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园国学 > 青少年国学 >

何云:蒋介石唯一的秘密替身

http://www.newdu.com 2017-11-23 中国新闻网 佚名 参加讨论

    蒋介石曾统治旧中国长达22年。他的一生中,多次遇险却都侥幸逃脱,这与他的好友、救命恩人、面貌酷似他的同乡何云的鼎力协助密不可分——因为何云是他唯一的“替身”。
    
    蒋介石的秘密替身:何云
    1934年,为了“围剿”红军,蒋介石要亲自去视察和慰问川滇黔将领。陈立夫决定让一个“替身”随蒋去贵州一线,以防不测。
    陈立夫提出好几个人选,蒋介石都不满意。最后,蒋介石想到了结拜兄弟何云。陈立夫立即调来何云的照片,觉得此人果然形象与蒋极为相似。于是立即连夜派车到杭州接何云。
    何云赶到南京当晚,总统府设宴。席间,蒋、何谈起了往事,何云十分感激蒋介石:蒋介石当了黄埔军校校长后,破格录用未曾读过一天书的他为黄埔军校第一期学员。北伐攻克杭州后,蒋介石不忘旧恩,任命他为杭州市公安局局长、浙江省军事厅副厅长。上海光复后,蒋介石又把他调到上海,任上海市公安局督察长。 
    秘密训练 
    饭后,陈立夫把何云引进一间密室。陈立夫开门见山地说道:“此次紧急召你进京,让你承担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贵州情况复杂,为确保委员长的安全,必须替委员长找一个替身。你来当,怎么样?” 
    “不用考虑,选中我说明委员长与陈主任信任我,我一定效忠委员长。”何云回答得很干脆。 
    “好!”陈立夫大声说,“不过,当‘替身’不仅要形似,更重要的是神似,大到处理军政大事,小到饮食起居,你必须学得跟委员长一模一样,让别人看不出一点破绽。 
    于是,何云便以蒋介石贴身侍卫的身份出现,只要蒋介石在工作,他都时刻跟随左右,注视着蒋介石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下班进了密室,何云必须把白天记录下来的东西,像放电影一样,复习一遍。 
    模仿蒋介石并非容易,蒋介石说的是奉化官话,比较软。何云故乡是浙江西南部,在习惯用语及发音上与蒋区别很大。蒋介石很少吃荤,吃荤时必有鱼,而何云荤素不分,吃得也太多太快……总之,差距太大,何云要反复练习。 
    中山陵首次亮相 
    1934年12月上旬,蒋介石决定在中山陵检阅卫队,有意让“替身”亮相,试一试效果。 
    已蓄上日本式短须的何云换上特级上将军服,胸前戴上一大堆勋章和奖章,披着黑大氅。 
    检阅是从蒋介石的贴身卫队开始的。通过主席台时,队员们一律行注目礼,并高喊:“委员长好!”台上的“蒋介石”一脸庄严,向士兵们挥一挥手,喊一声:“弟兄们好!” 
    阅兵结束,“蒋介石”也未发表任何讲话。照惯例,大家等蒋介石先走才好走。“蒋介石”站起来,满面笑容地与主席台上的要人们一一握手,正要开步走,宋美龄从一旁走了出来,很高兴地挽住了“蒋介石”的手,说道:“达令,我看这卫队的装备与精神都不错,但缺少一点……” 
    “蒋介石”一下子脸发红,半天答不出,隔了一会,才问道:“夫人,有何见教?” 
    宋美龄似乎有所觉察:“达令,你难道看不出来吗?” 
    “蒋介石”摇摇头。 
    宋美龄笑笑:“你呀,贵人多忘事。算了,回去再跟你说吧。”宋美龄拉着“蒋介石”的手,“蒋介石”顺从地跟了过去。 
    这下,陈立夫急了,假如“蒋介石”真的与宋美龄共同上了小轿车直奔总统府,那麻烦就大了。陈立夫立即向“蒋介石”使了个眼色,“蒋介石”忽地停住,说道:“夫人,等我如厕了再走。”“蒋介石”向厕所走去。各位军政要人此时也纷纷下了检阅台,他们走到宋美龄身边,向这位第一夫人打招呼,这些嫡系亲信们簇拥着宋美龄走去。 
    陈立夫在暗中捏了把汗,“替身”演示总算蒙混过了关。 
    抗战胜利后何云隐居杭州 
    西南之行,蒋介石对何云的成功表演非常满意,决定长期留用在侍从室,今后还要派上用场。后来有许多场合,何云都替蒋介石出面亮相,诸如剪彩、合影之类的事情。 
    可是不几年,何云还是离开了总统府,其原因有二:一是因为扮蒋介石太像了,连宋美龄也经常弄错,惹了一些不必要的麻烦;二是何云的国语讲不准,带有难懂的方言。 
    抗战胜利后,何云奉令回杭州隐居。他多次写信给蒋介石和陈立夫,请求恢复公职。可是,一直杳无回音。何云直到病逝前还感慨:“我当过‘委员长’,可是委员长不认我了!”1947年9月,何云病逝于故乡建德县,终年61岁。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