“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思念。姜夔一边哀伤于自己与爱人的离别,一边又与无情的长亭树比较,自己能够体会到思念正是因为自己有情有爱,不似长亭树宛如行尸走肉。从这个角度来说,姜夔似乎是感到庆幸,“谁得似长亭树”的问句又更像是讽刺——即便被相思折磨,也不会有人承认自己像长亭树一样无情。长亭树的犹自青青,恰好更加深了这种讽刺的意味,它越是青葱健康,越体现了它的死气沉沉。
    后文“韦郎去也,怎忘得玉环分付”,系用唐韦皋典故,当时韦皋与一歌女玉箫有情,离别时约定七年后必定回来迎娶玉箫,但八年后韦皋依旧没有归来,玉箫遂绝食而死。玉环,代指玉箫。姜夔这话我觉得很是可爱,虽然自比此人,但却一定要加一句“怎忘得”,表示我比他强多了,一定是会遵守约定的,那种急切盼望对方相信的口气极为生动。而“怕红萼无人为主”又一变风格为温柔深情,对爱人的担忧、怜惜及呵护溢于言表。与这两句比起来,最后的收煞倒显得比较平淡普通了。(温天语)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