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思想在长达两千多年的进程中,一直在不断地变化。从孔子到孟子已经有了发展,到了汉代董仲舒时又是一次巨变。在这之后出现的谶纬之学,仍然是儒家思想的变化。南北朝时期,南学北学有所差异,又是一个明显的变化。而随着佛教的传入和佛教渐趋中国化,佛学思想被引入儒学,于是宋明理学由此发端。及至明代阳明心学的出现,儒学的发展又上了一个层次。 儒家文化,从原始的儒家思想经过汉、唐、宋、明,发展到今天的新儒学,每一次变革,都带来了儒学的新生,为什么? 首先,在于包容与吸收。儒家文化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在长期的发展中,它不断吸收异质文化,完善自己。比如,宋明理学对于心性的关注,直接受到了禅宗的影响;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儒、道、释三大家“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也是一个例证。同样,儒学在今天如何吸收中国56个民族的优秀文化,如何与时代特点结合注入新的内容,是弘扬中华文化不可或缺的一课,也是儒学自身发展中需要思考与解决的问题。 其次,在儒家文化数千年的发展中,一直未抛开“和”与“合”的内核。“和”在于多样性的统一,“合”则指人的多种精神诉求的集合。“和合文化”不仅是社会伦理价值层面的要求,更是一种文化心态的养成,也是人类古往今来孜孜以求的自然、社会、人际、身心、文明等的理想关系。它已沉淀为中华文化的基因,逐渐成为民众的自觉意识。 再次,今天应站在什么样的高度看待儒学?儒家思想并非十全十美,反思先前思想中的困惑与不足,摒弃不适用于当代的部分,亦是对儒学的一种新发展。思想的发展、文化的振兴,不是以十年、百十年计,要经过几代人的努力,经过无数次吐故纳新与激烈争辩,在对过往的不断扬弃中方能慢慢归于坦途。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