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儒学 > 儒学研究 > 其它 >

从儒家“民本思想”看现代企业的人本管理

http://www.newdu.com 2017-12-15 《中外企业文化》(京)20 郝亚飞/丁立磊 参加讨论

     【作者简介】郝亚飞,河北大学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中国管理哲学思想研究;丁立磊,河北大学在读博士,河北金融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中国哲学与文化研究。
    孔子说:“泛众爱,而亲仁。”孟子提出:“天地之性,人为贵”“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荀子提出:“君者,舟也,庶人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出现在先秦儒家学说中的朴素的民本思想都是以“仁”字为核心,提倡尊重人的地位,重视人的价值。经过历史的积淀,儒家“民本思想”已深深根植在现代人的心中,影响了现代人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在现代企业管理实践中,管理者对“人”的认识进一步深化,经历了一个由重视“物”到重视“人”的转变过程,逐步认同了“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把企业人作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满足人的需要,关注入的发展,尊重人的意愿,采取各种手段调动人的积极性。这种摄取儒家“民本思想”的现代企业人本管理方式,既是对本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也是帮助现代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1 仁政德治:重视被管理者
    1.1 关注人的发展
    儒家学说中认为教育是实现人的发展的主要渠道。众所周知,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孔子本身就是一个伟大的教育家。他提出过“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并作出了“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敏以求之”、“吾日三省吾身”等关于教学和学习方法的讨论。孔子认为“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说出学习不仅是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和精神境界,也是把知识变成一种服务社会的能力和在社会上安身立命的本事。
    人本管理是一种以促进人的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管理模式,关注被管理者的发展,重视对员工的教育和培训是它的一个重要特征。据研究表明,每个人在同一岗位上工作三至五年后,其原来所学的知识百分之八十已经被利用,如果不进行新的学习,那么他在接下来的工作中将失去创造性。只有进行新的学习与培训,补充新的知识,增长新的技能,他的知识与能力才能满足工作的发展需要。因此,现代企业管理非常注重为被管理者提供学习和培训的机会,在提高员工整体水平的同时,使企业掌握行业的前沿动态和科技,拥有不断创新的源泉,保持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1.2 满足人的需求
    “民之所欲,天必从之。”儒家学说的“民本思想”是承认并尊重人的物质欲望和利益需求的。孔子说:“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指出向往富贵、不喜贫穷是人们的共同心理,只要不是见利忘义,能够“君子爱财,取之有道”,那么“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并且指出,在治理国家时“足食。足兵。民信之矣”,也就是准备了充足的粮食和军队,百姓才会对统治者产生信任。这提醒了统治者要正确面对民众对于粮食和物质的需求,要正视它们而不能回避。正所谓“仓享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关注和满足民众的物质需求,是调动民众积极性,实现有效管理的前提。
    现代企业的人本管理中,就是十分注重尊重和满足员工的需求。这一方面体现在现代企业逐步建立公平合理的激励制度,通过目标激励、考核激励、机遇激励甚至情感激励等方式,调动员工积极性,给员工阶段性鼓励。另一方面也体现在现代企业逐步完善的劳动福利保障体系。孟子说“有恒产者有恒心”,现代企业满足员工在安全意识方面的需求,为员工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工作待遇,提供“五险一金”,为员工提供“恒产”。员工则在此基础上产生对企业的信任和依赖,这种归属感就是员工的“恒心”,促使员工更愿意为企业付出长远努力。
    2 修己安人:树立管理者的模范作用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是儒家经典著作《礼记·大学》中对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主要思想的论述。该论述认为,那些想要将自己的美德彰显于天下的人,要先学会治理一个国家;想要治理好一个国家,就要先管理好一整个家庭;想要管理好一个家庭,就要先提高自己的修养。只有管理者自身的道德修养达到一定水平,才有治理好一个国家的本领。正如儒学研究者杨朝明曾说:“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的学说就是关于社会管理的学说,其本质也是修身做人的管理学说。”这一理论是实际上是从管理学的角度提出了对管理者的要求,即:管理者要提高自己的修为。
    事实上,在任何时代,管理者的素质都决定了一个企业、团体乃至国家的兴衰存亡。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前程无忧曾作过“最具人气雇主”的投票,并对参加投票的一万三千在职人员作出调查。调查显示,员工普遍对管理者有较高的期望值,期望他们有较高的专业水平和强有影响力的人格魅力。92%以上的参与者表示,管理者的工作态度和精神状态对自己的影响和激励最大。“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人们对身边的人有天然的模仿倾向,所以孟子说“惟仁者宜在高位”,“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因此现代企业的人本管理中,要求管理者在管理他人的同时,也要管理好自己,树立模范带头作用。一是提高自身的人格魅力。人本管理要求管理者自身成为一个道德高尚、心态阳光、积极向上、勤俭自律、公正无私的人,不断提高自身的影响力。二是成为积极学习的榜样。在瞬息万变的知识年代,人本管理要求管理者不断更新自己的理念,对于新事物要比员工学得更多、学得更快,在企业管理和决策中拥有突出的科学性和前瞻性。三是成为贯彻执行的榜样。现代企业管理中常常面临管理者不执行,员工懒惰执行的状况,导致整个企业出现执行力不足的问题。解决这一矛盾的方法就是管理者在执行方面树立模范作用,遵守企业各项规章制度,令行禁止,服从大局,率先示范,以实践带动企业新的工作风貌。
    3 以和为贵: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关系
    儒家学说以“和”为最高价值。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看重“和”的价值。孔子的弟子说“礼之用,和为贵”,把和最为最高追求。孟子在“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中提出“人和”的概念,逐渐形成了儒家学说中“以和为贵”的管理目标。儒家“以和为贵”的管理理念实际上是从人出发,注重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解决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形成更高的统一。这个追求与现代企业人本管理的追求是一致的。现代企业注重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关系的和谐,认为良好的上下级关系是企业发展的关键。“人和”的境界不仅能够解决管理者与被管理之间的冲突和矛盾,更容易在企业成员之间产生真挚的情感和心灵的契合,在一个组织中形成良好的沟通、一致的思想、统一的目标,推动一个企业的兴旺发达。为了形成“和为贵”的局面,现代企业在人本管理中注重以下几个方面处理管理与被管理者的关系。
    3.1 尊重
    “民本思想”最基本的特征就是尊重“人”。儒家学说最核心的思想“仁”也要求用尊重和悲悯的眼光看待人。孟子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认为在统治者、发展社稷和百姓之间,百姓是最重要的。而且是否尊重下属,也对统治者的地位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现代企业的人本管理汲取其精神,在企业事务的管理中十分注重尊重员工的意见。企业逐步建立了职工代表大会制度,让员工及时掌握企业的动态,并参与自己的意见,参与企业的管理和监督。尤其是涉及员工利益的决定和重大决策,都注重通过一定比例的员工同意。在这样的人本管理中,员工的意愿得到了充分的尊重,管理者与被管理的关系从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转变为一种分工合作的平等关系,企业内形成和谐自主的工作氛围。
    3.2 爱护
    儒家思想可以用一个“仁”字一言以蔽之。那么究竟什么是“仁”?《论语·颜渊》中记载,有一天樊迟问孔子什么是“仁”,孔子回答说“爱人”。也就是说,孔子把“爱人”作为仁政的出发点和核心。“仁者爱人”的思想中体现了现代人本管理思想,要求管理者在管理实践中应该以爱护的心态去对待被管理者,推己及人,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站在被管理者的角度思考,用爱护家人的心态来爱护员工。现代企业引入这种朴素的人文主义关怀,在管理实践中提倡真心地去爱护员工,包容员工的缺点,诚恳地为员工提出建议,发现员工的闪光点并及时鼓励,用将心比心的态度理解员工的所作所为,及时给他们提供情感关怀和精神鼓励。
    3.3 守礼
    追求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和谐关系,除了要求管理者给被管理者充分的尊重与爱护之外,还要求管理者以一种“礼”的标准来约束和规范自身与被管理者的相处。孔子认为“克己复礼为仁”,要求“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通过人人自身“礼”的约束,达到“和”的相处效果:“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每个人都清楚自己的位置和规范,管理者与被管理之间规范、有序。荀子说“礼义生而制法度”,指出“礼”的背后其实是“法”,这就提醒了管理者,在发扬“以人为本”,提倡员工充分发展的同时,不能忽略了企业的约束性和秩序性。制定一套科学有效的管理制度,使各项工作有章可循,管理中的主体与客体同时遵守礼仪规范,是建立和谐良好的内部关系的保障。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