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人节搞怪、万圣节制作南瓜灯、圣诞节装点圣诞树,过洋节已经走进越来越多国人的生活,或为谈资,或付诸行动。 过洋节背后的行为动因究竟是什么?该如何理性看待洋节?中国传统节日发展到现在面临着怎样的问题?洋节的盛行,给我们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节日提供了怎样的思考? 含蓄的中国人需要一个开放的情感平台 洋节为何受欢迎? 小张,24岁,刚从大学毕业工作一年。回想起去年万圣节的场景,小张难掩兴奋,“与新同事们平时交流不多,这次一起制作南瓜灯、参加变装舞会,大大沟通了感情。” “参加工作后,压力骤增。上班很累,下班后同事各回各家,没有太多放松与交流的机会,节日刚好给大家提供了很好的‘借口’,多一些理由去聚会、放松、交流感情,何乐而不为?”小张说出了许多年轻人的心声。 父亲节、母亲节、圣诞节、情人节,等等,这些都不是年轻人的专利,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70后、60后、50后参与其中。 向大妈是位50后,孩子已经工作成家,近几年她也过起了“洋节”。说起过节的初衷,她显得有些不好意思,“我们家庭比较传统,从小到大互相几乎没说过‘我爱你’‘我想你’这些肉麻的话,直接的感情交流比较少。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夫妻间的感情逐渐‘淡了’,跟孩子的共同语言也少了。西方节日强调的开放式的情感表达,正好给我们这样的传统中国家庭带来了一个情感出口。”向大妈说,“在圣诞节,我们会给孩子礼物,来个亲子互动;情人节我们老夫老妻也会出去购物吃饭,其乐融融;父亲节、母亲节我们会向父母表达感情,孩子也会给我们礼物,向我们表示感恩、表达爱意,家庭气氛一下子就好了起来”。 如今,中国人物质生活已十分富足,每个家庭都更加关注感情的倾诉和回应,更加关注彼此交流所带来的幸福感,而西方的一些节日正好迎合了这种心理需求。“我们是很普通、很传统的中国家庭,我们热爱中国的文化,过这样的节日并不是崇洋媚外。理性和客观来讲,我们只是想在欢快美好的气氛中表达欢快美好的情感、向往和追求罢了。”向大妈说。 中国人在越来越热衷洋节的同时,每逢中国传统佳节来临之际,从春节大团圆、元宵闹花灯,到端午划龙舟、中秋赏明月,无一不是张灯结彩、合家欢聚、举国欢庆。实际上,中华传统文化早已根植于中国人的基因和血脉,我们并没有因为过洋节就忽视和遗忘自己民族传统的节日,洋节之盛,并不代表传统节日就式微。知名学者张颐武分析指出,中国年轻人过圣诞节并没有太多宗教和文化的含义,对于中国传统的节日也没有太大的冲击,两者并不矛盾。“春节还是中国最大、最隆重的节日。事实上,强调传统文化的意义,与过不过洋节,并不是不可共存的关系。” 中国传统节日怎样更受欢迎 古人根据四季物候的变换,确立了二十四节气,又把两节气相交接之日定为“节日”。有民俗专家指出,这些植根于农业社会的节日,多具有农耕时期的色彩,比如注重饮食、注重家庭内部活动、注重回归自然等,而其无一例外地都贯穿有热爱生命、追求健康、尊老爱幼、团结和睦、平安吉祥、爱国崇德等精神追求。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传统的过节形式已经淡出了很多人的生活,甚至一些老少咸宜的风俗民俗活动也在消失;更让人惋惜的是,很多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也在被渐渐遗忘。 北京师范大学民俗学与文化人类学研究所教授杨利慧指出,过去我们传统节日的狂欢氛围并不亚于现在的“洋节”。春节、元宵节舞龙舞狮、逛庙会,都很有趣。但现在我们去逛庙会,就是买一些小商品,没有什么好玩的活动,也没什么新鲜感。而热闹欢乐、轻松有趣、娱乐性强的各种洋节正好是突出了好玩、有趣的特性,这也正好给了我们传统节日一个取长补短的借鉴。 那么,怎样才能让传统节日好玩起来、更受欢迎?近期有一项调查显示,55.1%的受访者认为应重拾传统节日文化内涵,37.7%建议增强节日的娱乐氛围,20.0%认为社区应该多组织传统节日活动,15.5%提出要注重节日活动对青少年的熏陶与感染。 现在许多年轻人从小对传统节日的内涵没有什么了解,父母既没有给他们讲述节日的故事,也缺少和他们分享一些民俗活动的欢乐,所以他们感受不到节日的欢乐,以至于他们对中国传统节日的认识就是“回家吃饭”“收红包”而已。杨利慧说,所以,重拾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不断挖掘、恢复和重塑传统节日里互动性强的风俗习俗,十分有必要。 中国人民大学的风筝节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从2008年开始,每到农历三月,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就会在校园内举办一期“风筝节”。风筝节的风筝选择十分考究,有来自中国不同地区的特色风筝,唤起游子的思乡之情;有以京剧脸谱等为主题的传统风格风筝,普及传统文化;甚至还有一些具有外国特色的风筝,吸引了国际友人参与其中。风筝节中,还会有相应的志愿者向大家介绍各地传统风筝背后的相关文化知识。回归传统、心沐春风,寄寓对亲人和故乡的思念、放飞心中美好的祈愿,迎风飞扬的风筝给传统节日的复兴提供了很好的参考。 中国传统节日比洋节有着更为丰富的活动,比如元宵节逛灯会、猜灯谜,重阳节爬山、野营、赏菊,端午节赛龙舟、包粽子。这些节日活动不仅内涵丰富、内容充实,参与过程也十分有趣,而且更加亲近大自然,能在人与人、人与自然的亲近中加深对亲情的理解,又获得更多的欢乐。 专家指出,在新时代条件下,不断挖掘、恢复和创新互动性强、参与性高、热闹欢乐的民俗文化样式,培育特色鲜明的节日文化,向世界展示其独特魅力,将会增强中国人的文化自信和中华传统节日的跨文化传播能力,为中华文化“走出去”贡献力量。(本报记者 郑海鸥)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